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方 [zhū fāng]
1. 各地方。
2. 犹诸道。
4. 别的方位;别的地方。
诸方 引证解释
⒈ 各地方。
引《晋书·何劭传》:“每诸方贡献,帝輒赐之,而观其占谢焉。”
南朝 梁元帝 《庾先生承先墓志》:“诸方未游,佳城已望。”
《新唐书·百官志二》:“大朝会,诸方起居,则受其表状。”
⒉ 犹诸道。
引宋 苏轼 《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诗:“诸方人人把雷电,不容细看真头面。”
⒊ 别的方位;别的地方。
引《太平广记》卷二六四引 五代 王仁裕 《王氏见闻·韩伸》:“又或云某方位去吉,即往之,诸方纵人牵之不去。”
《景德传灯录·池州南泉普愿禅师》:“僧辞,问云:‘学人到诸方,有人问和尚近日作么生,未审如何祇对。’”
诸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二化螟释义:螟虫的一种。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也危害小麦、玉米、甘蔗、茭白等。每年一般产生二至三代,寒冷地区只产生一代,温暖地区可产生三至五代。可用消灭幼虫,灌水灭蛹,灯光诱蛾,六六六等药物毒杀诸方法进行防治。
- 2.
从享释义:⒈犹配享,附祭。 宋 沉括《梦溪笔谈·辩证二》:“元丰 中,以 退之 从享 文宣王 庙,郡县所画,皆是 熙载,后世不復可辩,退之 遂为 熙载 矣。”《元史·祭祀志一》:“本朝 大德 九年,中书圆议,止依《周礼》,祀昊天上帝。至大 三年圆议,五帝从享,依前代通祭。”参见“从祀”。⒉陪祭。《新唐书·礼乐志二》:“通事舍人、謁者、赞引各引享官、九庙子孙及从享羣官、诸方客使以次出。”参见“从祀”。
- 3.
傅雷家书释义:书信集。收入1954-1966年间傅雷暨夫人朱梅馥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书信。1981年初版。1984年、1990年增订再版。书信除教育儿子要树立爱国主义精神,要淡于名利、待人以诚、严以律己外,还涉及到美学、文学、音乐、哲学等诸方面问题,显示出作者爱国之心和艺术修养。
- 4.
内部联系释义:事物内部诸方面之间或事物和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 5.
刬平释义:削平,铲平。《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六》:“潞 州城竣而隍深,至是命帝剗平之,因詔诸方镇撤防城之备焉。”清 王士禛《居易续谈》卷下:“仰祈天威乾断,勅地方有司立仆其碑,剗平其墓。”郭沫若《太阳礼赞》诗:“天海中的云岛都已笑得来火一样地鲜明!我恨不得,把我眼前的障碍一概刬平!”
- 6.
剗平释义:削平,铲平。《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六》:“潞 州城竣而隍深,至是命帝剗平之,因詔诸方镇撤防城之备焉。”清 王士禛《居易续谈》卷下:“仰祈天威乾断,勅地方有司立仆其碑,剗平其墓。”郭沫若《太阳礼赞》诗:“天海中的云岛都已笑得来火一样地鲜明!我恨不得,把我眼前的障碍一概刬平!”
- 7.
占谢释义:当面致词道谢。 《晋书·何劭传》:“劭 雅有姿望……每诸方贡献,帝輒赐之,而观其占谢焉。”《南史·谢颢传》:“﹝ 谢顥 ﹞诣 齐高帝 自占谢,言辞清丽。”《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二年》:“礼部侍郎 杨徽之,以衰疾求解职……及占谢,便殿命坐,劳问久之。”
- 8.
古德释义:佛教徒对年高有道的高僧的尊称。 《景德传灯录·诸方广语》:“先贤古德,硕学高人,博达古今,洞明教网。”《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若非仙官謫降,便是古德转生。”
- 9.
同一性释义:⒈在辩证法中,指矛盾的同一性、统一性、一致性。是反映一切事物矛盾诸方面的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和互相转化的哲学范畴。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同一性是现实的、具体的,是包含着差异、对立的同一性。⒉指抽象的、简单的等同。在有些唯心主义哲学中,把“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解释成存在和思维、自然和精神没有区别。如德国谢林的同一哲学。⒊指性质完全相同。
- 10.
官话释义:旧指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话。其通行地区长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带,官场上办事实际都使用北方话,故名。现用来统称北方话(官话区)诸方言。如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 11.
扞城释义:⒈保护;保卫。《左传·成公十二年》:“政以礼成,民是以息,百官承事,朝而不夕,此公侯之所以扞城其民也。”孔颖达 疏:“言燕享结好,与邻国通和,甲兵不兴,人得安息,所以蔽扞其民若如城然,故云所以扞城其民也。”《宋书·谢晦传》:“道济 职惟上将,扞城是司。”⒉保卫疆土的将帅。《晋书·明帝纪》:“诸方岳征镇,刺史将守,皆朕扞城,推轂于外,虽事有内外,其致一也。”宋 王安石《次韵公辟正议书公对语申之以祝助发一笑》:“故人辞禄未忘情,语我犹能作扞城。”
- 12.
方客释义:⒈四方宾客。汉 扬雄《太玄·童》:“次六,大开帷幕,以引方客。”司马光 集注:“如人君延纳四方之士,无有壅蔽也。”⒉即方士。《魏书·恩倖传·王叡》:“太和 二年,高祖 及 文明太后 率百僚与诸方客临虎圈,有逸虎登门阁道,几至御座。”按,高祖 及 文明太后 均信方士。见《魏书·术艺传》。参见“方士”。
- 13.
水硙释义:即水磨。《隋书·杨素传》:“素 负冒财货,营求产业,东、西二京,居宅侈丽……爰及诸方都会处,邸店、水磑并利田宅以千百数。”《新唐书·王方翼传》:“﹝ 方翼 ﹞乃出私钱作水磑,簿其赢,以济飢瘵。”清 朱彝尊《中院》诗:“应公 昔来栖,曾立水磑三。河流今已徙,乱石堆枯潭。”参见“水磨”。
- 14.
讷钝释义:谓言语迟钝。《佛说济诸方等学经》:“某有辩才,某不辩才,某性便利,某性訥钝。” 宋 程大昌 《演繁露·仁者必有勇》:“其平时则质木而訥钝,遇事则刚果而猛毅。”
- 15.
远国释义:远方的属国。 《周礼·考工记·梓人》:“张五采之侯,则远国属。”贾公彦 疏:“夷狄为远国。”《管子·小匡》:“远国之民,望如父母,近国之民,从如流水。”《洞冥记》:“天汉 二年,帝昇 苍龙阁,思仙术,召诸方士,言远国遐方之事。”明 宋濂《林氏诗序》:“周 之盛时,凡远国遐壤,穷閭陋巷之民,皆能为诗。”
- 16.
逆命释义:⒈接受命令。《仪礼·聘礼》:“宰命司马戒众介,众介皆逆命不辞。”郑玄 注:“逆,犹受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有司逆命,公之 使速杀之。”杜预 注:“执 夜姑 之有司,欲迎受杀生之命。”⒉违抗命令。《左传·昭公四年》:“庆封 唯逆命,是以在此,其肯从於戮乎?”杜预 注:“逆命,谓性不恭顺。”《南史·宋建安王休仁传》:“寻诸方逆命,休仁 都督征讨诸军事。”清 王筠《菉友肊说》:“即 三苗 当既格之后,似不当復窜,然在中国为逆命之顽,在西夷则是曾经近光之人也。”⒊叛逆者的命令。唐 白居易《唐赠尚书工部
- 17.
遗孙释义:⒈指死者遗留下的孙儿。 《汉书·戾太子刘据传》:“太子有遗孙一人,史皇孙 子,王夫人 男,年十八即尊位,是为 孝宣帝。”《魏书·许谦传》:“代 主初崩,臣子亡叛,遗孙冲幼,莫相辅立。”明 何景明《诰封太淑人倪氏墓志铭》:“乃躬操门户,苦织纺,怀其遗孙。”⒉泛指后裔、后代。汉 蔡邕《郡掾吏张玄祠堂碑铭》:“邈矣遗孙,用怀多福。”《魏书·阳固传》:“赖先后之醇德兮,乃保护其遗孙。”宋 苏辙《王君贶宣徽挽词》之一:“遗孙依旧德,故吏满诸方。”⒊谓遗福子孙。明 冯梦龙《邯郸梦·卢生证道》:“你可也有福力开了头,
- 18.
野狐禅释义:⒈禅宗对一些妄称开悟而流入邪僻者的讥刺语。据说从前有一老人谈因果,因错对一字,就五百生投胎为野狐。后遇 百丈禅师 点化,始得解脱。见《五灯会元·马祖一禅师法嗣·百丈怀海禅师》。明 李贽《说法因由》:“务狮子吼,无野狐禪,则 续灯 之意不虚,张南湖 诸公之意亦不虚矣。”清 钱谦益《庚午二月憨山大师全身入五乳塔院属其徒以瓣香致吊奉述长句》之二:“犹有六时喧瀑布,诸方惊倒野狐禪。”⒉指外道;异端。《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甚么来,都是野狐禪、邪魔外道!”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篇》:“自己想
- 19.
顺成释义:⒈谓顺理而成功。 《左传·宣公十二年》:“执事顺成为臧,逆为否。”杜预 注:“今 彘子 逆命不顺成,故应否臧之凶。”杨伯峻 注:“凡行事,顺其道而行以有成则为善。”⒉顺承天施而成功。《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坤则顺成,星轩润饰。”李善 注:“《韩诗》曰:‘淑女奉顺坤德,成其纪纲。’”按,此比喻皇后顺承帝皇以成功。⒊谓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礼记·郊特牲》:“四方年不顺成,八蜡不通,以谨民财也。”孔颖达 疏:“谓四方之内,年穀不得和顺成熟,则当方八蜡之神,不得与诸方通祭。”唐 刘禹锡《为京
- 20.
黄巾释义:⒈东汉 末年 张角 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因头包黄巾而得名。《后汉书·皇甫嵩传》:“角(张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驰勑诸方,一时俱起,皆着黄巾为摽帜,时人谓之‘黄巾’。”《三国志平话》卷上:“黄巾併聚三十六万。”清 赵翼《读史》诗之七:“康成 居 北海,黄巾拜其门。”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章第二节:“从 秦 朝的 陈胜、吴广、项羽、刘邦 起,中经 汉 朝的新市、平林、赤眉、铜马和黄巾……都是农民的反抗运动,都是农民的革命战争。”⒉借指作乱者,寇盗。唐 杜甫《遣忧》诗:“纷纷乘白马,攘攘著黄巾。”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