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请 [gàn qǐng]
1. 请托。
干请 引证解释
⒈ 请托。
引《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及今口目尚能言视,冒昧干请。”
唐 杜甫 《早发》诗:“艰危作远客,干请伤直性。”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二年》:“比日内降营求恩赏者甚多,请令中书、枢密院推劾,以正干请之罪。”
清 钮琇 《觚賸续编·简公雪冤》:“北地 崔维雅 者,倾险人也,向与公同官,屡有干请,公薄其为人,不甚应之。”
国语词典
干请 [gàn qǐng]
⒈ 请求。
引《新唐书·卷一七四·牛徽传》:「干符中选滥,吏多奸,岁调四千员,徽治以刚明,柅杜干请,法度复振。」
干请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密院释义:宋 代枢密院的省称。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一:“盖国初武臣皆百战猛士,至密院多有所是非干请,故为之防微。”《宋史·职官志二》:“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十七年》:“四川 都转运司,盖总四路财计以赡军颁﹝须﹞也,俾乘间上书,併归宣司,则是制军、制食通而为一,虽密院、户部不得如此,祖宗维持诸路之计,於此扫地。”
- 2.
干请释义:请托。 《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及今口目尚能言视,冒昧干请。”唐 杜甫《早发》诗:“艰危作远客,干请伤直性。”《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二年》:“比日内降营求恩赏者甚多,请令中书、枢密院推劾,以正干请之罪。”清 钮琇《觚賸续编·简公雪冤》:“北地 崔维雅 者,倾险人也,向与公同官,屡有干请,公薄其为人,不甚应之。”
- 3.
执奏释义:持章表上奏君主。《晋书·贾谧传》:“謐 重执奏 戎 华 之议,事遂施行。”《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二年》:“詔:‘内降指挥、百司执奏毋輒行;敢因缘干请者,諫官、御史察举之。’”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四:“当 和珅 声势熏灼,举朝无一人敢於纠劾,曹锡寳 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諍臣。”
- 4.
衾裯释义:⒈指被褥床帐等卧具。语出《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宋史·赵君锡传》:“母亡,事父良规,不违左右,夜则寝於傍。凡衾裯薄厚、衣服寒温……如《内则》所载者,无不亲之。”清昭槤《啸亭杂录·果恭王之俭》:“会其门客有干请政事者,上乃褫王爵,降为贝勒。王乃闭门谢客,抑鬱生疾。上往抚视,王叩首衾裯间,惟谢过自责而已。”⒉借指侍奉寝卧等事的婢妾。⒊借指男女欢合。
- 5.
讪侮释义:讥笑轻侮;讪笑侮慢。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三:“然世之作伪假真者,往往窃持敬之名,益不肖之实……识者病之。至有効前辈打破一敬字以为訕侮者。”明 宋濂《无尽灯禅师行业碑铭》:“风教日偷,学者始不知自立,荣名利养之念日交蚀於心胷,奔竞干请无所不至,足以来有识者之訕侮,可胜嘆哉!”《明史·傅朝佑传》:“明年春,责以颠倒贤奸,恣意訕侮,廷杖六十,创重而卒。”
- 6.
赇请释义:谓行贿干请。
- 7.
靴纹绉面释义:亦作“鞾纹縐面”。 宋 欧阳修《归田录》卷二:“田元均 为人寛厚长者,其在三司,深厌干请者,虽不能从,然不欲峻拒之,每温颜强笑以遣之。尝谓人曰:‘作三司使数年,强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士大夫闻者传以为笑,然皆服其德量也。”后遂用“鞾纹縐面”形容温颜强笑。宋 辛弃疾《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词:“但赢得鞾纹縐面,记余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