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竹使符 竹使符的意思
zhúshǐ

竹使符

简体竹使符
繁体
拼音zhú shǐ fú
注音ㄓㄨˊ ㄕˇ ㄈㄨˊ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ú,(1) 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组词】:竹子。竹叶。竹笋。竹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竹刻。(2) 指竹制管乐器。【组词】:金石丝竹。(3)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4) 姓。

使

shǐ,(1) 用。【组词】:使用。使劲。使役。使力。使钱。(2) 派,差谴。【组词】:使唤。使命。使女。(3) 让,令,叫。【组词】:迫使。(4) 假若。【组词】:假使。即使。(5) 奉命办事的人。【组词】:使者。大使。公使。使馆。

fú,(1) 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组词】:虎符。符信。符节。(2) 代表事物的标记、记号。【组词】:符号。音符。(3) 相合。【组词】:符合。言行相符。(4) 道士画的驱使鬼神的图形或线条。【组词】:符咒。护身符。(5) 古代称祥瑞的征兆。【组词】:符瑞。符应(yìng )(指天降“符瑞”,与人事相应)。(6) 姓。

基本含义

指竹子制作的符咒,用来传递信息、传达指示。

竹使符的意思

竹使符 [zhú shǐ fú]

1. 汉时竹制的信符。右留京师,左与郡国。凡发兵用铜虎符,其馀征调用竹使符。

2. 泛指地方官吏的印符。

4. 借指州郡长官。

竹使符 引证解释

⒈ 汉 时竹制的信符。右留京师,左与郡国。凡发兵用铜虎符,其馀征调用竹使符

《汉书·文帝纪》:“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鐫刻篆书,第一至第五。”
亦省称“竹使”。 《后汉书·杜诗传》:“旧制发兵,皆以处符,其餘徵调,竹使而已。”
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郑康成 《周礼》注云:‘今日徵郡守以竹使符。’”

⒉ 泛指地方官吏的印符。

南朝 梁元帝 《侍中新渝侯墓志铭》:“三分竹使,再徙建旟。”
唐 房孺复 《酬窦大闲居见寄》诗:“名惭竹使宦情少,路隔 桃源 归思迷。”
宋 苏轼 《送翟安常赴阙兼寄子由》诗:“中山 保塞 两穷边,卧治雍容已百年,顾我迂愚分竹使,与君谈笑用蒲鞭。”

⒊ 借指州郡长官。

唐 张九龄 《登荆州城楼》诗:“自罢金门籍,来参竹使符。”


竹使符是什么意思 竹使符读音 怎么读 竹使符,拼音是zhú shǐ fú,竹使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竹使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