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悬河 悬河的意思
xuán

悬河

简体悬河
繁体懸河
拼音xuán hé
注音ㄒㄩㄢˊ ㄏㄜ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uán,(1) 挂,吊在空中。【组词】:悬垂。悬吊。悬梯。悬河。悬心。悬念(a.挂念;b.文艺作品对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今后命运的伏笔)。悬梁刺股。(2) 没有着落,没有结束。【组词】:悬断。悬案。悬而未决。(3) 距离远。【组词】:悬隔。悬殊。(4) 危险。【组词】:悬崖。悬乎(“乎”读轻声)。(5) 公开提示。【组词】:悬赏。

hé,(1) 水道的通称。【组词】:河道。河沟。河谷。河流。河滩。河沿。河鲜(供食用的新鲜河鱼、河虾等)。河港。河湾。河网。河运。内河。(2) 特指中国黄河。【组词】:河套。河防。(3) 指“银河系”。【组词】:天河。河汉。

基本含义

形容文章或演讲内容丰富、长篇大论。

悬河的意思

悬河 [xuán hé]

1. 河床比两岸地势高的河流。

[ aboveground river; ]

2. 瀑布。

[ waterfall; ]

3. 比喻说话或文笔流畅。

口若悬河。

[ (talk) glibly; ]

悬河 引证解释

⒈ 指瀑布。

⒉ 谓倾泻不止。

唐 牟融 《邵公母》诗:“搔首惊闻 楚 些歌,拂衣归去泪悬河。”
明 李东阳 《哭舍弟东山》诗之三:“我心方抱棘,汝泪復悬河。”

⒊ 比喻论辩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滴海未尽其书,悬河不穷其义。”
《新唐书·文艺传上·王勃》:“盈川 文如悬河,酌之不竭。”
清 唐孙华 《赠赵松一》诗:“辩如悬河注,目如巖电烂。”
苏曼殊 《碎簪记》:“莲佩 至此,忽停其悬河之口。”

⒋ 指高出地面的河。

《人民文学》1977年第10期:“由于泥沙淤积,河床越抬越高,形成了高出地面五六米的地上‘悬河’。”


国语词典

悬河 [xuán hé]

⒈ 倾泻不止的河水。

《梁书·卷一·武帝本纪上》:「譬犹崩泰山而压蚁壤,决悬河而注熛烬,岂有不殄灭者哉!」

⒉ 比喻善用辞令,说话滔滔不绝。唐·刘长卿〈西陵寄一上人〉诗:「多谢清言异玄度,悬河高论有谁持?」唐·罗隐〈言〉诗:「须信祸胎生利口,莫将讥思逞悬河。」也作「悬河泻水」。


悬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决溜释义:犹急流。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鼻如广莫长风,眼如悬河决溜。”清 俞正燮《癸巳存稿·黄大王传》:“顺治 三年,考城 流通决口。四年,河督 杨方兴 闻 守才 神,往请之。守才 至,命於决溜中下埽,埽不动,塞决甚易。”
    • 2.
      口似悬河释义: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同“口若悬河”。
    • 3.
      口如悬河释义:形容能说会辩,说起来没个完。 同“口若悬河”。
    • 4.
      口若悬河释义:形容口才好,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晋书·郭象传》:“王衍每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 5.
      壶公释义:传说中的仙人。所指各异。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汝水》:“昔 费长房 为市吏,见 王壶公 悬壶於市,长房 从之,因而自远,同入此壶,隐沦仙路。”唐 王悬河《三洞珠囊》:“壶公 谢元,歷阳 人。卖药於市,不二价,治病皆愈。”《云笈七籤》卷二八引《云台治中录》:“施存,鲁 人。夫子弟子,学大丹之道……常悬一壶如五升器大,变化为天地,中有日月,如世间,夜宿其内,自号‘壶天’,人谓曰‘壶公’。”明 高启《鹤瓢》诗:“壶公 本解飞腾术,丁令 寧为濩落材!”清 杨守知《咂嘛酒歌》:“刘伶 大笑 阮籍 哭,直欲跃入 壶公
    • 6.
      宝冠释义:⒈饰以宝物之冠。 多指佛及其徒众所戴者。《敦煌变文集·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如来头宝冠而足莲花,言悬河而心巨海。”《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虔恭三礼,仰示慈尊,宝冠亚而风颯苻枝,瓔珞摇而霞飞锦树。”⒉指花朵。宋 韩琦《北第同赏芍药》诗:“芍药名高致亦难,此观妖艷满彫栏。酒酣谁欲张珠网,金细偏宜间宝冠。”宋 徐积《姚黄》诗:“君看此花肌肉丰,一尺餘高千万重。粧面深藏青步障,宝冠斜堕碧霞丛。”
    • 7.
      悬河注水释义: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同“悬河泻水”。
    • 8.
      悬河泻水释义:悬河:瀑布;泻水:水很快地往下流。 河水直往下泻。比喻说话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
    • 9.
      悬河泻火释义: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 同“悬河注火”。
    • 10.
      悬河释义:⒈河床高于两岸地面的河段,如黄河的下游。 ⒉指瀑布:口若悬河。
    • 11.
      滔滔释义:⒈形容大水滚滚:白浪滔滔,无边无际。⒉形容连续不断(多指话多):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 12.
      积滞释义:⒈积聚滞留。 《隋书·儒林传序》:“博士罄悬河之辩,侍中竭重席之奥,考正亡逸,研覈异同,积滞羣疑,涣然冰释。”宋 苏轼《上文侍中论榷盐书》:“淮 浙 官盐本轻而利重,虽有积滞,官未病也。”瞿秋白《赤都心史》三:“灰尘积滞扶梯,电灯有些破毁的,空空的一大间,疏疏朗朗排着几张极华美的锦椅。”⒉停滞;迟滞。宋 欧阳修《论史馆日历状》:“至於事在目今,可以详於见闻者,又以追修积滞,不暇及之。”明 唐顺之《廷试策》:“因选调积滞,设法疏通之,輒凭巡按考语,不復稽其实迹,録其罪状。”清 邹容《革命军》第二章:“故常有
    • 13.
      舌绽莲花释义:口若悬河。
    • 14.
      覆局释义:《三国志·魏志·王粲传》:“﹝ 王粲 ﹞观人围棋,局坏,粲 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失一道。”后谓棋局乱后,重行布棋如旧为“覆局”。亦用以形容聪慧。《陈书·陆琼传》:“琼 时年八岁,於客前覆局。由是都下号曰‘神童’。”北周 庾信《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之五:“覆局能悬记,看碑解暗疏。”唐 杨炯《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啼猿落雁之奇,鸞惊凤翥之妙,泻水悬河之辨,背碑覆局之精。”
    • 15.
      言若悬河释义:形容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 同“言类悬河”。
    • 16.
      谈屑释义: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胡毋彦国 吐佳言如屑,后进领袖。 ”刘孝标 注:“言谈之流,靡靡如解木出屑也。”后以“谈屑”指谈话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 17.
      谈若悬河释义:犹言口若悬河。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 18.
      辨如悬河释义:辨,通“辩”。 犹言口若悬河。
    • 19.
      辨若悬河释义:辨,通“辩”。犹言口若悬河。
    • 20.
      辩折田巴释义:田巴,战国时齐国辩士,此人生就一张铁嘴,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在徂丘、稷下一带发表演说,同人辩论,没有一个人是他的对手。

悬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决溜释义:犹急流。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鼻如广莫长风,眼如悬河决溜。”清 俞正燮《癸巳存稿·黄大王传》:“顺治 三年,考城 流通决口。四年,河督 杨方兴 闻 守才 神,往请之。守才 至,命於决溜中下埽,埽不动,塞决甚易。”
    • 2.
      口似悬河释义: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同“口若悬河”。
    • 3.
      口如悬河释义:形容能说会辩,说起来没个完。 同“口若悬河”。
    • 4.
      口若悬河释义:形容口才好,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晋书·郭象传》:“王衍每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 5.
      壶公释义:传说中的仙人。所指各异。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汝水》:“昔 费长房 为市吏,见 王壶公 悬壶於市,长房 从之,因而自远,同入此壶,隐沦仙路。”唐 王悬河《三洞珠囊》:“壶公 谢元,歷阳 人。卖药於市,不二价,治病皆愈。”《云笈七籤》卷二八引《云台治中录》:“施存,鲁 人。夫子弟子,学大丹之道……常悬一壶如五升器大,变化为天地,中有日月,如世间,夜宿其内,自号‘壶天’,人谓曰‘壶公’。”明 高启《鹤瓢》诗:“壶公 本解飞腾术,丁令 寧为濩落材!”清 杨守知《咂嘛酒歌》:“刘伶 大笑 阮籍 哭,直欲跃入 壶公
    • 6.
      宝冠释义:⒈饰以宝物之冠。 多指佛及其徒众所戴者。《敦煌变文集·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如来头宝冠而足莲花,言悬河而心巨海。”《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虔恭三礼,仰示慈尊,宝冠亚而风颯苻枝,瓔珞摇而霞飞锦树。”⒉指花朵。宋 韩琦《北第同赏芍药》诗:“芍药名高致亦难,此观妖艷满彫栏。酒酣谁欲张珠网,金细偏宜间宝冠。”宋 徐积《姚黄》诗:“君看此花肌肉丰,一尺餘高千万重。粧面深藏青步障,宝冠斜堕碧霞丛。”
    • 7.
      悬河注水释义: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同“悬河泻水”。
    • 8.
      悬河泻水释义:悬河:瀑布;泻水:水很快地往下流。 河水直往下泻。比喻说话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
    • 9.
      悬河泻火释义: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 同“悬河注火”。
    • 10.
      悬河释义:⒈河床高于两岸地面的河段,如黄河的下游。 ⒉指瀑布:口若悬河。
    • 11.
      滔滔释义:⒈形容大水滚滚:白浪滔滔,无边无际。⒉形容连续不断(多指话多):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 12.
      积滞释义:⒈积聚滞留。 《隋书·儒林传序》:“博士罄悬河之辩,侍中竭重席之奥,考正亡逸,研覈异同,积滞羣疑,涣然冰释。”宋 苏轼《上文侍中论榷盐书》:“淮 浙 官盐本轻而利重,虽有积滞,官未病也。”瞿秋白《赤都心史》三:“灰尘积滞扶梯,电灯有些破毁的,空空的一大间,疏疏朗朗排着几张极华美的锦椅。”⒉停滞;迟滞。宋 欧阳修《论史馆日历状》:“至於事在目今,可以详於见闻者,又以追修积滞,不暇及之。”明 唐顺之《廷试策》:“因选调积滞,设法疏通之,輒凭巡按考语,不復稽其实迹,録其罪状。”清 邹容《革命军》第二章:“故常有
    • 13.
      舌绽莲花释义:口若悬河。
    • 14.
      覆局释义:《三国志·魏志·王粲传》:“﹝ 王粲 ﹞观人围棋,局坏,粲 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失一道。”后谓棋局乱后,重行布棋如旧为“覆局”。亦用以形容聪慧。《陈书·陆琼传》:“琼 时年八岁,於客前覆局。由是都下号曰‘神童’。”北周 庾信《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之五:“覆局能悬记,看碑解暗疏。”唐 杨炯《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啼猿落雁之奇,鸞惊凤翥之妙,泻水悬河之辨,背碑覆局之精。”
    • 15.
      言若悬河释义:形容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 同“言类悬河”。
    • 16.
      谈屑释义: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胡毋彦国 吐佳言如屑,后进领袖。 ”刘孝标 注:“言谈之流,靡靡如解木出屑也。”后以“谈屑”指谈话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 17.
      谈若悬河释义:犹言口若悬河。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 18.
      辨如悬河释义:辨,通“辩”。 犹言口若悬河。
    • 19.
      辨若悬河释义:辨,通“辩”。犹言口若悬河。
    • 20.
      辩折田巴释义:田巴,战国时齐国辩士,此人生就一张铁嘴,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在徂丘、稷下一带发表演说,同人辩论,没有一个人是他的对手。

悬河造句

1.他能说善道,每次发表言论都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2.他口若悬河,入室操戈,一下就把对方驳得哑口无言。

3.他生性木讷,并不是一个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人。

4.知县见他说的口若悬河,又是本朝确切贼,不由得不信。

5.他口若悬河地讲完了这个故事。

6.刚刚在台下,他还口若悬河,辩才无碍,怎么一上台,就期期艾艾走了样?

7.只听他口若悬河地在那儿瞎吹,却不见有几个人在听。

8.他一坐下来就口若悬河地说起他的探险经历。

9.客队的主辩口若悬河,咄咄逼人,难以招架。

10.演讲会上,他口若悬河,观点正确,论据精当,博得全场阵阵掌声。

11.同班同学小刘每次讲起武侠故事就口若悬河,一时半会停不下来。

12.老刘这人别看他讲起话来口若悬河,实际上肚子里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

13.没有口若悬河的本事,怎能成为演说家?

14.成长是行走,一边得到一边失去;成长是负重,一边痛苦一边成就;成长是耕种,一边疲劳一边收获成长是一次次奇妙的蜕变,从蹒跚学步到大步流星,从咿呀学语到口若悬河,从年少无知到聪明睿智。

15.孤独可能使一个口若悬河的人从此缄默不语。

16.刚刚在臺下,他还口若悬河,辩才无碍,怎么一上臺,就期期艾艾走了样?

17.他生性木訥,并不是一个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人。

18.含蓄的微笑往往比口若悬河更可贵。

19.平时见他读书多,谈话少,谁知他一谈起中国古典文学,便口若悬河,无休无止了。

20.他一逮住机会,就口若悬河似地说起自己的看法。

悬河(xuanh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悬河是什么意思 悬河读音 怎么读 悬河,拼音是xuán hé,悬河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悬河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