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 [sēng rén]
1. 和尚,出家人。
英[monk;]
僧人 引证解释
⒈ 出家的佛教徒。
引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朝野所知,满寺里僧人索归逝水。”
《水浒传》第四回:“寺里有五七百僧人,为头 智真长老,是我弟兄。”
叶圣陶 《北上日记·二月一日》:“下车,僧人 巨赞、觉光 候于路旁。”
国语词典
僧人 [sēng rén]
⒈ 佛教的出家人。
引《董西厢·卷二》:「隔著山门厉声叫:『满寺里僧人听呵!』」
《儒林外史·第二回》:「和尚忙走了出来道:『原来是王大爷。请坐。僧人去烹茶来。』」
近和尚
僧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家货释义:原指独家的或同样的货物,引申谓独守一家清规者,多指僧人。
- 2.
一衲释义:指一个僧人。衲,僧衣。
- 3.
七条释义:即郁多罗僧,僧人之上着衣。 因衣有横截七条,故称。见 唐 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四。
- 4.
三关语释义:佛教临济宗施教,常常提出三个含有玄机的问题以启发门人,使其触而悟,称为三关语。例如 黄龙山 慧南禅师 即常以三语问僧人曰:“人人尽有生缘,上座生缘在何处?”“我手何似佛手?”“我脚何似驴脚?”世称“黄龙三关”。见《五灯会元·石霜远禅师法嗣·黄龙慧南禅师》。
- 5.
不住子释义:僧人。不住,谓内心虚静,没有执着。
- 6.
举名释义:⒈称扬其名。 ⒉唱名。指僧人唱佛号。
- 7.
九僧释义:⒈指 宋 初 惠崇 等九个和尚。 他们以诗闻名于世,时号“九僧”。有合集《九僧诗》。《宋史·艺文志八》:“九僧为 淮南 惠崇 、 剑南 希书 、 金华 保暹 、 南越 文兆 、 天台 行肇 、 汝州 简长 、 青城 维凤 、 江东 宇昭 、 峨眉 怀古 。”⒉佛教举行大法会时的九位司事的僧人。即:导师、咒愿师、呗师、散花师、梵音师、锡杖师、引头、堂达和衲众。
- 8.
乞化释义:⒈行乞。元 李文蔚《圯桥进履》第二折:“见如今沿门乞化,抵多少日转他那千阶,也是我命里合该。”《三侠五义》第二十回:“将此银拿去……不要沿街乞化了。”⒉化缘。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三折:“俺本是出家人,便乞化何妨?”《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不上一年已访得这叫夜僧人在 寧国府 地方乞化。”
- 9.
仗锡释义:指僧人手持锡杖。
- 10.
伫锡释义:谓僧人留居某地或某寺。锡指锡杖。明 陈子龙《游云栖寺作》诗:“昔圣开宝地,佇锡此何年。”参见“住锡”。
- 11.
住锡释义:谓僧人在某地居留。锡,锡杖。
- 12.
佛天三宝释义:佛教中指佛、佛法经典、僧人。
- 13.
供僧释义:将财物等施舍给僧人。
- 14.
俗僧释义:凡庸的僧人。
- 15.
俗名释义:⒈通俗的名称,不是正式的名称(多有地方性):阑尾炎俗名叫盲肠炎。⒉僧人、道士等出家前的名字(跟“法名”相对)。
- 16.
俗家释义:⒈僧尼道士等称其父母的家。 ⒉指没出家的人(对僧人道士等而言):俗家打扮。
- 17.
修斋释义:会集僧人或道徒供斋食,作法事。
- 18.
做功果释义:⒈指请僧人诵经追荐亡灵。⒉泛指僧尼晨昏念经礼佛。
- 19.
僧众释义:众多僧人。
- 20.
僧官释义:管理寺庙和僧尼事务的职官,由僧人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