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乐 [jūn yuè]
1. 俗称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演奏的音乐,因为军队中常用而得名。
英[martial(or military)music;]
军乐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军中用的音乐。
引《后汉书·礼仪志中》“高祖 定 秦 之月,元年岁首也” 李贤 注引 汉 蔡邕 《礼乐志》:“其短簫、鐃歌,军乐也。”
唐 韦应物 《军中冬燕》诗:“兹邦实大藩,伐鼓军乐陈。”
《辽史·乐志》:“鼓吹乐,一曰短簫鐃歌乐,自 汉 有之谓之军乐……横吹亦军乐。”
⒉ 现代军乐,指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演奏的音乐。因军中常用而得名。
引清 秋瑾 《警告我同胞》:“每到一个停车场,都有男女老幼,奏军乐的、举国旗的迎送。”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五九:“走在他前面的是新药商业四十个资方人员组成的军乐,吹着铜号,打着洋鼓,昂首阔步地走着。”
国语词典
军乐 [jūn yuè]
⒈ 表现军人勇武精神,节奏明朗、雄健有力的歌曲。
⒉ 军中所用的鼓号乐器的总称。
军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军乐释义: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演奏的音乐,因为军队中常用而得名:军乐队。
- 2.
军声释义:⒈军乐。⒉军队的声威、声势。⒊军中的喧闹之声。
- 3.
小军鼓释义:击奏膜鸣乐器。金属制,鼓框上下蒙皮。下层鼓皮绷有钢丝弹簧数条。演奏者用两根木质鼓槌击奏发声。多用于军乐队和管弦乐队。
- 4.
小鼓释义:⒈乐器名。 民族乐器。为羯皮鼓之变制,又称“单皮鼓”、“板鼓”。以其发声清脆,故俗称“脆鼓”、“崩子鼓”。演奏时以单签或双签敲击鼓心,为歌唱、戏曲和民间吹打乐中点拍节奏之用。⒉西洋乐器。亦称“小军鼓”。演奏时以两根木槌敲击鼓面发音,为军乐、管弦乐中点拍节奏或和声之用。
- 5.
尾随释义:跟随在后面:孩子们尾随着军乐队走了好远。
- 6.
恺乐释义:⒈庆祝作战胜利的军乐。⒉安乐。
- 7.
梅吹释义:梅花角声。古代军乐用梅花角,故亦泛指军乐。唐 沉佺期《塞北》诗之一:“柏坛 飞五将,梅吹动三军。”唐 刘长卿《送李校书赴东浙幕府》诗:“芸香辞乱事,梅吹听军声。”宋 杨亿《咸平六年二月十八日扈从宸游因成纪事二十二韵》:“云管飘梅吹,蜺旌错鸟章。”参见“梅花角”。
- 8.
笳鼓释义:笳声与鼓声。 借指军乐。
- 9.
箫铙歌释义:军乐名。相传 黄帝 命 岐伯 所作。
- 10.
箫鼓释义:箫与鼓。 泛指乐奏。南朝 梁 江淹《别赋》:“琴羽张兮簫鼓陈,燕 赵 歌兮伤美人。”宋 张孝祥《水调歌头·桂林集句》词:“家种黄柑丹荔,户拾明珠翠羽,簫鼓夜沉沉。”明 王玉峰《焚香记·赴任》:“楼船簫鼓交龙旆,想赴京时半肩行李,从今一洗当年耻。”清 昭槤《啸亭续录·端午龙舟》:“乾隆 初,上於端午日,命内侍习竞渡於 福海 中,皆画船簫鼓,飞龙鷁首,络绎於鲸波怒浪之间。”亦指军乐。唐 李白《发白马》诗:“将军发白马,旌节渡 黄河。簫鼓聒山岳,沧溟涌涛波。”
- 11.
金铙释义:⒈即铙。 古军乐器名。“四金”之一。⒉打击乐器。即铙钹。⒊指舞曲。
- 12.
钧容直释义:宋 时从禁军中选拔组成的仪仗乐队。它们以骑吹形式在“御驾”出行时演奏教坊乐。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三:“燕乐教坊外,復有云韶班、钧容直二乐。”《宋史·乐志十七》:“钧容直,亦军乐也。太平兴国 三年,詔籍军中之善乐者,命曰引龙直。每巡省游幸,则骑导车驾而奏乐…… 淳化 四年,改名钧容直,取钧天之义。”亦省称“钧容”。《宋史·乐志十七》:“詔罢钧容旧十六调,取教坊十七调肄习之。”
- 13.
钲歌释义:即铙歌。军乐。
- 14.
铙吹释义:⒈即铙歌。 军中乐歌。为鼓吹乐的一部。所用乐器有笛、觱篥、箫、笳、铙、鼓等。⒉指演奏铙歌。⒊指演奏铙歌的军乐队。
- 15.
长笛释义:吹孔气鸣乐器。管身呈细圆柱形,为木质或金属管,属于木管乐器。管身有孔,孔上有键。高音区音色清澈、明亮,穿透力强。用于独奏、重奏及军乐、管弦乐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