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太王 太王的意思
tàiwáng

太王

简体太王
繁体
拼音tài wáng
注音ㄊㄞˋ ㄨㄤ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ài,(1) 过于。【组词】:太长。(2) 极端,最。【组词】:太甚。太平。(3) 高,大。【组词】:太空。太学。(4) 很。【组词】:不太好。(5) 身分最高或辈分更高的。【组词】:太老伯。太夫人(旧时尊称别人的母亲)。

wáng wàng,(1) 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组词】:王国。王法。公子王孙。王朝(cháo )。(2) 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组词】:王公。王侯。(3) 一族或一类中的首领。【组词】:山大王。蜂王。王牌(桥牌中最大的牌;喻最有力的人物或手段)。(4) 大。【例句】:王父(祖父)。王母(祖母)。(5) 姓。(1) 古代指统治者谓以仁义取得天下。【组词】:王天下。王此大邦。

基本含义

指智慧和勇敢超越常人的君主或领袖。

太王的意思

太王 [tài wáng]

1. 周文王之祖古公亶父的尊号。周人本居豳,自古公始迁居岐山之下,定国号曰周,自此兴盛,故武王克殷,追尊为太王。

太王 引证解释

⒈ 周 文王 之祖 古公亶父 的尊号。 周 人本居 豳,自 古公 始迁居 岐山 之下,定国号曰 周,自此兴盛,故 武王 克 殷,追尊为 太王

《逸周书·世俘》:“王烈祖自 太王、太伯、王季、虞公、文王、邑考,以列升,维告 殷 罪。”
《孟子·梁惠王下》:“昔者 太王 好色,爱厥妃。”
晋 干宝 《晋纪·论晋武帝革命》:“宣景 遭多难之时,务伐英雄,诛庶桀以便事,不及修 公刘 太王 之仁也。”


国语词典

太王 [tài wáng]

⒈ 周文王的祖父,即古公亶父。初居豳,为戎狄所侵,迁于岐山之下,定国号为周,及武王有天下,追尊为「太王」。也作「大王」。

《文选·干宝·晋纪总论》:「以至于太王,为戎翟所逼,而不忍百姓之命,杖策而去之。」


太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后释义:三个君主或诸侯。古代天子、诸侯皆称后。(1)指 禹、汤、文王。《楚辞·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王逸 注:“后,君也,谓 禹汤 文王 也。”(2)指 太王、王季、文王。《诗·大雅·下武》:“三后在天,王配於京。”毛 传:“三后,大王 王季 文王 也。”(3)指 虞、夏、商 三代的君主。《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三后之姓,於今为庶。”杜预 注:“三后,虞、夏、商。”(4)指 禹、契、后稷。《淮南子·人间训》:“古者沟防不修,水为民害,禹 凿龙门,辟 伊闕,平治水土,使民得陆处;百姓不亲,五品
    • 2.
      三让释义:⒈古相见礼。主人三揖,宾客三让。《仪礼·士冠礼》:“三揖至於阶,三让。”《礼记·礼器》:“三辞三让而至。”⒉指 周 泰伯 让位于 季历 事,后人称为盛德。《论语·泰伯》:“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邢昺 疏引 郑玄 注云:“泰伯,周太王 之长子,次子 仲雍,次子 季歷。太王 见 季歷 贤,又生 文王,有圣人表,故欲立之。而未有命。太王 疾,太伯 因适 吴 採药,太王 殁而不返。季歷 为丧主,一让也;季歷 赴之,不来奔丧,二让也;免丧之后,遂断髮文身,三让也。”《后汉书·列女传·曹
    • 3.
      吴太伯释义:亦作“吴大伯”。周 古公亶父(太王)长子,仲雍、季历 之兄。太王 欲传位 季历 及其子 昌(即 周文王),太伯 乃与 仲雍 出逃至 荆蛮,号 勾吴。后因以称出亡而让君位与弟者。《左传·闵公元年》:“不如逃之,无使罪至,为 吴大伯,不亦可乎?”《国语·晋语一》:“君得其欲,太子远死,且有令名,为 吴太伯,不亦可乎?”韦昭 注:“太伯 让 季歷,远适 吴 越,后 武王 追封为 吴伯,故曰 吴太伯。”《新唐书·李泌传》:“建寧王 诚贤,然 广平 冢嗣,有君人量,岂使为 吴太伯 乎?”参阅《史记·吴太伯世家》。
    • 4.
      大姜释义:周太王 妃,文王 之祖母,姓 姜。
    • 5.
      岐山操释义:琴曲名。相传 周公 为 太王 作。一说 周 人为 文王 作。参阅《乐府诗集·琴曲一·岐山操》。
    • 6.
      犹太人释义:古代聚居在巴勒斯坦的居民,曾建立以色列和犹太王国,后来为罗马所灭,人口全部向外迁徙,散居在欧洲、美洲、西亚和北非等地。1948年,有一部分犹太人在地中海东南岸(巴勒斯坦部分地区)建立了以色列国。[犹太,希伯来Yěhūdhi]
    • 7.
      珍币释义:珍宝财物。汉 刘向《说苑·至公》:“太王 有至仁之恩,不忍战百姓,故事 勋育 戎氏 以犬马珍币,而伐不止。”《新唐书·窦抗传》:“赐女乐一部,珍币不貲。”《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太祖设四关与明互市》:“明国 亦遣使通好,岁以珍币聘问。”
    • 8.
      荆蛮释义:古代中原人对 楚 越 或南人的称呼。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兹不穀震荡播越,窜在 荆 蛮,未有攸厎。”《史记·吴太伯世家》:“太王 欲立 季歷 以及 昌,於是 太伯、仲雍 二人犇 荆 蛮,文身断髮,示不可用。”唐 白居易《晋谥恭世子议》:“周 之衰也,楚子 以 霸王 之器,奄有 荆 蛮,光启土宇,赫赫 楚国,由之而兴。”《西湖佳话·西湖隐迹》:“荆 蛮 之隐,是让国也。”炉魂《对于张之洞死后之湖南人》:“夫 楚 号雄区,人多忠节……以 荆 蛮 之餘气,鬱百年之奇气,奋能独立,强足一国。”
    • 9.
      裹糇粮释义:谓携带熟食干粮,以备出征或远行。语出《诗·大雅·公刘》:“迺裹餱粮,于橐于囊。”朱熹 集传:“餱,食。粮,糗也。”晋 干宝《晋纪总论》:“至于 公刘 遭 狄 人之乱,去 邰 之 豳,身服厥劳。故其《诗》曰:‘乃裹餱粮,于橐于囊。’‘陟则在巘,復降在原,以处其民。’以至于 太王 为 戎 翟 所逼,而不忍百姓之命,杖策而去之。”清 王昶《郭舟山庙碑》:“裹餱粮兮争先后,妖星吐芒兮昼纬於天。”亦省作“裹餱”、“裹粮”。
    • 10.
      论歌释义:论赞歌颂。《史记·太史公自序》:“夫天下称诵 周公 ,言其能论歌 文 武 之德,宣 周 邵 之风,达 太王 王季 之思虑,爰及 公刘 ,以尊 后稷 也。”
    • 11.
      邠王释义:指 周 代创业的始祖 周太王。
    • 12.
      隘险释义:狭窄险要。 《诗·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唐 孔颖达 疏:“太王 初迁於 岐,民稀国小,地又隘险。”《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五年》:“车驾东还,经 大斗拔谷,山路隘险,鱼贯而出。”
    • 13.
      马棰释义:亦作“马捶”。亦作“马垂”。马杖;马鞕。《庄子·至乐》:“庄子 之 楚,见空髑髏,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太王 以 狄 伐故,去 豳,杖马箠居 岐,国人争随之。”宋 梅尧臣《依韵和扬州许待制竹拄杖》:“鳩形殊用刻,马箠不同功。”《西湖二集·会稽道中义士》:“马垂问髐形,南面欲起语。”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董如彪》:“董(董恒)怒发如雷,马箠乱下如雨,封 头面皆破,流血满衣,释手而退。”
    • 14.
      马箠释义:亦作“马捶”。亦作“马垂”。马杖;马鞕。《庄子·至乐》:“庄子 之 楚,见空髑髏,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太王 以 狄 伐故,去 豳,杖马箠居 岐,国人争随之。”宋 梅尧臣《依韵和扬州许待制竹拄杖》:“鳩形殊用刻,马箠不同功。”《西湖二集·会稽道中义士》:“马垂问髐形,南面欲起语。”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董如彪》:“董(董恒)怒发如雷,马箠乱下如雨,封 头面皆破,流血满衣,释手而退。”

太王(taiw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太王是什么意思 太王读音 怎么读 太王,拼音是tài wáng,太王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太王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