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避居 避居的意思

避居

简体避居
繁体
拼音bì jū
注音ㄅㄧˋ ㄐㄩ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ì,(1) 躲,设法躲开。【组词】:避雨。避暑。避世。避讳。回避。避重就轻。避世绝俗。(2) 防止。【组词】:避免。避孕。避嫌。避雷针。

jū,(1) 住。【组词】:居住。居民。同居。隐居。居处(chǔ)(①住所;②指生活处境)。(2) 居住的地方。【组词】:新居。故居。迁居。蜗居(喻窄小的住所)。(3) 当,占,处于。【组词】:居首。居中。居高临下。二者必居其一。(4) 安着,怀着。【例句】:居心(怀着某种念头,有贬义)。(5) 积蓄,储存。【例句】:奇货可居(①指商人把珍稀的货物储存起来,等待时机高价出售;②喻挟持某种技艺或某种事物以谋求功名利禄)。(6) 停留。【组词】:居守。(7) 平时。【组词】:平居。(8) 姓。

基本含义

离开原来的居住地或环境,寻找安全或避难的地方。

避居的意思

避居 [bì jū]

1. 谓移居以避祸害。

3. 避开不居。

避居 引证解释

⒈ 谓移居以避祸害。

宋 陈绎 《邵古墓铭》:“戎难,避居 上谷,又徙 中山。”
《明史·奸臣传·阮大鋮》:“流寇偪 皖,大鋮 避居 南京。”
丰子恺 《告缘缘堂在天之灵》:“我在 南沉浜 乡间已经避居九天了。九天之中,敌机常常来袭。”

⒉ 避开不居。参见“避正殿”。

《魏书·肃宗纪》:“朕威德不能遐被,经略无以及远,俾令苍生罹此涂炭,何以苟安黄屋,无愧黔黎。今便避居正殿,蔬餐素服。”


避居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露面释义:出现在一定的场合(多指人出来交际应酬):公开露面。

避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伯益释义:⒈舜 时 东夷 部落的首领,为 嬴 姓各族的祖先。 相传 伯益 助 禹 治水有功,禹 欲让位於 益,益 避居 箕山 之北。见《书·舜典》、《孟子·万章上》。《竹书纪年》卷上:“﹝ 夏 帝 启 ﹞二年,费侯 伯益 出就国……六年,伯益 薨,祠之。”⒉晋 鼓吹曲名。傅玄 制。见《晋书·乐志下》。词见《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四·伯益》。
    • 2.
      居东释义:《书·金縢》:“周公 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孔颖达 疏:“郑玄 以为 武王 崩,周公 为冢宰三年,服终,将欲摄政,管 蔡 流言,即避居 东都。”后因以指退职避居。明 张居正《谢恩疏》:“恶被谗慝,直欲为有北之投;鉴此悃诚,固止其居东之请。”
    • 3.
      延陵释义:⒈古邑名。春秋 吴 邑,公子 季札 因让国避居(一说受封)于此。故址在今 江苏 常州市。《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 季札 ﹞去之 延陵,终身不入 吴 国。”何休 注:“延陵,吴 下邑。”《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 封於 延陵。”⒉借指 季札。汉 王粲《赠文叔良》诗:“延陵 有作,侨 肸 是与。”宋 范仲淹《吴岩寺》诗:“唯有 延陵 逃遁去,清名高节老乾坤。”清 李渔《怜香伴·狂喜》:“你虽是 王莽 虚谦,我当做 延陵 真让。”参见“延陵季子”。⒊汉成帝 陵。《汉书·成帝纪》:“﹝ 绥和 二年﹞四月
    • 4.
      柏翳释义:舜 时人,本称 大费,也称 伯益。 古代 嬴 姓的祖先。相传他助 禹 治水有功,禹 要让位给他,他避居 箕山 之北。
    • 5.
      法西斯细菌释义:话剧剧本。 夏衍作于1942年。正直的科学家俞实夫整日埋首实验室,认为科学与政治无关。九一八炮火迫使他终止研究,从日本回沪;七七炮火又使他携家避居香港。日军占领香港后,凌辱了他和他的日本夫人,毁坏了实验室,杀害了他的友人。他终于醒悟,参加了反法西斯斗争。
    • 6.
      溥仪释义:(1906—1967)即宣统帝。清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氏,满族。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退位。1917年张勋复辟,拥其复出为帝,仅十二天即告失败。1924年被冯玉祥国民军赶出皇宫,避居天津日租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日本帝国主义策划下潜往东北。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任执政,后称皇帝,改元康德。1945年日本投降,被苏联军队俘虏。1950年移交中国政府,1959年获特赦释放,1961年任全国政协委员、文史馆馆员。1967年在北京病故。著有《我的前半生》。
    • 7.
      辅之逃捕释义:侯辅之少遭家难,避居嘉兴。
    • 8.
      迁回释义:⒈变迁反复。《后汉书·曹褒传论》:“况物运迁回,情数万化,制则不能随其流变,品度未足定其滋章,斯固世主所当损益者也。”⒉指搬回原住处。清 王元榜《庚癸纪略》卷下:“二十五日,市上稍觉繁盛,人家避居乡间者,天气炎热,颇有迁回。”
    • 9.
      避乡释义:谓市民为逃难而避居乡下。清 柯悟迟《漏网喁鱼集》:“﹝ 咸丰 十年﹞ 太(太仓)属各镇罢市,支塘、何市 亦然。老幼皆避乡,六河 亦议进贡,又恐不及耳。”
    • 10.
      避国释义:《史记·周本纪》:“长子 太伯、虞仲 知 古公 欲立 季歷 以传 昌,乃二人亡如 荆蛮,文身断髪,以让 季歷。”后以“避国”指 太伯、虞仲 避居 吴 地、让国于 季历 事。
    • 11.
      避寇释义:亦作“避宼”。谓为免遭寇盗侵害而避居他处。
    • 12.
      避岁释义:⒈古人认为太岁之神在地,与天上岁星相应而行,兴建土木要避开太岁的方位,否则就要遭受祸害。唐 白居易《禽虫》诗之一:“燕违戊己鹊避岁,兹事因何羽族知?”自注:“不知其然也。燕衔泥常避戊己日;鹊巢口常避太岁,验之皆信。”明 杨基《感怀》诗:“鹊巢知避岁,终为鳩所居。”⒉旧时迷信,谓新年所属地支与某人生肖冲克,过年时某人应离家避居,否则会遭灾祸。明 归有光《与沉敬甫书》之八:“暂投 永怀寺 避岁,灯前后可入城也。”按,灯指灯节,即元宵节。

避居(bij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避居是什么意思 避居读音 怎么读 避居,拼音是bì jū,避居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避居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