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士 [móu shì]
1. 运用巧妙的或狡猾的计策而完成某一事业或得到某一结果的人。
英[ engineer; ]
2. 有智谋的人。
英[ adviser; ]
谋士 引证解释
⒈ 设谋献计的人;有智谋的人。
引《墨子·号令》:“县各上其县中豪杰若谋士、居大夫、重厚口数多少。”
《史记·李斯列传》:“秦王 乃拜 斯 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齎持金玉以游説诸侯。”
宋 陈亮 《酌古论·邓禹》:“岂非 禹 之才略有所不及,而亦无谋士以传檄之説告之耶!”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七:“徐义德 点头称是,说:‘ 仲笙兄 是我们工商界的 吴用。’‘我?’ 唐仲笙 连忙摇头否认,‘顶多是个谋士罢了。’”
国语词典
谋士 [móu shì]
⒈ 有智谋的人。
引《史记·卷四·周本纪》:「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三国演义·第三回》:「卓婿谋士李儒曰:『今虽奉诏,中间多有暗昧。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顺,大事可图。』」
谋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元龟释义:⒈大龟。 古代用于占卜。⒉借指谋士。⒊比喻可资借鉴的往事。⒋汉王莽时货币。龟宝四品(元龟、公龟、侯龟、子龟)之一。
- 2.
摇鹅毛扇释义:旧小说戏曲描写的军师、谋士多手拿羽毛扇。后来用“摇鹅毛扇”比喻在背后出谋划策。
- 3.
文武如雨释义:形容谋士武将非常多,人才济济。
- 4.
权士释义:谋士。
- 5.
狡兔得而猎犬烹释义:比喻国君得了天下,就杀害谋士功臣。
- 6.
绍兴师爷释义:清 代官署中的幕僚,由于 绍兴 籍人较多,故称。后引申为谋士的代称,有时含贬义。
- 7.
计士释义:智士;谋士。清 顾炎武《莱州》诗:“危情随事往,深虑逐年徂;计士悲疵国,遗民想霸图。”
- 8.
谋人释义:⒈为人谋划。 ⒉犹谋士。
- 9.
谋客释义:犹谋士。
- 10.
谋必得释义:出自《晏子春秋:景公问谋必得事必成何术晏子对以度义因民第十二》,意为但凡谋划过的事情,没有不成功的,形容谋士神机妙算令人折服。景公问谋必得事必成何术晏子对以度义因民第十二景公问晏子日:“谋必得,事必成,有术乎?”晏子对日:“有”。
- 11.
谋选释义:优异的谋士。
- 12.
谟士释义:⒈谓用计谋招徕士人。 一说谋事,谋虑事情。⒉谋士。
- 13.
违离释义:⒈背离。 《汉书·韦玄成传》:“违离祖统,乖繆本义。”汉 徐干《中论·慎所从》:“豪杰背叛,谋士违离,以至穷困,身为之虏。”⒉离别;分离。晋 卢谌《赠刘琨书》:“锡以咳唾之音,慰其违离之意。”明 张居正《谢召见面辞疏》:“臣数年供奉,一旦违离,悵望天颜,心焉如割。”清 吴定《答曹尚书书》:“定 生十有六年,即违离先妣膝下。”
- 14.
陈平释义:(陈平-前178)汉初大臣。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陈胜起义后,先投魏王咎,后又随项羽入关。不久归刘邦,任护军中尉,建议用反间计使项羽去谋士范增,并以爵位笼络大将韩信,被刘邦采纳。汉朝建立后封曲逆侯。惠帝、吕后时任丞相,因吕氏专权而不治事。吕后死,与周勃定计诛杀吕产、吕禄等,迎立文帝,任丞相。
- 15.
鲁肃释义:字子敬,孙权的重要谋士和将领。
- 16.
鸿门宴释义: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灭秦,进驻咸阳,并派兵守函谷关,以拒项羽西进。项羽率40万大军至,破函谷关,进驻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准备袭击刘邦。刘邦因势力悬殊,采纳张良建议,结交项羽叔父项伯,请予调解,以作缓兵计,并亲至鸿门会见项羽。在宴会上,项羽谋士范增令项庄舞剑,欲刺杀刘邦。项伯急拔剑起舞,以身掩护,后刘邦部将樊哙带剑执盾闯入卫护,刘邦得以脱险。这次宴会史称鸿门宴。后用以指暗藏杀机、加害客人的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