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中道 中道的意思
zhōngdào

中道

简体中道
繁体
拼音zhōng dào
注音ㄓㄨㄥ ㄉ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ōng zhòng,(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组词】:中心。当(dàng)中。中原。中华。(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组词】:暗中。房中。中饱。(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例句】: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组词】:在研究中。(5) 特指“中国”。【组词】:中式。中文。(6) 适于,合于。【组词】:中看。(1) 恰好合上。【组词】:中选。中奖。中意(会意,满意)。(2) 受到,遭受。【组词】:中毒。中计。(3) 科举考试被录取。【组词】:中举。中状元。

dào,(1) 路,方向,途径。【组词】:道路。铁道。志同道合。(2) 指法则、规律。【组词】:道理。道德。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组词】:道学。传道。修道。(4) 方法,办法,技术。【组词】:门道。医道。(5)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6)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例句】:道观(guàn )。道士。道姑。道行(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7)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组词】:会道门。一贯道。(8) 说,讲。【组词】:道白。常言道。能说会道。(9) 用语言表示情意。【组词】:道喜。道歉。道谢。(10) 线条。【组词】:铅笔道儿。(11)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12) 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13) 量词。【组词】:一道大河。两道门。上三道漆。(14) 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

基本含义

指在两个极端之间寻求平衡和妥协的做法。

中道的意思

中道 [zhōng dào]

1. 半路;中途。

中道而返。
中道还兄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若中道而归。——《后汉书·列女传》

[ halfway; ]

2. 中庸之道。

[ mean; ]

3. 佛教:指一种特定的德操和哲理,据认为,人持有它就可以不至于趋向自满和自苦的两个极端而从速彻悟。

[ Madhyma-pratipada; ]

中道 引证解释

⒈ 半途;中途。

《论语·雍也》:“力不足者,中道而废。”
唐 孟郊 《审交》诗:“结交若失人,中道生谤言。”
元 范子安 《竹叶舟》第二折:“中道迷踪何处问。”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復次为 伊兰、埃及,皆中道废弛,有如断綆,灿烂於古,萧瑟於今。”

⒉ 道路的中央;路上。

《礼记·曲礼上》:“行不中道,立不中门。”
郑玄 注:“道有左右。”
孔颖达 疏:“男女各路,路各有中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李绅 ﹞镇 宣武,有士人遇于中道,不避,乃为前騶所拘。”
清 邹弢 《三借庐笔谈·寻夫》:“香港 市上来一妇,年三十餘;擕一女,仅九龄,流离中道,菜色可怜。”

⒊ 中正之道。

《孟子·尽心下》:“孔子 岂不欲中道哉?”
赵岐 注:“中正之大道也。”
唐 柳宗元 《时令论下》:“圣人之为教,立中道以于后。”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平康正直就是所谓中道。”

⒋ 犹言折中。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一:“电谕不能不遵,洋人也不能乱杀,中道而行,取一个巧,便是派出一队兵士,驻扎在教堂周围。”

⒌ 黄道。

《史记·天官书》:“月行中道,安寧和平。”
《汉书·天文志》:“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

⒍ 佛家语。大乘诸宗谓无差别、无偏倚的至理。即离开空、有或断、常等二边的实相。

《中论·观四谛品》:“众因缘生法,我説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唐 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一:“一色一香,无非中道者,中道即法界,法界即止观。”
宋 梅尧臣 《送梵才吉上人归天台》诗:“盖欲守中道,焉能力损裁。”

⒎ 合乎道义。

《礼记·中庸》:“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孔颖达 疏:“从容閒暇而自中乎道。”
《汉书·董仲舒传》:“万民皆安仁乐谊,各得其宜,动作应礼,从容中道。”
明 杨慎 《丹铅总录·人品·尹和靖对宋高宗》:“儒者对君之言,从容中道若此,所养可知矣!”


国语词典

中道 [zhōng dào]

⒈ 道路的中央。

《礼记·曲礼上》:「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

⒉ 中正的大道。

《孟子·尽心下》:「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獧乎!」
唐·柳宗元〈时令论下〉:「圣人之为教,立中道以示于后。」

⒊ 半路、中途。

《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徂。」
唐·孟郊〈审交〉诗:「结交若失人,中道生谤言。」

⒋ 中年。

《三国演义·第五四回》:「人若无妻,如屋无梁,岂可中道而废人伦!」

⒌ 佛教用语:(1)​ 不落入苦行和纵欲两种极端的修行方法。也就是八正道。(2)​ 对现象的观察不落入实有或虚无 两种思想的极端。

《中阿含经·卷五六》:「五比丘!舍此两边,有取中道。」
《中论·卷四》:「离有无两边,故名为中道。」


中道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性中道释义:唯识宗以三性为中道。
    • 2.
      三袁释义:明 文学家 袁宗道、宏道、中道 兄弟三人的合称。
    • 3.
      上之回释义:乐府 汉《铙歌》歌曲名。 因首句‘上之回’三字而得名。回,指 回中宫,曾被 匈奴 烧毁,武帝 元封 四年,复通 回中道,并数出游幸。歌辞当为赞美此事而作。参阅《乐府诗集》卷十六及 唐 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上。唐 陈子良《上之回》诗:“承平重游乐,詔蹕《上之回》。”
    • 4.
      不才释义:⒈没有才能(多用来表示自谦):弟子不才。不才之士。⒉“我”的谦称:其中道理,不才愿洗耳聆教。
    • 5.
      东溟臣释义:《庄子·外物》:“周 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 6.
      个中人释义:此中人。 指曾经亲历其境或深知其中道理的人。宋苏轼《李颀画山见寄》诗:“平生自是箇(个)中人,欲向渔舟便写真。”
    • 7.
      中否释义:中道衰落。
    • 8.
      中宿释义:⒈次夜。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女为 惠公 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元年》:“今诣 许昌,不过中宿。”胡三省 注:“中宿,次宿也。”⒉半夜。《三国志·魏志·华陀传》:“昕 卒头眩堕车,人扶将还,载归家,中宿死。”《梁书·韦叡传》:“魏 军果败走,因急攻之,中宿而城拔。”⒊中途投宿。《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步櫩周流,长途中宿。”颜师古 注:“谓其途长远,虽经日行之,尚不能达,故中道而宿也。”南朝 梁 何逊《七召》:“步三休而更迴,涂中宿而方迷。”
    • 9.
      中微释义:⒈中道衰微。⒉射中微小的目标。
    • 10.
      中涂释义:⒈亦作“中途”。 半路;途中。《列子·力命》:“中涂遇 东郭 先生。”唐 李白《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诗:“中途不遇人,直到尔门前。”宋 司马光《重经车辋谷》诗:“中涂太息坐磐石,涕泗不觉双滂沱。”鲁迅《书信集·致曹靖华》:“日前寄上《文学报》四份,收到否?该报似中途遗失的颇多。”⒉指事情的进程中。《楚辞·刘向<九叹·逢纷>》:“始结言於庙堂兮,信中涂而叛之。”王逸 注:“今信用谗言,中道而更背我也。”宋 范仲淹《和葛闳寺丞接花歌》:“中途得罪情多故,刻木在前何敢诉。”邹韬奋《民众的要求》:“中途决不妥协,那
    • 11.
      中蒙释义:中途昏暗。比喻中道衰微。
    • 12.
      中道释义:⒈半路;中途:中道而废。⒉中庸之道。参见〔中庸〕、〔中庸之道〕
    • 13.
      中道而废释义: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
    • 14.
      中门释义:⒈内、外门之间的门。《周礼·天官·阍人》:“掌守王宫之中门之禁。”郑玄 注:“中门,於外内为中,若今宫閽门。郑司农 云,王有五门:外曰皋门,二曰雉门,三曰库门,四曰应门,五曰路门…… 玄 谓雉门,三门也。”孙诒让 正义:“此中门实不专属雉门。当兼库、雉、应三门言之。盖五门以路门为内门,皋门为外门,餘三门处内外之间,故通谓之中门。”《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执诸 季氏 中门之外。”唐 张鷟《朝野佥载·补辑》:“典籤 崔简 妻 郑氏 初到,王遣唤……遂入王中门外小阁。”⒉门的当中。《礼记·曲礼上》:“行不中道
    • 15.
      中顿释义:途中饮食的处所。《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五年》:“突厥 比数为寇,良以 马邑 为之中顿故也。”胡三省 注:“中顿者,谓中道有城有粮,可以顿食也。置食之所曰顿,唐 人多言置顿。”《宋史·礼志十七》:“﹝巡幸之制﹞中顿侍食,百官就宿顿迎驾讫,先发,或道涂隘远,则免迎驾。”
    • 16.
      云乡释义:白云乡,白云聚集之所。指深山中道士修炼或高士隐居之所。
    • 17.
      五眼释义:佛教语。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凡夫所见为肉眼,天人禅定所见为天眼,小乘照见真空之理为慧眼,菩萨照见普度众生的一切法门为法眼,佛陀具种种眼而照见中道实相为佛眼。
    • 18.
      休粮释义:⒈亦作“休粮”。谓停食谷物。晋 葛洪《抱朴子·仙药》:“朮饵,令人肥健,可以负重涉险,但不及黄精甘美易食,凶年可以与老小休粮,人不能别之,谓为米脯也。”唐 贾岛《山中道士》诗:“头髮梳千下,休粮带瘦容。”清 吴伟业《海市》诗之二:“仙家囷为休粮闭,河伯 宫因娶妇开。”⒉见“休粮”。
    • 19.
      公安派释义:明 代后期的文学流派。以 袁宏道 及其兄 宗道 弟 中道 为首。因三 袁 是 公安(今属 湖北省)人而得名。他们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文学“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重视小说戏曲的文学价值,在当时有较大影响。他们的部分作品抨击时政,表现对道学的不满;多数篇章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
    • 20.
      南口释义:⒈古指南方边远地区被贩卖的人。《旧唐书·宪宗纪》:“比闻 岭南 五管 并 福建、黔中 等道,多以南口餉遗,及於诸处博易,骨肉离析,良贱难分。此后严加禁止。”《新唐书·房启传》:“启 自陈献使者南口十五,帝怒,杀宦人,贬 启 虔州 长史,死。始詔 五管、福建、黔中道 不得以口馈遗、博易。”⒉地名。在 北京市 昌平县 西。地当 居庸关 南要隘,因此得名。后魏 叫 下口,北齐 叫 夏口,元 时始称 南口。《元史·札八儿火者传》所称 铁木真 令 札八儿 轻骑入 南口,破 金 人,即此地。

中道(zhongd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中道是什么意思 中道读音 怎么读 中道,拼音是zhōng dào,中道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中道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