寒温 [hán wēn]
1. 冷暖。
2. 指问候冷暖起居。
4. 中医指两种药性,寒性或温性。
寒温 引证解释
⒈ 冷暖。
引《晏子春秋·谏下十三》:“故 鲁 工不知寒温之节,轻重之量,以害正生,其罪一也。”
《汉书·京房传》:“其説长於灾变,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以风雨寒 温为 候。”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太夫人﹞减旨甘之直,续盐酪之资,寒温必服,药饵必时。”
宋 司马光 《和始平公见寄》诗:“违离詎几时,风色变寒温。”
⒉ 指问候冷暖起居。
引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忽有客通名诣 瞻,寒温毕,聊谈名理。”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第三折:“施礼罢,叙寒温。”
《红楼梦》第一〇五回:“众亲友也有认得 赵堂官 的,见他仰着脸不大理人,只拉着 贾政 的手笑着説了几句寒温的话。”
管桦 《将军河》第一部第四一章:“﹝ 董士清 ﹞不自然地呲着牙,满口寒温:‘诸位冷不冷啊?辛苦啦!’”
⒊ 中医指两种药性,寒性或温性。
引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序例·神农本经名例》:“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
注引 宗奭 曰:“寒、热、温、凉,是药之性。”
鲁迅 《二心集·“好政府主义”》:“因为自三民主义以至无政府主义,无论它性质的寒温如何,所开的究竟还是药名。”
国语词典
寒温 [hán wēn]
⒈ 冷暖。
引《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故鲁工不知寒温之节,轻重之量,以害正生。」
《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苟目能辩色,耳能辩声,口能辩味,体能辩寒温者,将皆以修絜为讳恶。」
⒉ 见面时彼此问候生活起居,或泛谈气候寒暖等的应酬话。梁·吴均也作「寒暄」、「暄凉」。
引《续齐谐记·阳羡书生》:「仍与彦叙寒温,书生卧欲觉。」
《红楼梦·第九二回》:「彼此相见,叙些寒温。」
寒温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南至释义:即冬至。《逸周书·周月》:“惟一月既南至,昏昴毕见,日短极,基践长,微阳动於黄泉,阴降惨於万物。”朱右曾 校释:“冬至日在牵牛,出赤道南二十四度,故曰南至。”《左传·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杜预 注:“周 正月,今十一月。冬至之日,日南极。”孔颖达 疏:“日南至者,冬至日也。”唐 杨炯《浑天赋》:“太平太蒙,所以司其出入;南至北至,所以节其寒温。”宋 王禹偁《南郊大礼》诗之五:“圣寿久长南至日,寳图高大北星辰。”
- 2.
发忿释义:⒈愤懑。《楚辞·刘向<九叹·远逝>》:“悲故乡而发忿兮,去余邦之弥久。”王逸 注:“忿,恚也。”⒉犹发愤。发泄愤恨的情绪。《后汉书·朱浮传》:“夫 楚 魏 非有分职匡正之大义也,庄王 但为争强而发忿,公子以一言而立信耳。”《资治通鉴·汉文帝前八年》:“白公 为乱,非欲取国代主;发忿快志,剡手以衝仇人之匈,固为俱靡而已。”⒊犹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努力。元 李行道《灰阑记》楔子:“匆匆发忿出家门,别寻生理度寒温。男儿有躯长七尺,不信天教一世贫。”《儒林外史》第十六回:“这是我分俸些须,你拿去奉养父母。到家并
- 3.
寓书释义:寄信;传递书信。《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子产 寓书於 子西 以告 宣子。”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三:“吾在 铁城 因故人有帅 成都 者,得寓书,遂与 石 通寒温。”冯自由《中国教育会与爱国学社》:“中国教育会全体会员顿首寓书海外同胞。”
- 4.
敕印释义:敕符,印信。《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叙过寒温,送过敕印,把大小军政一一交盘明白。”《清史稿·礼志九》:“顺治 元年,命 英王 阿济格 为靖远大将军,征流寇,赐敕印。”参见“敕符”。
- 5.
明恪释义:聪慧恭谨。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贬误》:“﹝女子﹞又吐一男子,年二十餘,明恪可爱,与 彦 叙寒温,挥觴共饮。”
- 6.
森林生态系统释义:由森林中的土壤、水、空气、阳光、微生物、植物、动物等组成的综合体。 分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寒温带针叶林等生态系统。是陆地上生物总量最高的生态系统,对陆地生态环境有决定性的影响。
- 7.
泰加林释义:又称“寒温带针叶林”或“北方针叶林”。为水平地带性植被。由耐寒的针叶乔木组成的森林植被类型。主要的树种是云杉、冷杉、落叶松等,而且往往是单一树种的纯林。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和新疆阿勒泰地区。
- 8.
经方释义:中医称 汉 代以前的方剂。《汉书·艺文志》:“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於平。”按《汉书·艺文志》所载各书多已不传,后指《素问》、《灵枢》和 汉 张仲景 的《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中的方剂为经方。亦专指《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方剂。《北齐书·方伎传·马嗣明》:“马嗣明,河内 人。少明医术,博综经方,《甲乙》、《素问》、《明堂》、《本草》莫不咸诵。”宋 赵与时《宾退录》卷三:“唐慎微,蜀州 晋原 人,世为医,深于经方。”《新华
- 9.
耳聋神丹释义:一种药名,主治伤寒温热症愈后耳聋。
- 10.
脉应四时释义:脉象随着四时气候寒温变化而相应变化的生理现象。
- 11.
行解释义:⒈消解,发散。汉 王充 《论衡·寒温》:“人中於寒,饮药行解,所苦稍衰。”⒉佛教语。谓心所取之境相。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憨皮袋》:“即此皮袋,非此皮袋。不属圣凡,不立行解。”
- 12.
衾裯释义:⒈指被褥床帐等卧具。语出《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宋史·赵君锡传》:“母亡,事父良规,不违左右,夜则寝於傍。凡衾裯薄厚、衣服寒温……如《内则》所载者,无不亲之。”清昭槤《啸亭杂录·果恭王之俭》:“会其门客有干请政事者,上乃褫王爵,降为贝勒。王乃闭门谢客,抑鬱生疾。上往抚视,王叩首衾裯间,惟谢过自责而已。”⒉借指侍奉寝卧等事的婢妾。⒊借指男女欢合。
- 13.
践冰释义:犹履冰。 比喻处于险境。语本《诗·小雅·小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三国 魏 曹植《陈审举表》:“今臣与陛下践冰履炭,登山浮涧,寒温燥溼,高下共之,岂得离陛下哉!”《陈书·后主纪》:“惧甚践冰,慄同驭朽。”《南史·宋宗室及诸王传上论》:“自谓践冰之虑已除,泰山 之安可恃。”
- 14.
这搭里释义:同“这搭”。元 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三折:“空疑惑了大一会,恰分明这搭里,俺淘写相思,敍问寒温,诉説真实。”元 谷子敬《城南柳》第二折:“想着那去年今日此门中,你将我曾迎送,这搭里再相逢。”
- 15.
鞭草释义:晋 干宝《搜神记》卷一:“神农 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穀,故天下号 神农 也。”后因以“鞭草”为尝百草、知性味的典实。
- 16.
麴豉释义:用大豆发酵制成的调味品。也叫豆豉。汉 王符《潜夫论·德化》:“故善者之养天民也,犹良工之为麴豉也。起居以其时,寒温得其适,则一荫之麴豉尽美而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