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仲氏 仲氏的意思
zhòngshì

仲氏

简体仲氏
繁体
拼音zhòng shì
注音ㄓㄨㄥˋ ㄕ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òng,(1) 兄弟排行次序二。【组词】:仲兄。仲弟。(2) 在当中的。【例句】: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仲夏、仲秋、仲冬依此类推)。仲裁(居间调停、裁判)。(3) 姓。

shì zhī,(1) 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2) 古代称呼帝王贵族等,后称呼名人、专家。【组词】:神农氏。太史氏。摄氏表。(1) 〔阏(yān)氏〕见“阏”。(2) 〔月氏〕见“月”。

基本含义

指同姓的人,多用来指同一姓氏的人。

仲氏的意思

仲氏 [zhòng shì]

1. 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指二弟。

2. 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指二妹。《诗·邶风·燕燕》:“仲氏任只,其心塞渊。”高亨注:“仲氏,古代长子长女称伯称孟,中子中女称仲,幼子幼女称叔称季。”一说指春秋卫戴妫。参阅《诗经》毛传。

3. 汉末袁术占有长江淮河下游地区,自称为帝,号仲氏。又称仲家。

5. 指汉末仲长统。

仲氏 引证解释

⒈ 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指二弟。

《诗·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壎,仲氏吹篪。”
郑玄 笺:“伯仲,喻兄弟也。”
高亨 注:“仲氏,二弟。”

⒉ 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指二妹。一说指 春秋 卫 戴嬀。参阅《诗经》毛传。

《诗·邶风·燕燕》:“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高亨 注:“仲氏,古代长子长女称伯称孟,中子中女称仲,幼子幼女称叔称季。”

⒊ 汉 末 袁术 占有 长江 淮河 下游地区,自称为帝,号 仲氏。又称 仲家。

《三国志·魏志·袁术传》“用 河内 张烱 之符命,遂僭号”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典略》:“术 以 袁 姓出 陈,陈,舜 之后,以土承火,得应运之次。又见讖文云:‘代 汉 者,当涂高也。’自以名字当之,乃建号称 仲氏。”

⒋ 指 汉 末 仲长统。

《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呜呼! 尚生 不存, 仲氏 既往,山阿寂寥,千载谁赏?”
李善 注引《后汉书》:“仲长统,字 公理,山阳 人也。性俶儻,默语无常,每州郡命召,輒称疾不就。”


仲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仲氏释义:⒈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指二弟。⒉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指二妹。⒊汉末袁术占有长江淮河下游地区,自称为帝,号仲氏。又称仲家。⒋指汉末仲长统。
    • 2.
      伯氏释义:⒈长兄。《诗·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壎,仲氏吹篪。”高亨 注:“伯氏,大哥。”唐 韩愈《复志赋》:“常岁行之未復兮,从伯氏以南迁。”⒉长子。《国语·晋语一》:“伯氏不出,奚齐 在庙,子盍图乎!”韦昭 注:“伯氏为 申生。伯氏,犹言长子也。”⒊伯父。《左传·昭公十五年》:“王曰:‘伯氏,诸侯皆有以镇抚王室,晋 独无有,何也?’……叔父 唐叔,成王 之母弟也。”杨伯峻 注:“周王 于诸侯,同姓者,无论行辈,俱称伯父或叔父。”
    • 3.
      吹篪释义:吹奏篪管。 篪,古代管乐器,形如笛,有八孔。《诗·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壎,仲氏吹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伍子胥 ﹞鼓腹吹篪,乞食於 吴市。”后世行乞或相沿吹篪。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法云寺》:“琛 令 朝云 假为贫嫗,吹篪而乞。”
    • 4.
      壎篪释义:亦作“壎箎”。亦作“塤篪”。亦作“塤箎”。亦作“塤竾”。壎、篪皆古代乐器,二者合奏时声音相应和。因常以“壎篪”比喻兄弟亲密和睦。《诗·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壎,仲氏吹篪。”毛 传:“土曰壎,竹曰篪。”郑玄 笺:“伯仲,喻兄弟也。我与女恩如兄弟,其相应和如壎篪,以言俱为王臣,宜相亲爱。”孔颖达 疏:“其恩亦当如伯仲之为兄弟,其情志亦当如壎篪之相应和。”《荀子·乐论》:“声乐之象:鼓大丽,鐘统实……塤箎翁博。”《后汉书·明帝纪》:“礼毕,召校官弟子作雅乐,奏《鹿鸣》,帝自御塤篪和之,以娱嘉宾。”金 王若虚《
    • 5.
      忽焉释义:快速貌。 《左传·庄公十一年》:“禹 汤 罪己,其兴也悖焉;桀 紂 罪人,其亡也忽焉。”汉 孔融《论盛孝章书》:“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宋 梅尧臣《四月二十八日记与王正仲及舍弟饮》诗:“仲氏 又发霍,洞下忽焉甚。”清 陈维崧《绕佛阁·初冬同友人小憩中隐禅院用<片玉词>韵》词:“更沾茗粥,尘巾忽焉岸。”

仲氏(zhong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仲氏是什么意思 仲氏读音 怎么读 仲氏,拼音是zhòng shì,仲氏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仲氏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