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脸 [huā liǎn]
1. 指铜锤、黑头、架子花等必须勾画脸谱出场的戏曲净角。
英[the “painted face”, a character type in Chinese operas;]
花脸 引证解释
⒈ 即花面。参见“花面”。
引唐 元稹 《恨妆成》诗:“凝翠晕蛾眉,轻红拂花脸。”
唐 白居易 《听崔七妓人筝》诗:“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
⒉ 戏曲中净角的通称。一般扮演反面人物,故亦借指奸小。
引明 梁辰鱼 《浣纱记·行成》:“你这个花脸小人,油嘴老贼。”
清 洪昇 《桃花扇·骂筵》:“你看前辈 分宜相公 严嵩,何尝不是一个文人,现今《鸣凤记》裡抹了花脸,着实丑看。”
鲁迅 《伪自由书·对于战争的祈祷》:“好像戏台上的花脸和白脸打仗,谁输谁赢是早就在后台约定了的。”
国语词典
花脸 [huā liǎn]
⒈ 传统戏曲人物脚色行当中净角的俗称。包括:(1)地位较高、著重唱功的正净,称为「大花脸」。(2)注重功架、念白和做功,大多性格豪迈爽直,或有特殊性格的副净,称为「二花脸」。(3)扮演丑角的称为「小花脸」。另以粉饰及唱做的不同,而有铜锤花脸、架子花脸等。
花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二丑释义:即二花脸。
- 2.
二面释义:传统戏剧中副净的别称,亦称二花脸。
- 3.
净角释义:净角是京剧表演主要行当之一,俗称花脸。 以面部化妆运用图案化的脸谱为标志,音色宏亮宽阔,演唱风格粗壮浑厚,动作大开大阖,顿挫鲜明。
- 4.
副浄释义:⒈宋杂剧、金院本的主要脚色。由参军戏中的参军演变而来。任务是在剧中做滑稽表演。⒉元杂剧和清传奇中居次要地位的净脚。⒊俗称“二面”、“二花脸”、“架子花脸”。传统戏曲脚色行当。大都表演净脚中性格粗豪爽直的人。
- 5.
大花脸释义:戏曲中花脸的一种,注重唱功,如铜锤、黑头等。
- 6.
小花面释义:小花脸。
- 7.
打脸挂须释义:画花脸,挂胡须。谓化装以掩饰本来面目。
- 8.
架子花脸释义:传统戏曲角色行当花脸的一种,如京剧《长坂坡》中的 张飞,《岳家庄》中的 牛皋,《青风寨》中的 李逵 等皆是。 这种角色唱工少,做工多,偏重武工摔打,讲究亮相架子,故名。
- 9.
架子花释义:戏曲中花脸的一种,因偏重做功和功架而得名。
- 10.
桃脸释义:见“桃花脸”。
- 11.
武净释义:亦称武花脸,净角一种,在戏曲中扮演以武打为主的角色。
- 12.
活现世释义:活活丢脸,出丑。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十三:“这当儿,刚巧他的 小老虎 抹着一张花脸哭哭啼啼到了跟前。祝大 不问情由伸手就是一个耳光,喝道:‘还不给我快回家去,在老子面前活现世!’”韦君宜《夕阳赋》:“怎么造反造得连女人也不要脸了。真是庚子年也没见过这样活现世的事!”
- 13.
浄色释义:⒈指明净的月色。⒉传统戏剧脚色名称,俗称花脸。一般扮演性格刚烈或粗鲁、奸险的人物。包括正净、副净、贴净、外净等类。
- 14.
生旦净丑释义:戏曲行当的名称。生:指男子;旦:指女子;净:指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性;丑:指演滑稽人物,鼻梁上抹白粉,称小丑、小花脸等。
- 15.
花脸稿释义:指保留了修改痕迹的文稿,来源于“花脸”一词,“花脸”是中国传统戏曲中“净”角的通称。
- 16.
花面释义:⒈如花的脸。 形容女子貌美。⒉戏曲角色。净的俗称。如净曰大花面,副净曰二花面,丑曰小花面。又称“花脸”。⒊指有疤痕或斑点的脸。
- 17.
蓬发释义:蓬松、散乱的头发。 《山海经·西山经》:“﹝ 西王母 ﹞蓬髮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前蜀 韦庄《赠野童》诗:“羡尔无知野性真,乱搔蓬髮笑看人。”清 葆光子《物妖志·兽类·虎》:“女年方十四五,虽蓬髮垢衣,而雪肤花脸,举止妍媚。”
- 18.
跑五方释义:旧时一种迷信,几个人扮了鬼卒,开了花脸,拿着钢叉,往各处奔跑,算是驱逐野鬼的意思。
- 19.
铜锤花脸释义:戏曲中花脸的一种,偏重唱工,因《二进宫》中的 徐延昭 抱着铜锤而得名。后泛称偏重唱功的花脸脚色为铜锤花脸。亦省称“铜锤”。
- 20.
铜锤释义:戏曲中花脸的一种,偏重唱功。因《二进宫》中的徐延昭抱着铜锤而得名。
花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二丑释义:即二花脸。
- 2.
二面释义:传统戏剧中副净的别称,亦称二花脸。
- 3.
净角释义:净角是京剧表演主要行当之一,俗称花脸。 以面部化妆运用图案化的脸谱为标志,音色宏亮宽阔,演唱风格粗壮浑厚,动作大开大阖,顿挫鲜明。
- 4.
副浄释义:⒈宋杂剧、金院本的主要脚色。由参军戏中的参军演变而来。任务是在剧中做滑稽表演。⒉元杂剧和清传奇中居次要地位的净脚。⒊俗称“二面”、“二花脸”、“架子花脸”。传统戏曲脚色行当。大都表演净脚中性格粗豪爽直的人。
- 5.
大花脸释义:戏曲中花脸的一种,注重唱功,如铜锤、黑头等。
- 6.
小花面释义:小花脸。
- 7.
打脸挂须释义:画花脸,挂胡须。谓化装以掩饰本来面目。
- 8.
架子花脸释义:传统戏曲角色行当花脸的一种,如京剧《长坂坡》中的 张飞,《岳家庄》中的 牛皋,《青风寨》中的 李逵 等皆是。 这种角色唱工少,做工多,偏重武工摔打,讲究亮相架子,故名。
- 9.
架子花释义:戏曲中花脸的一种,因偏重做功和功架而得名。
- 10.
桃脸释义:见“桃花脸”。
- 11.
武净释义:亦称武花脸,净角一种,在戏曲中扮演以武打为主的角色。
- 12.
活现世释义:活活丢脸,出丑。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十三:“这当儿,刚巧他的 小老虎 抹着一张花脸哭哭啼啼到了跟前。祝大 不问情由伸手就是一个耳光,喝道:‘还不给我快回家去,在老子面前活现世!’”韦君宜《夕阳赋》:“怎么造反造得连女人也不要脸了。真是庚子年也没见过这样活现世的事!”
- 13.
浄色释义:⒈指明净的月色。⒉传统戏剧脚色名称,俗称花脸。一般扮演性格刚烈或粗鲁、奸险的人物。包括正净、副净、贴净、外净等类。
- 14.
生旦净丑释义:戏曲行当的名称。生:指男子;旦:指女子;净:指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性;丑:指演滑稽人物,鼻梁上抹白粉,称小丑、小花脸等。
- 15.
花脸稿释义:指保留了修改痕迹的文稿,来源于“花脸”一词,“花脸”是中国传统戏曲中“净”角的通称。
- 16.
花面释义:⒈如花的脸。 形容女子貌美。⒉戏曲角色。净的俗称。如净曰大花面,副净曰二花面,丑曰小花面。又称“花脸”。⒊指有疤痕或斑点的脸。
- 17.
蓬发释义:蓬松、散乱的头发。 《山海经·西山经》:“﹝ 西王母 ﹞蓬髮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前蜀 韦庄《赠野童》诗:“羡尔无知野性真,乱搔蓬髮笑看人。”清 葆光子《物妖志·兽类·虎》:“女年方十四五,虽蓬髮垢衣,而雪肤花脸,举止妍媚。”
- 18.
跑五方释义:旧时一种迷信,几个人扮了鬼卒,开了花脸,拿着钢叉,往各处奔跑,算是驱逐野鬼的意思。
- 19.
铜锤花脸释义:戏曲中花脸的一种,偏重唱工,因《二进宫》中的 徐延昭 抱着铜锤而得名。后泛称偏重唱功的花脸脚色为铜锤花脸。亦省称“铜锤”。
- 20.
铜锤释义:戏曲中花脸的一种,偏重唱功。因《二进宫》中的徐延昭抱着铜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