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傜役 傜役的意思
yáo

傜役

简体傜役
繁体
拼音yáo yì
注音ㄧㄠˊ 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áo, ◎ 同“徭”。

yì,(1) 服兵务,从军。【组词】:从役。现役。(2) 战事。【组词】:战役。(3) 服劳力之事。【组词】:劳役。徭役。(4) 使唤。【组词】:役使。奴役。(5) 被役使的人。【组词】:役夫。役徒。仆役。杂役。

傜役的意思

傜役 [yáo yì]

1. 亦作“傜伇”。

3. 古代官方规定的平民(主要是农民)成年男子在一定时期内或特殊情况下所承担的一定数量的无偿社会劳动。一般有力役、军役和杂役。历代以来,名目繁多,办法苛严。

傜役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傜伇”。古代官方规定的平民(主要是农民)成年男子在一定时期内或特殊情况下所承担的一定数量的无偿社会劳动。一般有力役、军役和杂役。历代以来,名目繁多,办法苛严。

汉 王符 《潜夫论·实边》:“此均苦乐、平傜伇、充边境、安中国之要术也。”
《南史·循吏传序》:“继以昏乱,政以羣孽,赋调云起,傜役无度。”
《新唐书·来济传》:“省傜役,驭下之宜也。”
《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十二年》:“是时,天下安平,人无傜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


国语词典

傜役 [yáo yì]

⒈ 旧时国家规定男子有服劳役的义务,包括修筑城池、造桥铺路、防卫乡里、戍守边疆等。也作「徭役」。

《南史·卷七〇·循吏传·序》:「继以昏乱,政由群孽,赋调云起,傜役无度。」
《资治通鉴·卷四五·汉纪三十七·明帝永平十二年》:「是时,天下安平,人无傜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


傜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傜伇释义:见“傜役”。
    • 2.
      傜役释义:亦作“傜伇”。 古代官方规定的平民(主要是农民)成年男子在一定时期内或特殊情况下所承担的一定数量的无偿社会劳动。一般有力役、军役和杂役。历代以来,名目繁多,办法苛严。汉 王符《潜夫论·实边》:“此均苦乐、平傜伇、充边境、安中国之要术也。”《南史·循吏传序》:“继以昏乱,政以羣孽,赋调云起,傜役无度。”《新唐书·来济传》:“省傜役,驭下之宜也。”《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十二年》:“是时,天下安平,人无傜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
    • 3.
      征徭释义:⒈亦作“征繇”。赋税与傜役。⒉徵徭:赋税和徭役。
    • 4.
      更傜释义:更番戍守边境的傜役。
    • 5.
      赀钱释义:汉 代对未成丁者所征收的人口税。 《说文·贝部》:“汉 律,民不繇,貲钱二十二。”朱骏声 通训:“七岁至十四岁不任傜役,出貲钱二十三,所谓头钱是也。”
    • 6.
      连羣释义:⒈聚众。汉 张衡《西京赋》:“轻死重气,结党连羣。寔蕃有徒,其从如云。”《宋书·夷蛮传·荆雍州蛮》:“蛮无傜役,强者又不供官税,结党连羣,动有数百千人,州郡力弱,则起为盗贼。”⒉成群。隋 何妥《长安道》诗:“五陵多任侠,轻骑自连羣。”唐 卢纶《送信州姚使君》诗:“铜铅满穴山能富,鸿雁连羣地亦寒。”清 宋铣《敝车行》:“连羣畜肥骡,结队骋长轂。”

傜役(yao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傜役是什么意思 傜役读音 怎么读 傜役,拼音是yáo yì,傜役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傜役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