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学 [zōng xué]
1. 皇室子弟的学校。
宗学 引证解释
⒈ 皇室子弟的学校。
引《宋史·选举志三》:“﹝ 绍兴 ﹞十四年,始建宗学于 临安,生员额百人:大学生五十人,小学生四十人,职事各五人。置诸王宫大、小学教授一员。在学者皆南宫、北宅子孙。”
《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陈伯大 收得此词,献与 似道。似道 密访其人不得,知是秀才辈所为,乘 理宗皇帝 晏驾,奏停是年科举,自此太学、武学、宗学三处秀才,恨入骨髓。”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裘文达公 赐第,在 宣武门 内 石虎衚衕,文达 之前为右翼宗学,宗学之前为 吴额駙 府。”
国语词典
宗学 [zōng xué]
⒈ 教授皇室子弟的学校。
引《宋史·卷一五七·选举志三》:「十四年,始建宗学于临安。」
《喻世明言·卷二二·木棉庵郑虎臣报冤》:「似道密访其人不得,知是秀才辈所为,乘理宗皇帝晏驾,奏停是年科举。自此太学、武学、宗学三处秀才,恨入骨髓。」
宗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两榜释义:甲榜和乙榜的合称。 亦指进士。唐 黄滔《酬徐正字夤》诗:“名从两榜考昇第,官自三臺追起家。”元 欧阳玄《试院倡和》诗之一:“两榜復科新大比,三人联事旧同年。”《明史·选举志一》:“其后宗学寖多,颇有致身两榜、起家翰林者。”《恨海》第一回:“内中单表一个人姓 陈,名 棨,表字 戟临,广东 南海 人,两榜出身。”《老残游记》第七回:“他们少爷叫 柳凤仪,是个两榜,那一部的主事。”参阅 清 赵翼《陔馀丛考·甲榜乙榜》。
- 2.
书会释义:⒈宋 元 间说话人、戏曲作者与艺人的行会组织。多设立于 杭州、大都(今 北京市)等大城市,如古杭书会等。参加书会的作者称为才人。《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一个书会先生看见,就法场上做了一隻曲儿。”《水浒传》第四六回:“后来书会们备知了这件事,拿起笔来,又做了这隻《临江仙》词。”郭沫若《雄鸡集·学习关汉卿并超过关汉卿》:“关汉卿 的不朽剧作,大都是在他的书会朋友们互相讨论修改下写出来的。”⒉乡村的学塾。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三教外地》:“都城内外,自有文武两学,宗学、京学、县学之外,其餘乡校、家塾、
- 3.
学法释义:⒈学习法律。《汉书·于定国传》:“定国 少学法于父,父死,后 定国 亦为狱吏。”⒉学校的法规。宋 叶适《学校》:“三代、汉 儒,其言学法盛矣,皆人耳目之所熟知,不復论。”《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宝祐四年》:“学官申严祖宗学法,诸生或怙终不悛,自畔名教,必正宪典。仍令三学立石。”
- 4.
宗学释义:皇室子弟的学校。 《宋史·选举志三》:“﹝ 绍兴 ﹞十四年,始建宗学于 临安,生员额百人:大学生五十人,小学生四十人,职事各五人。置诸王宫大、小学教授一员。在学者皆南宫、北宅子孙。”《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陈伯大 收得此词,献与 似道。似道 密访其人不得,知是秀才辈所为,乘 理宗皇帝 晏驾,奏停是年科举,自此太学、武学、宗学三处秀才,恨入骨髓。”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裘文达公 赐第,在 宣武门 内 石虎衚衕,文达 之前为右翼宗学,宗学之前为 吴额駙 府。”
- 5.
宗谕释义:宗学中之教职名。
- 6.
宫学释义:宋 代宗室诸王子弟学校。《宋史·选举志三》:“﹝ 寧宗 嘉定 ﹞九年,以宫学併归宗庠,教授改为博士,宗諭。”宋 吴自牧《梦粱录·学校》:“嘉定 岁,始改宫学为宗学,凡有籍者,宗子以三载一试,补入为生员,如太学法。”
- 7.
武学释义:古代培养军事人才的学校。北宋 庆历 三年正式设置,数月即废。熙宁 五年复置,南宋 及 明 代因之。《水浒传》第一百回:“次日,临幸武学,百官先集,蔡京 于座上谈兵,众皆拱听。”《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自此太学,武学、宗学三处秀才,恨入骨髓。”参阅《宋史·职官志五》、清 顾炎武《日知录·武学》。
- 8.
沈究释义:深入研究。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秣底补罗国》:“愚以寡昧,猥承传习,览所製《阿毗达磨俱舍论》,破 毗婆沙 师大义,輒不量力,沉究弥年,作为此论,扶正宗学。”
- 9.
襃朔释义:汉 王褒 、 东方朔 的并称。 唐 刘知几 《史通·人物》:“ 鲍昭 文宗学府,驰名海内,方于 汉 代 襃 朔 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