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铜符 铜符的意思
tóng

铜符

简体铜符
繁体銅符
拼音tóng fú
注音ㄊㄨㄥˊ ㄈ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óng, ◎ 一种金属元素,富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都很强,它的合金是电气、机械和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组词】:紫铜(纯铜。亦称“红铜”)。青铜。黄铜。铜矿。铜器。铜币。铜臭(ch恥 )(指铜钱的臭味,用以讥讽唯利是图的人,如“浑身铜铜”)。铜墙铁壁(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亦称“铁壁铜墙”)。

fú,(1) 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组词】:虎符。符信。符节。(2) 代表事物的标记、记号。【组词】:符号。音符。(3) 相合。【组词】:符合。言行相符。(4) 道士画的驱使鬼神的图形或线条。【组词】:符咒。护身符。(5) 古代称祥瑞的征兆。【组词】:符瑞。符应(yìng )(指天降“符瑞”,与人事相应)。(6) 姓。

基本含义

铜符是指古代的一种用铜制成的符咒,用于祈求保佑或驱邪。在成语中,铜符代表着神奇的力量和保护。

铜符的意思

铜符 [tóng fú]

1. 见“铜虎符”。

2. 见“铜鱼符”。

3. 铜制的封门板。

5. 道士所用的符契之类的法物。

铜符 引证解释

⒈ 见“铜虎符”。

⒉ 见“铜鱼符”。

⒊ 铜制的封门板。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职掌纪略》:“如不幸病故,则各有送终内官,启铜符出 北安门。”

⒋ 道士所用的符契之类的法物。

《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我只问你取金丹寳鑑,铜符铁券并灵章等事。你若献我,万事皆休。”


铜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木契释义:木制的符信或凭证。《新唐书·百官志一》:“凡有召者,降墨敕,勘铜鱼、木契,然后入。”宋 周去非《岭外代答·木契》:“猺人无文字,其要约以木契,合二板而刻之,人执其一,守之甚信。”《宋史·兵志十》:“康定 元年,颁铜符、木契、传信牌。”《辽史·仪卫志三》:“木契,正面为阳,背面为阴,閤门唤仗则用之。”
    • 2.
      贞明释义:⒈谓日月能固守其运行规律而常明。《易·繫辞下》:“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孔颖达 疏:“言日月照临之道,以贞正得一而为明也。”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故善言之往,无远不悦,恶辞之来,靡近不忤;犹日月无谢於贞明,枉矢见忘於暂出。”北周 庾信《徵调曲》之一:“乾坤以含养覆载,日月以贞明照临。”⒉指日月或日月之光辉。唐 王勃《乾元殿颂》:“贞明啟运,齐玉镜於鸞门;易简成功,偃铜符於鹤仗。”太平天囯 洪仁玕《英杰归真》:“重轮赫赫遮星月,独擅贞明照万方。”⒊坚贞清白的节操。汉 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 3.
      铜章吏释义:见“铜符吏”。
    • 4.
      铜竹释义:犹铜符,铜印。古代地方长官所佩。
    • 5.
      铜虎符释义:汉 代发兵所用的铜制虎形兵符。后亦借指官印。《史记·孝文本纪》:“九月,初与郡国守相为铜虎符、竹使符。”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司马贞 索隐:“《汉旧仪》:铜虎符发兵,长六寸……《古今注》云‘铜虎符银错书之’。张晏 云‘铜,取其同心也’。”唐 岑参《过梁州奉赠张尚书大夫公》诗:“手把铜虎符,身总丈人师。”亦省作“铜符”、“铜虎”。唐 王勃《乾元殿颂序》:“易简成功,偃铜符於鹤仗。”《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遂授 澄 节、铜虎、竹使符,御
    • 6.
      铜鱼符释义:铜制的鱼形符信。古代官员用以证明身份和征调兵将的凭证。后周 世宗 显德 六年废除,但后世仍以“铜鱼符”、“铜符”作为郡县长官或官职的代称。《隋书·高祖纪下》:“丁亥,制京官五品已上,佩铜鱼符。”《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国有大事,则出纳符节,辨其左右之异,藏其左而班其右,以合中外之契焉。一曰铜鱼符,所以起军旅,易守长。”《说郛》卷二引 唐 张鷟《朝野佥载》:“又以鲤鱼为符瑞,遂为铜鱼符珮之。”亦省作“铜符”、“铜鱼”。唐 白居易《自到郡斋仅旬日方专公务未及宴游偷闲走笔题二十四韵》:“铜符抛不得,琼树见无因

铜符(tongf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铜符是什么意思 铜符读音 怎么读 铜符,拼音是tóng fú,铜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铜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