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原 [chuān yuán]
1. 江河之源。
2. 指江河。
3. 河流与原野。
5. 指原野。
川原 引证解释
⒈ 江河之源。
引《国语·周语下》:“且絶民用以实王府,犹塞川原而为潢污也,其竭也无日矣。”
⒉ 指江河。
引《汉书·沟洫志赞》:“中国川原以百数,莫著於 四瀆,而 河 为宗。”
⒊ 河流与原野。
引唐 陈子昂 《晚次乐乡县》诗:“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唐 杜甫 《垂老别》诗:“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⒋ 指原野。
引宋 王安石 《出郊》诗:“川原一片緑交加,深树冥冥不见花。”
陈毅 《过黄泛区书所见》诗:“三过黄泛区,走跄踉。川原水洗,城社荒落,满目凄凉。”
川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片释义:⒈数量词。 用于平而薄的东西。汉 荀悦《汉纪·武帝纪五》:“﹝ 李陵 ﹞令军士人持三升糒、一片冰。”《后汉书·周燮等传序》:“﹝ 閔仲叔 ﹞老病家贫,不能得肉,日买猪肝一片。”元 张养浩《游香山》诗:“宝刹千间穷土木,残碑一片失 辽 金。”⒉数量词。用于地面、水面。宋 王安石《出郊》诗:“川原一片緑交加,深树冥冥不见花。”《荡寇志》第八六回:“只见 永清 的后面一层人霍地分开,前面乃是一片白地。”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词:“秦皇岛 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杨朔《中国人民的心》:“岭脚下有一
- 2.
叠见释义:接连出现。宋 沉作喆《寓简》卷六:“国家空弱,民间膏血枯腊,灾异叠见,川原堙塞。”《清史稿·穆宗纪二》:“﹝ 同治 九年十月﹞丙辰,以水旱叠见,詔修省。”
- 3.
和柔释义:⒈宽和柔顺。《晏子春秋·问下二十》:“事君之伦,知虑足以安国……和柔足以怀众。”《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大将军为人仁善退让,以和柔自媚於上。”《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二年》:“世南 外和柔而内忠直。”明 李贽《<龙谿先生文录抄>序》:“先生少壮至老,一味和柔,大同无我。”⒉犹和软。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举而切诣。”⒊谓柔媚宜人。宋 叶适《与英上游紫霄观短歌》:“景物已和柔,川原倍敷荣。”宋 刘克庄《八声甘州·雁》词:“归兴何妨待,风景和柔。”清 黄鷟来《雨中感怀》诗:
- 4.
疏豁释义:⒈亦作“疎豁”。 犹疏阔。久别。唐 杜甫《戏寄崔评事表侄苏五表弟韦大少府诸侄》诗:“高楼忆疏豁,秋兴坐氤氲。”⒉犹排遣。唐 杜甫《简吴郎司法》诗:“古堂本买藉疏豁,借汝迁居停宴游。”⒊开阔;敞亮。宋 司马光《出都日途中成》诗:“川原寖疎豁,烟火稍萧瑟。”宋 陆游《入蜀记》卷四:“烟波渺然,气象疏豁。”明 陆采《怀香记·引示池楼》:“过了高堂深厦,尽轩牕疎豁,栋宇奢华。”清 陈维崧《念奴娇·赠雪笠上人》词:“秋行至矣,茅堂相对疎豁。”⒋开朗;直爽。宋 陆游《十月四日夜记梦》诗:“客意极疎豁,大笑轩鬚眉。
- 5.
膴膴释义:膏腴;肥沃。 《诗·大雅·緜》:“周 原膴膴堇荼如飴。”毛 传:“膴膴,美也。”晋 张载《七哀诗》:“恭文遥相望,原陵鬱膴膴。”唐 辩机《<大唐西域记>赞》:“降生故基,与川原而膴膴;潜灵旧址,对郊阜而茫茫。”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呜呼!不待十年,将见此膴膴中原,已非復吾曹之故国!”
- 6.
蜚鸿释义:⒈蠛蠓。《史记·周本纪》:“麋鹿在牧,蜚鸿满野。”司马贞 索隐:“高诱 曰‘蜚鸿,蠛蠓也。’言飞虫蔽田满野,故为灾,非是鸿雁也。”唐 王勃《乾元殿颂序》:“蜚鸿集野,瞻乌鲜投足之因。”古直《哀朝鲜》诗:“川原鬱惭色,中野多蜚鸿。”⒉良马名。汉 东方朔《答骠骑难》:“騏驥、緑耳、蜚鸿、驊騮,天下良马也。”清 龚鼎孳《岁暮行》:“昨夜少府下急牒,军兴无策宽蜚鸿。”⒊鸿雁。宋 黄昇《摸鱼儿·为遗蜕山中桃花作寄冯云月》词:“花知道,应倩蜚鸿寄语,年来老子安否。”
- 7.
隋宫释义:指 隋炀帝 下 扬州 时兴建的离宫行苑。 又称 江都宫。唐 罗隐《春日独游禅寺》诗:“树远连天水接空,几年行乐旧 隋宫。”明 何景明《大梁行》:“川原百代重回首,宋寝 隋宫 亦何有。”清 孔尚任《桃花扇·逃难》:“这笙歌另卖,隋宫 柳衰,吴宫 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