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内容 内容的意思
nèiróng

内容

简体内容
繁体內容
拼音nèi róng
注音ㄋㄟˋ ㄖㄨㄥ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nèi nà,(1) 里面,与“外”相对。【组词】:内部。内外。内定。内地。内阁。内行(háng )。内涵。(2) 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组词】:内人。内亲。内弟。(3) 亲近。【例句】:内君子而外小人。(1) 同“纳”,收入;接受。

róng,(1) 包含,盛(chéng)。【组词】:容器。容量(liàng )。容积。容纳。无地自容。(2) 对人度量大。【组词】:容忍。宽容。(3) 让,允许。【组词】:容让。不容人说话。(4) 相貌,仪表,景象,状态。【组词】:容止。容颜。容光。容貌。仪容。军容。市容。阵容。姿容。(5) 或许,也许。【组词】:容或。(6) 姓。

基本含义

指事物所包含的信息、材料、知识等内在的东西。

内容的意思

内容 [nèi róng]

1. 事物所包含的实质性事物。

图画之内容。——蔡元培《图画》

[content; substance;]

内容 引证解释

⒈ 物件里面所包容的东西。

鲁迅 《而已集·再谈香港》:“检查员的脸是青色的……他只将箱子的内容倒出,翻搅一通。”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二:“那个钱包是皮制的,已经很旧了,当着众人面前我替他打开来,从那里面取出的内容是:--两个铜板和两张当票。”

⒉ 事物内部所含的实质或意义。

丁玲 《韦护》第二章四:“他一天天的感出这些文学巨著内容的伟大。”
阿英 《晚清小说史》第三章:“﹝《冷眼观》﹞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类似,首回说明本书内容,都是‘旧社会的怪事’。”

⒊ 哲学名词。指事物内在因素的总和。与“形式”相对。世界上任何事物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内容,并随着内容的发展而改变。但形式又反作用于内容,影响内容,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对内容的发展起有力的促进作用。内容和形式是辩证的统一。


国语词典

内容 [nèi róng]

⒈ 事物内部所包含的实质或意义。相对于形式而言。

形式

⒉ 文学或艺术作品中所含的意义或精神。相对于形式、技巧而言。


内容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实质释义:本质。

内容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形式释义:⒈事物的形状、结构等。⒉哲学范畴。指把构成事物的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方式及其表现方式。与“内容”相对。

内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分为二释义:中国哲学史上关于对立统一关系的命题。 指统一物的可分性。《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都包含着这一命题的内容。《黄帝内经·太素·知石》:“一分为二,谓天地也。” 明确使用了这一命题。毛泽东说:“一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的现象,这就是辩证法。” 通俗地说明了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和矛盾分析的方法。
    • 2.
      一套释义:⒈一组统一设计的物品。⒉固定的方式。⒊固定的内容。
    • 3.
      一纸糊涂帐释义:内容混乱,根本无法算清楚的帐目。 比喻无法弄清楚的事情。
    • 4.
      一览全收释义:览:看。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 5.
      一览无余释义:览:看;余:剩余。 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 6.
      一览无遗释义:览:看;遗:遗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 7.
      七觉分释义:佛教修行的七种内容,属于“三十七道品”中的一类。即择法觉分(以智慧判别真伪),精进觉分(努力修持),喜觉分(行善而生喜悦),轻安觉分(断除沉重烦恼而身心安适),念觉分(忆念佛法而不忘失),定觉分(心注一境而不散乱),捨觉分(捨弃一切分别而住于平等)。
    • 8.
      万象包罗释义:宇宙间的一切景象,形容内容丰富。
    • 9.
      三包释义:⒈包修、包换、包退的合称,是厂家或商店对商品实行的售后服务内容。⒉单位对门前包绿化、包清洁、包秩序的合称。
    • 10.
      三大纪律释义:从红军时代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就要求普遍遵守的三条主要纪律。 内容前后稍有不同,最终定为: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朱德《一九四七年十大任务》:“严格执行和经常检查三大纪律,随时随地为民兴利除弊。”
    • 11.
      三教释义:⒈汉儒谓夏尚忠,殷尚敬,周尚文,称为“三教”。⒉指儒家的施教内容,包括六德、六行、六艺、合称“三德”。⒊佛教传入我国后,称儒、道、释为“三教”。
    • 12.
      三月三释义:中国南方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夏历三月初三。内容不尽相同。壮族又称“歌仙节”,在这一天赶歌圩,举办歌会。侗族又称“花炮节”,以抢花炮、斗牛最具特色。在黎族,为预祝“山兰”(山地旱稻)、狩猎双丰收的节日。
    • 13.
      三热爱释义:1981年8月,共青团中央决定在全国青少年中开展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党的“三热爱”教育活动。 此后,“三热爱”与“五讲四美”并提,也成为全民文明礼貌活动的内容。
    • 14.
      三部曲释义:源出古 希腊,指情节联贯的三部悲剧,如 埃斯库罗斯 的《奥列斯特》。 后泛指三部内容各自独立而又互相连贯的文学作品。如 茅盾 的《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亦借指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
    • 15.
      上场诗释义:戏剧用语。脚色登场时常先念韵语数句,谓之“上场诗”。可用前人成作,亦可由剧作家自撰。其内容按人物的身份、年龄及剧情而有所不同。念过上场诗,接着便自述姓名、籍贯、身份,或交代与剧情有关的人物和情节。始于 元,明 清 仍之。例如:元 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白髮刁骚两髩侵,老来灰却少年心。不思再谓皇家俸,但得自安抵万金。老夫姓 孟,双名 从叔,祖居 汴梁 扶沟县 人氏。”其中“白髮刁骚两髩侵”等四句即为上场诗。
    • 16.
      上天下地释义:上面至于天,下而至于地。 形容范围广阔,没有限制。多用以形容说话、写文章内容非常空阔广泛。
    • 17.
      上官体释义:初 唐 诗人 上官仪,诗多应制而作,内容空虚,讲求骈俪对仗,风靡一时,称为“上官体”。
    • 18.
      上网帐号释义:用来进入一些网址的一串符号,可以帮助您连通互联网,用户名一般为电话号码,密码为运营公司制定。 它的内容还包括注册时的相关信息:用户密码、证件号、出生日期、联系电话、邮箱地址等。
    • 19.
      下场诗释义:剧中人物下场时所念的诗,明 传奇一般用五、七言绝句。 内容多概括剧情大要,给人以启发或引人思考。如《琵琶记·蔡宅祝寿》的下场诗为:“逢时对酒合高歌,须信人生能几何?万两黄金未为宝,一家安乐值钱多。”
    • 20.
      下山脱贫释义:是中央、省、市、县对于欠发达乡镇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上级政府在新时期扶贫开发、实现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和有效途径,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内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分为二释义:中国哲学史上关于对立统一关系的命题。 指统一物的可分性。《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都包含着这一命题的内容。《黄帝内经·太素·知石》:“一分为二,谓天地也。” 明确使用了这一命题。毛泽东说:“一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的现象,这就是辩证法。” 通俗地说明了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和矛盾分析的方法。
    • 2.
      一套释义:⒈一组统一设计的物品。⒉固定的方式。⒊固定的内容。
    • 3.
      一纸糊涂帐释义:内容混乱,根本无法算清楚的帐目。 比喻无法弄清楚的事情。
    • 4.
      一览全收释义:览:看。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 5.
      一览无余释义:览:看;余:剩余。 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 6.
      一览无遗释义:览:看;遗:遗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 7.
      七觉分释义:佛教修行的七种内容,属于“三十七道品”中的一类。即择法觉分(以智慧判别真伪),精进觉分(努力修持),喜觉分(行善而生喜悦),轻安觉分(断除沉重烦恼而身心安适),念觉分(忆念佛法而不忘失),定觉分(心注一境而不散乱),捨觉分(捨弃一切分别而住于平等)。
    • 8.
      万象包罗释义:宇宙间的一切景象,形容内容丰富。
    • 9.
      三包释义:⒈包修、包换、包退的合称,是厂家或商店对商品实行的售后服务内容。⒉单位对门前包绿化、包清洁、包秩序的合称。
    • 10.
      三大纪律释义:从红军时代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就要求普遍遵守的三条主要纪律。 内容前后稍有不同,最终定为: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朱德《一九四七年十大任务》:“严格执行和经常检查三大纪律,随时随地为民兴利除弊。”
    • 11.
      三教释义:⒈汉儒谓夏尚忠,殷尚敬,周尚文,称为“三教”。⒉指儒家的施教内容,包括六德、六行、六艺、合称“三德”。⒊佛教传入我国后,称儒、道、释为“三教”。
    • 12.
      三月三释义:中国南方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夏历三月初三。内容不尽相同。壮族又称“歌仙节”,在这一天赶歌圩,举办歌会。侗族又称“花炮节”,以抢花炮、斗牛最具特色。在黎族,为预祝“山兰”(山地旱稻)、狩猎双丰收的节日。
    • 13.
      三热爱释义:1981年8月,共青团中央决定在全国青少年中开展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党的“三热爱”教育活动。 此后,“三热爱”与“五讲四美”并提,也成为全民文明礼貌活动的内容。
    • 14.
      三部曲释义:源出古 希腊,指情节联贯的三部悲剧,如 埃斯库罗斯 的《奥列斯特》。 后泛指三部内容各自独立而又互相连贯的文学作品。如 茅盾 的《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亦借指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
    • 15.
      上场诗释义:戏剧用语。脚色登场时常先念韵语数句,谓之“上场诗”。可用前人成作,亦可由剧作家自撰。其内容按人物的身份、年龄及剧情而有所不同。念过上场诗,接着便自述姓名、籍贯、身份,或交代与剧情有关的人物和情节。始于 元,明 清 仍之。例如:元 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白髮刁骚两髩侵,老来灰却少年心。不思再谓皇家俸,但得自安抵万金。老夫姓 孟,双名 从叔,祖居 汴梁 扶沟县 人氏。”其中“白髮刁骚两髩侵”等四句即为上场诗。
    • 16.
      上天下地释义:上面至于天,下而至于地。 形容范围广阔,没有限制。多用以形容说话、写文章内容非常空阔广泛。
    • 17.
      上官体释义:初 唐 诗人 上官仪,诗多应制而作,内容空虚,讲求骈俪对仗,风靡一时,称为“上官体”。
    • 18.
      上网帐号释义:用来进入一些网址的一串符号,可以帮助您连通互联网,用户名一般为电话号码,密码为运营公司制定。 它的内容还包括注册时的相关信息:用户密码、证件号、出生日期、联系电话、邮箱地址等。
    • 19.
      下场诗释义:剧中人物下场时所念的诗,明 传奇一般用五、七言绝句。 内容多概括剧情大要,给人以启发或引人思考。如《琵琶记·蔡宅祝寿》的下场诗为:“逢时对酒合高歌,须信人生能几何?万两黄金未为宝,一家安乐值钱多。”
    • 20.
      下山脱贫释义:是中央、省、市、县对于欠发达乡镇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上级政府在新时期扶贫开发、实现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和有效途径,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内容造句

1.这篇论文的内容架构完整,纲举目张,一览无遗。

2.他的演讲内容乏善可陈,尽是些令人生腻的老生常谈。

3.这部作品在内容和观点上都有错误,只是改头换面,修修补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4.这篇文章内容空洞,语言贫乏,读起来使人兴味索然。

5.杂家之所以称为杂家,就是因为它内容综合诸子,兼容并蓄。

6.这篇文章主题、内容可以,若再删掉其中的冗词赘句,就更好了。

7.他这次发言和上次比较,内容大有径庭。

8.文章长短由内容决定,断鹤续凫是不可取的。

9.用传统的艺术形式,表现新的内容不正是旧瓶新酒吗?

10.这篇稿件质量平平,内容淡而无味,语言也不够精练,没有发表的价值。

11.这本书我仅看了一章,就略见一斑,能猜出后面都有啥内容了。

12.写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内容,那是舍本逐末。

13.诸子百家的思想言论大部分内容都涉及到这个问题。

14.写作也要根据事迹,精选内容,不要一律长篇累牍。

15.这首歌曲的内容实在不雅,可以称为靡靡之音了。

16.刘老先生读书有韦编三绝的精神,所以他对每一本书的内容都了若指掌。

17.在这种情况下写出的文章总会是意到笔随,文从字顺,内容与形式都是一气呵成的。

18.展览会的说明书写得简明扼要,使人对展览内容一目了然。

19.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我也是一知半解,怎能给你讲清楚呢。

20.初学写作的人,往往平铺直叙,缺乏技巧,内容一览无余。

内容(neiro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内容是什么意思 内容读音 怎么读 内容,拼音是nèi róng,内容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内容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