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革职 革职的意思
zhí

革职

简体革职
繁体革職
拼音gé zhí
注音ㄍㄜˊ ㄓ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é jí,(1) 去了毛经过加工的兽皮。【组词】:皮革。革履(皮鞋)。革囊。(2) 改变。【组词】:革新。革命(➊原意是改变命运;➋现指改变社会制度、建立新社会的群众运动;➌亦指改造旧技术、旧思想的运动)。改革。变革。(3) 取消,除掉。【组词】:革除。革职。革故鼎新(去除旧的,建立新的)。(4)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如鼓等。(5) 姓。

zhí,(1) 职务,分(fèn )内应做的事。【组词】:职业。职务。职守。职权。天职。尽职。(2) 职位,执行事务所处的一定地位。【组词】:职工。职位。职员。职称。以身殉职。(3) 旧时公文用语,下属对上司的自称。【组词】:卑职。职当奉命。(4) 掌管。【组词】:职掌。(5) 由于。【组词】:职此而已。

基本含义

解除职务,撤销职位

革职的意思

革职 [gé zhí]

1. 免职。尤指因劣迹从军队或国家职务中正式革除。

老孙被革职了。

[remove from office; dismiss;]

革职 引证解释

⒈ 免去官职;撤职。

明 张居正 《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奉旨切责,革职为民。”
《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为天火烧仓,朝廷将父革职,勒令赔偿。”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〇八回:“上面便参了出来,奉旨革职严追。”


国语词典

革职 [gé zhí]

⒈ 免职。

《红楼梦·第二回》:「龙颜大怒,即批革职。」
《文明小史·第四一回》:「轻轻的一道上谕,将他革职。」

免职 开除 去官 褫职 除名


革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林党释义:晚明以江南 官僚士大夫为主的政治集团。明朝后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1594年吏部郎中顾宪成被革职还乡。后 与高攀龙等在东林书院讲学,反对宦官专权和矿监、税监掠夺,主张开放言路,受到正直官僚士大夫的 支持与拥护,遂形成一个政治集团,被称为东林党。后其重要成员多遭宦官魏忠贤迫害。
    • 2.
      俸米释义:旧时京官的俸禄,以米支给者谓之俸米。《元史·食货志四》:“至大 二年,詔随朝官员及军官等俸改给 至元 钞,而罢其俸米。”《明史·张辅传》:“寻命 辅 所受太师俸於 北京 仓支给。时百官俸米皆给於 南京,此盖特恩云。”《清通典·职官十八》:“凡在京文武各官降级革职留任者,其应得俸米仍照原品支领,以示体恤。”
    • 3.
      军台释义:清 设在 新疆、蒙古 西北两路的邮驿。专管军报和文书的递送。清 魏源《圣武记》卷十一:“故官吏有罪者,效力军臺。”《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 谈尔音 ﹞送家眷回乡,剩了个空人儿赴军臺效力去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五回:“那两位侍郎、京堂,更暗为援助,锻鍊成狱,把那都老爷革职,发往军臺。”
    • 4.
      削籍释义:⒈革职。 ⒉指旧时妓女从乐籍上除名从良。
    • 5.
      剥坐释义:革职治罪。《旧唐书·安禄山传》:“及长,解六蕃语,为互市牙郎。二十年,张守珪 为 幽州 节度,禄山 盗羊事觉,守珪 剥坐,欲棒杀之。”
    • 6.
      剥辱释义:谓革职之辱。
    • 7.
      办罪释义:给犯罪的人以应得的惩罚:革职办罪。
    • 8.
      参革释义:旧时官吏因受弹劾而被革职。《红楼梦》第三回:“雨村 忙回头看时,不是别人,乃是当日同僚一案参革的 张如圭。”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微员食禄有定数》:“制军谓此等劣员,亟应参革。”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一章:“他决定赶快将老朽无能的现任知府参革,在奉旨以前就便宜处置,举荐一位年轻有为的人接任知府。”
    • 9.
      听勘释义:听候勘问、审讯。元 无名氏《鸳鸯被》楔子:“我如今有罪赴京听勘。”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台省·御史墨败》:“穆宗 初年,屯盐都御史 庞尚鹏 疏劾 淮 扬 巡盐御史 孙以仁 侵匿盐银千餘两,宜令先革职听勘,上允之。”《清史稿·裕宪亲王福全传》:“十一月,福全 等至京师,命止 朝阳门 外听勘。”
    • 10.
      太翁释义:⒈曾祖父。 《南史·齐纪五》:“时年五岁,牀前戏。高帝 方令左右拔白髮,问之曰:‘儿言我谁耶?’答曰:‘太翁。’高帝 笑谓左右曰:‘岂有为人作曾祖而拔白髮者乎?’”清 赵翼《长孙公桂举一子》诗:“遂向人间作太翁,添丁应策长孙功。”⒉祖父。宋 陆游《戏遣老怀》诗:“阿囝略如郎罢老,稚孙能伴太翁嬉。”⒊清 代亦以称人之父。《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他的太翁 纪延寿 同他长兄 纪望唐 革职免罪。”参阅 清 袁枚《随园随笔·今人称太翁之讹》。⒋元 明 时海船上对舵工的称谓。见 明 陶宗仪《辍耕录》。
    • 11.
      奕山释义:清末官员。满洲镶蓝旗人。道光帝侄。鸦片战争时任靖逆将军,赴广州督师。不听林则徐建议,在广州被围时向英军求和。英军进攻福建、浙江,又不出兵应援。战后被革职。后在任黑龙江将军时,与沙俄签订《中俄瑷珲条约》。
    • 12.
      废黜释义:罢免;革职。现 多指取消王位,废除特权地位。
    • 13.
      拿问释义:逮捕审问:革职拿问。
    • 14.
      撤任释义:革职或降级。
    • 15.
      杖革释义:处以杖刑并革职。
    • 16.
      林则徐释义:(1785—1850)清末政治家。字元抚、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早年任东河河道总督、江苏巡抚时,整顿吏治,平反冤狱,兴修水利,成效卓著。1838年任湖广总督时被派为钦差大臣。积极主持禁烟,销毁鸦片二百三十七万余斤。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他多次击退敌军。后由于投降派诬害被清政府革职,充军新疆。在新疆兴办水利,开垦农田。1845年被重新起用。1847年任云贵总督。1850年受命镇压拜上帝会起义时,在赴广西途中,病逝于广东潮州。有《林则徐集》。
    • 17.
      枷革释义:处以枷刑并革职。
    • 18.
      查追释义:审查追究。 昆曲《十五贯》第五场:“况钟:‘此案可疑,还须要仔细查追。’”胡适《红楼梦考证》二:“关于 曹 家衰落的情形,我们虽没有什么材料,但我们知道 曹寅 的亲家 李煦 在 康熙 六十一年因亏空被革职查追了。”
    • 19.
      永不叙用释义:官制名。处分之制。清代对官员处分之法,以革职为最重之处分,而永不叙用则为革职处分中之最重者。凡官员以计参革职(即通过大计考核而被参劾革职)及犯赃污等罪者,皆永不叙用。某些因政治性原因而获罪者,也有处以革职永不叙用者,但非定制。
    • 20.
      海瑞释义:(1514—1587)明代政治家。字汝贤,自号刚峰,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回族。曾任浙江淳安知县、户部主事、应天巡抚,因疏浚吴淞江,推行一条鞭法,受到大官僚地主的攻讦,被革职。万历十三年(1585)再起,先后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和南京右佥都御史,严惩贪污,平反冤狱。著有《海刚峰集》。

革职(gez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革职是什么意思 革职读音 怎么读 革职,拼音是gé zhí,革职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革职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