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 [jīng jī]
1. 国都和国都周围的地方。
例视学京畿。——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英[capital city and its environs;]
京畿 引证解释
⒈ 国都及其行政官署所辖地区。
引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遂建 许都,造我京畿,设官兆祀,不失旧物。”
《北齐书·封述传》:“迁 世宗 大将军府从事中郎,监京畿事。”
明 沉鲸 《双珠记·京邸叙亲》:“寓京畿委巷,涤器壚旁,招商来往。”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二十世纪之中国》:“借口 义和,联军麕聚,锋鋭所向,既已蹂躪 京 沽,喋血京畿。”
国语词典
京畿 [jīng jī]
⒈ 国都及其附近的地方。
引《文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遂建许都,造我京畿,设官兆祀,不失旧物。」
明·朱权《卓文君·第四折》:「却不道你女孩儿也落的驰誉京畿,光喷泉石,荣耀蓬荜。」
京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辅释义:⒈西汉 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的合称。亦指其所辖地区。汉 初京畿官称内史,景帝 二年分置左、右内史,与主爵中尉(后改都尉)合称三辅。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主爵都尉为右扶风,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治所皆在 长安 城中。《汉书·景帝纪》:“三辅举不如法令者,皆上丞相御史请之。”颜师古 注:“此三辅者,谓主爵中尉及左右内史也。”《太平御览》卷一六四引《三辅黄图》:“武帝 太初 元年改内史为京兆尹,以 渭城 以西属右扶风,长安 以东属京兆尹,长陵 以北属左冯翊,以辅京师,谓之三辅。”⒉泛称京城附近地区为三
- 2.
中兵释义:魏 置中兵曹掌畿内之兵,后因称京畿部队为“中兵”。
- 3.
二辅释义:指 汉 时京畿的左冯翊、右扶风。
- 4.
京县释义:国都所辖之县。泛指京畿。
- 5.
京圻释义:犹京畿。
- 6.
傀儡场释义:场,也写作“塲”。 演傀儡戏的场所。亦喻指官场。元 姚燧《醉高歌·感怀》曲:“荣枯枕上三更,傀儡场头四并。人生幻化如泡影,那箇临危自省。”明 陈玉阳《义犬》第一折:“浪道是名千载,不如这酒一盃。翰林院抝断南狐笔,傀儡塲搬演何朝戏,哄的人盖棺犹自波波地。休道是今人沉醉后人醒,这是非今古还同晦。”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七:“蒋虎臣 晚年学佛,自京畿督学归,入 庐山 行脚至 峩眉山 伏虎菴,留一偈云:‘……功名傀儡场中物,妻子骷髏队里人。’”
- 7.
八州释义:指 中国 全土。 我国自古有九州之称,自京畿而言,则为八州。
- 8.
关畿释义:犹京畿。
- 9.
关阃释义:指靠近京畿的要地。
- 10.
削阶释义:贬降官阶。唐 崔湜《春日赴襄阳途中言志》诗序:“景龙 二年,余自门下平章事削阶授 江州 员外司马。”金 王若虚《<新唐书>辨下》:“萧復 以擅发京畿观察使储粟,削阶停职。”
- 11.
勘会释义:审核议定。 唐 陆贽《贞元改元大赦制》:“京畿及近县所欠百姓和糴价直,委度支即勘会支给。”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四:“尚书省文字下六司诸路,例皆言‘勘会’。曾鲁公 为相,始改作‘勘当’,以其父名 会,避之也。”按“勘会”一词 唐 已用之,叶 说不确。《元典章新集·刑部·隐藏人口》:“诸人诱畧良人等罪,经原免,其被卖之人虽未勘会完备,合依发付给亲。”参见“勘当”。
- 12.
外畿释义:京畿以外的地方。
- 13.
安养释义:安养市位于京畿道西南方,距韩国首都首尔30公里,人口62万,面积5平方公里,交通位置优越,是韩国新兴的IT产业中心城市。国民收入进入3000美元水平后中产阶级能够安逸、安稳、健康、休闲的工作方式和生活状态,如安养经济、安养产业、安养市场等,是在休闲生活中享受工作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生存状态。另外,安养还是佛教语,即极乐世界的意思。
- 14.
宣索释义:⒈皇帝下旨,向有司索取钱财用物。 唐 李德裕《奏缭绫状》:“臣昨缘宣索,已具军资岁计及近年物力闻奏,伏料圣慈,必垂省览。又奉詔旨,令织定罗纱袍段及可幅盘絛繚綾等一千匹。伏读詔书,倍增惶灼。”《新唐书·李石传》:“赐京畿一岁租;停方镇正、至、端午三岁献,以其直代百姓配緡;天下非药物茗果,它贡悉禁;又罢宣索营造。”《元典章·圣政一·恤站赤》:“各处岁贡方物,有司自有额例,其餘非奉宣索不得擅进。”⒉犹索取。清 吴伟业《画兰曲》:“主人邀我图山色,宣索传来画兰笔。轻移牙尺见匀牋,侧偃银毫怜吮墨。”靳荣藩 辑注谓“
- 15.
寄学释义:⒈古指在州县官学就学的外地士人。宋 王溥《唐会要·学校》:“会昌 五年正月制:公卿百官子弟及京畿内士人寄客脩明经、进士业者,并宜隶於太学,外州县寄学及士人,并宜隶各所在官学。”⒉明 代童生,通过捐纳或经提学考试核准,而取得同秀才同等的待遇,称为“寄学”。俞樾《茶香室续钞·儒士观场》引 清 张穆《顾亭林年谱》:“天啟 五年乙丑,年十三岁,时有纳穀寄学之例。蠡源公 以先生天资颖异,合早取科名,遂为先生应例。”又引 清 车守谦 语云:“明 时寄学,亦经提学考取岁试后,准作附生。”
- 16.
寄客释义:寄居他乡之人。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会昌五年举格节文》:“公卿百寮子弟及京畿内士人寄客、外州府举士人等修明经进士业者,并隶名所在监及官学,仍精加考试。”宋 曾巩《拟岘台记》:“裴君 治抚之二年,因城之东隅作臺以游,而命之曰 拟峴臺,谓其山谿之形拟乎 峴山 也。数与其属与州之寄客者游,而间独求记於予。”
- 17.
封人释义:⒈古官名。《周礼》地官司徒的属官,掌守帝王社坛及京畿的疆界。《周礼·地官·封人》:“封人掌设王之社壝,为畿封而树之。”春秋 时为典守封疆之官。《左传·隐公元年》:“潁考叔 为 潁谷 封人。”杜预 注:“封人,典封疆者。”⒉复姓。汉 有 封人婴。
- 18.
尹京释义:⒈治理京畿。⒉指京畿长官。
- 19.
帝畿释义:犹京畿。指京都或京都及其附近地区。
- 20.
常平释义:⒈古代一种调节米价的方法。筑仓储谷,谷贱时增价而籴,谷贵时减价而粜。汉宣帝 时 耿寿昌 首创。宋 高承《事物纪原·利源调度·常平》:“汉宣帝 时数丰稔,耿寿昌 奏诸边郡以穀贱时增价糴入,贵则减价糶出,名曰‘常平’,此其始也。”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常平》:“惠民之法,莫善於常平,然有法无人,胥归无益。”⒉即常平仓。《宋史·食货志上》:“淳化 三年,京畿大穰,分遣使臣於四城门置场,增价以糴,虚近仓贮之,命曰常平,岁饥即下其直予民。”北周 庾信《羽调曲》:“钱则都内贯朽,仓则常平粟红。”⒊长期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