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 [cáo wèi]
1. 朝代名。即三国魏。因系曹氏所建,故后称曹魏,以别于拓跋魏。
3. 指《诗·国风》中的《曹风》、《魏风》。
曹魏 引证解释
⒈ 朝代名。即 三国 魏。因系 曹 氏所建,故后称 曹 魏,以别于 拓跋魏。
引《旧唐书·地理志一》:“曹 魏 之时,三分鼎峙。”
明 王逢 《赵善长山水》诗:“隐若 赤壁 垒,势压 曹 魏 邦。”
⒉ 指《诗·国风》中的《曹风》、《魏风》。
引《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斯《曹》《魏》之刺,所以明乎《国风》。”
国语词典
曹魏 [cáo wèi]
⒈ 朝代名。(西元220~265)即三国魏,因曹氏所建,故称为「曹魏」。以别于拓跋魏而言。
⒉ 《诗经》中的曹风、魏风。
引《后汉书·卷四九·王充等传·论曰》:「斯曹魏之刺,所以明乎国风。」
曹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九品中正制释义:魏晋南北朝选拔官吏的制度。自曹魏开始,用各州郡有声望的人任“中正”官,负责在本地区品评人物,选拔官吏。把人物分为九等,称九品,然后按品级选官。据门第高低划分品级上下,按品级上下决定官阶大小,从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是世族地主操纵政权、发展权势的工具。至隋改行科举制,此制废。
- 2.
孔雀赋释义:是三国时期曹魏文人杨修所作的赋。
- 3.
尹大目释义:三国时期曹魏官员尹大目:三国时期黑山群寇之一.。
- 4.
携养释义:古代宦官无子,收养他人为子,谓之“携养”。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 曹操 ﹞父 嵩,乞匄携养,因贜假位,舆金輦璧,输货权门。”后多用为指斥 曹魏 之词。唐 刘知几《史通·称谓》:“必若当涂所出,宦官携养,帝号徒加,人望不愜。”清 唐孙华《客有作诗讥魏武者辄亦效颦题四绝句》之二:“携养当年市国恩,舆金輦璧费攀缘。”
- 5.
曹魏释义:⒈朝代名。即三国魏。因系曹氏所建,故后称曹魏,以别于拓跋魏。⒉指《诗·国风》中的《曹风》、《魏风》。
- 6.
玄言诗释义:指 魏晋 时一些清谈家用 老庄 言词写成的诗。朱自清《日常生活的诗》:“陶(陶渊明)诗显然接受了玄言诗的影响。”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三节:“曹魏 末年,清谈家 何宴 一类人始作玄言诗。所谓玄言诗,就是用些 老 庄 的话头,做成浮浅乏味的诗句。”
- 7.
紫阳书法释义:南宋 朱熹 与其门人据 司马光《资治通鉴》、《举要历》和 胡安国《举要补遗》等书,撰《通鉴纲目》一书。意在用《春秋》笔法“辨名分,正纲常”。《资治通鉴》对 三国 史事,据 曹魏 纪年,朱熹 改据 蜀汉 纪年,以宣扬正统观念。朱熹 别名 紫阳,故称其笔法为“紫阳书法”。书法,指史笔。《三国演义》第八五回:“堪嘆 黄权 惜一死,紫阳 书法不轻饶。”
- 8.
菊花赋释义:是三国时期曹魏钟会所作的一篇小赋。
- 9.
邺台瓦释义:曹魏 邺都 铜雀台 上的盖瓦,用以制砚,为名品。
- 10.
邺瓦释义:用 曹魏 邺都 铜雀台 瓦制成的砚。质地细润而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