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党 [xiāng dǎng]
1. 家乡,乡里。
例各官之后,就是亲戚,以及乡党。——《幻中真》
还付乡党。——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英[fellow villager or townsman;]
乡党 引证解释
⒈ 泛称家乡。 周 制,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
引《论语·乡党》:“孔子 之於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后汉书·许劭传》:“劭 与 靖 俱有高名,好共覈论乡党人物。”
明 叶宪祖 《夭桃纨扇》第七折:“玉府仙郎,喜皇都得意首登龙榜,还乡党。”
⒉ 同乡;乡亲。
引《逸周书·官人》:“君臣之间,观其忠惠;乡党之间,观其诚信。”
《汉书·司马迁传》:“僕以口语遭此祸,重为乡党戮笑,污辱先人。”
《陈书·任忠传》:“﹝ 忠 ﹞少孤微,不为乡党所齿。”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题叙:“但愿你两口白头到老,俺乡党们也顺心。”
国语词典
乡党 [xiāng dǎng]
⒈ 乡里、家乡。
引《论语·乡党》:「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如肃等降操,当以肃还乡党,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⒉ 乡族朋友。
引《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
《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戮笑。」
乡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等释义:⒈一级台阶。《论语·乡党》:“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⒉一个等级。《国语·鲁语上》:“自是 晋 聘於 鲁,加於诸侯一等。”唐 杜甫《唐故范阳太君卢氏墓志》:“凡涂车芻灵,设熬置铭之名物,加庶人一等。”《通志·职官一》:“正九品,从九品,从品同外官各降一等。”巴金《真话集·<序跋集>跋》:“我相信他的说法:人生来是平等的。五十四年过去了,可是今天还有人告诉我:人是应该分为等级的,那么根据我几十年的写作经验,我大概属于挨批的一等吧。”⒊一样;相同。晋 王嘉《拾遗记·晋时事》:“崇 常择美容姿相类者十
- 2.
一适释义:⒈一度贡举或推荐。汉 刘向《说苑·修文》:“诸侯三年一贡士,士一适谓之好德,再适谓之尊贤,三适谓之有功。”《汉书·武帝纪》作“壹适”。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适,得其人。”⒉一种快意之事。《北齐书·邢子才传》:“有书甚多,而不甚讎校。见人校书,常笑曰:‘何愚之甚,天下书至死读不可遍,焉能始復校此,且误书思之,更是一适。’”⒊一往。《宋史·公主传·神宗十女》:“徐国长公主 岁时简嬉游,十年间,惟一适 西池 而已。”⒋一概适合。《朱子语类》卷三:“原思 之辞常禄,使其苟有餘,则分诸邻里乡党者,凡取予一适
- 3.
不俟驾释义:《论语·乡党》:“君命召,不俟驾行矣。”谓国君召唤,孔子 不等车辆驾好马,立即先步行。后以“不俟驾”指急于应召。
- 4.
不时不食释义:“不时不食”,是一句老话,讲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民俗传统:吃东西要应时令、按季节,到什么时候吃什么东西。 此语出自《论语·乡党第十》中“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 5.
东首释义:⒈头朝东。 《礼记·丧大记》:“疾病……寝东首於北牖下。”孔颖达 疏:“以东方生长,故东首乡生气。”《论语·乡党》:“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邢昺 疏:“病者常居北牖下,为君来视,则暂时迁乡南牖下,东首,令君得南面而视之。”⒉东侧,东边。《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地方解进去禀道:‘非空庵 尼姑俱躲在 极乐庵 中,今已缉获……’知县教跪在月臺东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继之 派在第三房,正是东首的第二间。”
- 6.
乡傩释义:语本《论语·乡党》:“乡人儺,朝服而立於阼阶。”何晏 集解:“儺,驱逐疫鬼。”后世指迎神驱鬼的民俗。
- 7.
乡老释义:⒈《周礼》官名。地官之属。掌六乡教化,每二乡由三公一人兼任。在朝谓之“三公”,在乡谓之“乡老”。《周礼·地官·序官》:“乡老,二乡则公一人。”郑玄 注:“老,敬称也。王置六乡,则公有三人也。三公者,内与王论道,中参六官之事,外与六乡之教,其要为民,是以属之乡焉。”一说,乡老为致仕之尊官,或乡党重望,故尊之曰公,非朝廷公卿。既无职掌,其人亦不必备。参阅 清 李惇《群经识小·乡老乡大夫》。⒉指乡里年高德劭的人。唐 卢纶《送菊潭王明府》诗:“唯应理农后,乡老贺君闲。”《清平山堂话本·羊角哀死战荆轲》:“设祭於享
- 8.
事任释义:⒈犹言承担职务。《庄子·应帝王》:“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郭象 注:“付物使各自任。”《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义断行於乡党,岂不堪於事任乎?”《宋书·谢庄传》:“若才堪事任,而体气休健……岂苟欲思闲辞事耶?”⒉犹事情,情况。《晋书·王彪之传》:“﹝ 王彪之 ﹞又谓 浩 曰:‘彼抗表问罪,卿为其首。事任如此,猜衅已构,欲作匹夫,岂有全地邪?且当静以待之。’”《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二年》:“及﹝ 韩絳 ﹞在三司,又请以 川、峡 四路田穀输常平仓,而随其事任、道里差次,结﹝给﹞直以平
- 9.
伤麟释义:《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公羊传·哀公十四年》:“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孔子 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颜渊 死,子曰:‘噫,天丧予!’子路 死,子曰:‘噫,天祝予!’西狩获麟,孔子 曰:‘吾道穷矣!’”后以“伤麟”感叹不得其时,不能施行正道。唐玄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诗:“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宋 范仲淹《寄赠林逋处士》诗:“朝廷唯荐鶚,乡党不伤麟。”周咏《去国吟》:“伤麟嘆凤復奚为,摘瓜煮豆岂足悲。”参见“获麟”。
- 10.
余日释义:⒈闲暇时日。《商君书·垦令》:“百官之情不相稽,则农有餘日。”《文选·傅毅<舞赋>》:“郑 卫 之乐,所以娱密坐,接欢欣也,餘日怡荡,非以风民也,其何害哉?”李善 注:“餘日,听览之餘日也。”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引》:“己丑北还,养疴溪上,稍以餘日,检括诸故书。”⒉多馀的日数。《穀梁传·文公六年》:“闰月者,附月之餘日也。”⒊犹晚年,馀年。清 荀悦《汉纪·宣帝纪》:“故乐与其乡党、宗族共受其赐,以尽吾餘日。”晋 张华《答何劭》诗之一:“从容养餘日,取乐於桑榆。”清 顾炎武《营平二州史事
- 11.
侍食释义:陪侍尊长进食。《礼记·曲礼上》:“侍食於长者,主人亲馈,则拜而食。”《论语·乡党》:“侍食於君,君祭先饭。”清 方苞《七思·伯姊》:“年过二十兮即为嫠,侍食重闈兮苦抑悲。”
- 12.
党里释义:乡党邻里。
- 13.
养交释义:亦作“养佼”。谓豢养其私交以成朋党。《管子·明法解》:“故《明法》曰:‘小臣持禄养佼,不以官为事,故官失职。’”郭沫若 等集校引 孙星衍 曰:“《明法篇》‘佼’作‘交’。”《荀子·臣道》:“偷合苟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谓之国贼。”杨倞 注:“养交,谓养其与君交接之人,不忤犯使怒也;或曰养其外交若 苏秦、张仪、孟尝君 所至为相也。”宋 叶适《彭子复墓志铭》:“朝廷不养交,乡党不合誉,侃然求其是而已。”《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元年》:“今陛下之臣,持禄养交者多,忠心谋国者少,窃以为陛下乃孤立耳。”
- 14.
养生术释义:摄养身心使长寿的方法。《明史·隐逸传·杨引》:“尝揭《论语·乡党篇》示人曰:吾教自有养生术,安事偃仰吐纳为?”清 昭槤《啸亭杂录·宗室诗人》:“晚年慕养生术,每日进食十种,稍茹甘味即哺出,人皆笑其迂,然亦可谅其品矣。”续范亭《养生术》诗:“于今才得养生术,柳下学堂不言科。”
- 15.
凶服释义:⒈丧服;孝衣。《周礼·春官·司服》:“其凶服,加以大功、小功。”郑玄 注:“丧服,天子诸侯齐斩而已,卿大夫加以大功、小功,士亦如之,又加緦焉。”《论语·乡党》:“凶服者式之。”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凶服,送死之衣物。”《周书·明帝纪》:“四方州镇使到,各令三日哭,哭讫,悉权辟凶服,还以素服从事,待大例除。”唐 柳宗元《唐故衡州刺史东平吕君诔》:“僮无凶服,葬非旧陌。”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咬鬼》:“疑邻妇访内人者;又转念,何遽以凶服入人家?”⒉铠甲。《汉书·酷吏传·尹赏》:“杂举 长安 中轻薄少年恶
- 16.
升堂释义:⒈登上厅堂。 唐 韩愈《山石》诗:“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⒉旧谓官吏登堂理事为“昇堂”。清 翟灏《通俗编·居处》:“《定命録》:张文瓘 少时,曾有人相之云:‘当为相,然不得堂食。’及在此位,每昇堂欲食,即腹胀痛。按,凡州县临厅事,今皆谓之昇堂。”⒊登上厅堂。《仪礼·乡射礼》:“皆由其阶,阶下揖,升堂揖。”《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唐 顾况《公子行》:“入门不肯自升堂,美人扶踏金阶月。”清 叶廷琯《鸥波渔话》卷六:“升堂拜遗像,入室读其书。”⒋比喻学问技艺已入门。
- 17.
厄急释义:艰难急迫。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胡四娘》:“程 十餘年歷秩清显,凡遇乡党厄急,罔不极力。”
- 18.
变食释义:改变平时饮食的内容。 《论语·乡党》:“齐必变食,居必迁坐。”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改常饌。”邢昺 疏:“谓将欲接事鬼神,宜自絜净,故改其常饌也。”宋 朱熹《观梅小集以斋禁不得奉陪因寄小诗》:“梅花年后欲离披,恰是先生变食时。”清 夏炘《学礼管释·释斋》:“古人斋必变食,谓不食五荤,非不饮酒、食肉。”
- 19.
吾党释义:⒈我的同乡。《论语·子路》:“叶公 语 孔子 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邢昺 疏:“言吾乡党中有直身而行者。”⒉犹吾辈,吾俦。唐 贾岛《石门陂留辞从叔謩》诗:“何时临涧柳,吾党共来攀?”严复《论世变之亟》:“究吾党之所为,盖不至於灭四千年之文物。”⒊我们的政党。孙中山《在梧州对国民党员的演说》:“吾党之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种。”
- 20.
在廷释义:⒈《论语·乡党》:“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又《礼记·经解》:“天子者……其在朝廷,则道仁圣礼义之序。”后以“在廷”指朝廷。⒉指在朝者,即朝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