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宜 [suí yí]
1. 犹随即。
2. 便宜行事。谓根据情况怎么办好便怎么办。
3. 随意,不经意。
4. 等闲,平平常常。
5. 随便,马马虎虎。
7. 到处都适宜,无处不宜。
随宜 引证解释
⒈ 犹随即。
引《后汉书·质帝纪》:“今遣使者案行,若无家属及贫无资者,随宜赐卹,以慰孤魂。”
⒉ 便宜行事。谓根据情况怎么办好便怎么办。
引《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五年》:“其民间小事,使长吏临时随宜,上不背正法,下以顺百姓之心。”
⒊ 随意,不经意。
引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武烈太子 偏能写真,坐上宾客,随宜点染,即成数人,以问童孺,皆知姓名矣。”
王利器 集解:“‘随宜’,即《歷代名画记》所言‘随意’。”
唐 元稹 《开元观闲居酬吴士矩侍御四十韵》:“几案随宜设,诗书逐便拈。”
⒋ 等闲,平平常常。
引《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园人叉手具分披:‘园主富贵不随宜,现是东宫皇太子,每日来往自看之。’”
蒋礼鸿 通释:“这里应解释作等闲,‘不随宜’意即非同小可。”
⒌ 随便,马马虎虎。
引宋 梅尧臣 《送薛氏妇归绛州》诗:“随宜具奩箱,不陋復不鄙。”
宋 陈师道 《放歌行》之二:“説与旁人须早计,随宜梳洗莫倾城。”
⒍ 到处都适宜,无处不宜。
引元 牟巘 《溪边钓船》诗:“莫出前溪去,随宜下钓钩。”
国语词典
随宜 [suí yí]
⒈ 就其所宜。
引《宋书·卷五九·张畅传》:「孝伯言辞辩赡,亦北土之美也。畅随宜应答,吐属如流。」
随宜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乌合释义:⒈形容人群没有严密组织而临时凑合,如群乌暂时聚合。《晋书·慕容廆载记》:“廆 曰:‘彼信 崔毖 虚説,邀一时之利,乌合而来耳。’”《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二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飞乌见食,羣集而聚啄之,人或惊之,则四散飞去;故兵以利合无所统一者,谓之乌合。”《三国演义》第十七回:“术 兵虽众,皆乌合之师,素不亲信。”清 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 谢嗣凤 ﹞散家财,结同教,招亡命,乌合数千人,揭竿而起。”⒉指暂时凑合的一群人。清 侯方域《上三省督府剿抚议》:“不若移一旅之师……随宜扑翦,联楼结寨,渐
- 2.
凋散释义:零落分散。《晋书·刘毅传》:“且属县凋散,示有所存,而役调送迎不得止息,亦谓应随宜并合以简众费。”南朝 陈 周弘正《还草堂寻处士弟》诗:“故老多零落,山僧尽凋散。”清 曾国藩《箴言书院记》:“国藩 以 道光 戊戌通籍于朝。湘 人官京师者,多同时辈流。其射策先朝耆年宿望,凋散略尽。”潘漠华《人间》:“流浪的也较前稀少了,赌博也较前衰落了,唱曲的也较前凋散了,东西聚着谈笑的也较前少见了。”
- 3.
应化释义:⒈顺应变化。⒉佛教语。谓佛、菩萨随宜化身,教化众生。
- 4.
探竿影草释义:探竿、影草、都是渔民使鱼聚集后下网捕捞之法。佛教禅宗借以喻启发性的随宜施教。
- 5.
漫掷释义:随便撒下。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耕田》:“漫掷黍穄,劳亦再徧,明年,乃中为穀田。”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荏蓼》:“荏则随宜,园畔漫掷,便岁岁自生矣。”
- 6.
炉冶释义:⒈犹冶炼。 《晋书·文苑传·王沉》:“融融者皆趋热之士,其得炉冶之门者,惟挟炭之子。”⒉冶铸之炉。前蜀 韦庄《长年》诗:“大盗不将炉冶去,有心重筑太平基。”宋 王禹偁《为宰臣谢御书钱样表》:“出炉冶而首蒙颁赐,望冕旒而共积兢荣。”⒊鑪冶:犹冶炼。唐 黄滔《代郑郎中上兴道郑相》:“均施鑪冶,高揭权衡,使鈆汞之不叅,令錙銖之各等,故得方圆任器,高下随宜,黜陟无偏,贤愚有序。”宋 曾巩《班春亭》诗:“春满人间不知主,谁言鑪冶此中开。”清 唐甄《潜书·更币》:“铜不可採,又不易市,鑪冶多废。”⒋比喻精心筹算;
- 7.
禖坛释义:古代为祭禖神所设之坛。 宋 苏轼《帖子词口号·皇太妃阁之五》:“茧馆乍欣蚕浴后,禖坛犹记燕来时。”《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十二年》:“太常博士 刘爃,请随宜修创禖坛,事下礼部。后筑於 临安府 城之东南。”
- 8.
自陈释义:自己陈述。《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李斯 使人遗 非 药,使自杀。韩非 欲自陈,不得见。”汉 应瑒《百一诗》之一:“避席跪自陈,贱子实空虚。”《宋史·赵景纬传》:“公田派买不均之敝,听民自陈,随宜通变,以安田里之生。”《清史稿·世祖纪》:“壬辰,尚书 刘昌 自陈年老,致仕。”
- 9.
衆费释义:诸项费用。《宋书·庾悦传》:“且属县凋散,亦有所存,而役调送迎,不得休止,亦谓应随宜并减,以简众费。”南朝 梁武帝《霸府禁奢令》:“自非可以奉粢盛,脩紱冕,习礼乐之容,缮甲兵之备,此外众费,一皆禁絶。”
- 10.
补缉释义:⒈修补。《宋书·刘义欣传》:“义欣 纲维补缉,随宜经理,劫盗所经,立讨诛之制。”宋 叶适《吕君墓志铭》:“吕君 用一扇十年尚补缉之,道遇坠炭数寸,亦袖携以归。”⒉整理编辑。《旧唐书·经籍志上》:“玄宗 曰:‘内库皆是 太宗、高宗 先代旧书,常令宫人主掌,所有残缺,未遑补缉,篇卷错乱,难於检閲。’”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下:“学岂有内外乎?《大学》古本乃 孔 门相传旧本耳,朱子 疑其有所脱误而改正补缉之。”
- 11.
赐恤释义:⒈谓给死者家属以抚恤。《后汉书·质帝纪》:“又兵役连年,死亡流离,或支骸不敛,或停棺莫收……今遣使者案行,若无家属及贫无资者,随宜赐卹,以慰孤魂。”⒉专指官吏死后,根据其生前的功劳大小,追赠官爵,褒封谥号,并给其家属抚恤金。《明史·毛伯温传》:“伯温 归,疽发背卒。穆宗 立,復官,赐卹。”《明史·黄尊素传》:“乞復故官,破格赐卹,俾遗孤得扶櫬还乡,燝 死且不朽。”《清史稿·林则徐传》:“行次 潮州,病卒……遗疏上,优詔赐卹,赠太子太傅,謚 文忠。”
- 12.
随宜释义:⒈犹随即。《后汉书·质帝纪》:“今遣使者案行,若无家属及贫无资者,随宜赐卹,以慰孤魂。”⒉便宜行事。谓根据情况怎么办好便怎么办。《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五年》:“其民间小事,使长吏临时随宜,上不背正法,下以顺百姓之心。”⒊随意,不经意。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武烈太子 偏能写真,坐上宾客,随宜点染,即成数人,以问童孺,皆知姓名矣。”王利器 集解:“‘随宜’,即《歷代名画记》所言‘随意’。”唐 元稹《开元观闲居酬吴士矩侍御四十韵》:“几案随宜设,诗书逐便拈。”⒋等闲,平平常常。《敦煌变文集·降魔
- 13.
颇回释义:偏差不正。《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正为五百年乡党婚亲相连,至于公理,时有小小颇迴,为当随宜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