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耕 [qīn gēng]
1. 古礼。天子于每年正月亲自到田间耕作,表示重农。
亲耕 引证解释
⒈ 古礼。天子于每年正月亲自到田间耕作,表示重农。
引《礼记·祭统》:“天子亲耕於南郊,以共齐盛。”
《穀梁传·桓公十四年》:“天子亲耕,以共粢盛。”
汉 桓宽 《盐铁论·授时》:“故春亲耕以劝农。”
国语词典
亲耕 [qīn gēng]
⒈ 亲自耕种。古代的礼制,皇帝为表示对农事的重视,而于每年孟春时,亲自下田耕种,以作为表率。
引《谷梁传·桓公十四年》:「天子亲耕,以共粢盛,王后亲蚕,以共祭服。」
亲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推释义:古代帝王亲耕之礼。天子于每年正月亲临藉田,扶耒耜往还三度,以示劝农,称三推。后历代皆有亲耕三推仪式,成为例行公事。《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汉 张衡《东京赋》:“躬三推於天田,修帝藉之千亩。”南朝 梁武帝《藉田》诗:“一人慙百王,三推先亿兆。”宋 黄庭坚《次韵曾子开舍人游藉田载荷花归》:“三推劝根本,百穀收阜坚。”
- 2.
东坛释义:⒈东方的祭坛。 《墨子·迎敌祠》:“敌以东方来,迎之东坛,坛高八尺……年八十者八人,主祭青旗。”⒉谓在东边设祭坛。《新唐书·礼乐志四》:“贞观 三年,太宗 将亲耕,给事中 孔颖达 议曰:‘《礼》,天子藉田南郊,诸侯东郊。晋武帝 犹东南,今帝社乃东坛,未合於古。’”
- 3.
亲耕释义:古礼。天子于每年正月亲自到田间耕作,表示重农。《礼记·祭统》:“天子亲耕於南郊,以共齐盛。”《穀梁传·桓公十四年》:“天子亲耕,以共粢盛。”汉 桓宽《盐铁论·授时》:“故春亲耕以劝农。”
- 4.
亲蚕释义:古礼。谓季春之月皇后躬亲蚕事的典礼。《穀梁传·桓公十四年》:“天子亲耕以共粢盛,王后亲蚕以共祭服。”《韩诗外传》卷三:“先王之法,天子亲耕,后妃亲蚕,先天下忧衣与食也。”宋 苏轼《端午帖子词·皇太妃阁一》:“午景帘櫳静,薰风草木酣。谁知恭俭德,綵缕出亲蚕。”康有为 等《上清帝第二书》:“天下百物皆出于农,我皇上躬耕,皇后亲蚕,董劝至矣。”参见“亲桑”。
- 5.
吉亥释义:古礼,天子于每年农历正月之亥日亲耕。其日卜须吉,故称“吉亥”。先卜上旬之亥日,如不吉,则再卜中旬、下旬。《旧唐书·礼仪志四》:“孟春吉亥,祭帝社於藉田,天子亲耕……诸祭祀卜日,皆先卜上旬;不吉,次卜中旬、下旬。”《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四年》:“《六典》、《礼阁新仪》,并先云上辛祀昊天,次云吉亥享先农。”
- 6.
工女释义:古代指从事蚕桑、纺织、缝纫等工作的女子。 《穀梁传·桓公十四年》:“天子亲耕以共粢盛,王后亲蚕以共祭服,国非无良农工女也,以为人之所尽事其祖禰,不若以己所自亲者也。”《淮南子·泰族训》:“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则不能成丝。”宋 梅尧臣《新茧》诗:“春蚕吐丝足,工女忌寒休。”
- 7.
帝藉释义:天子象征性的亲耕之田。
- 8.
弄田释义:汉 未央宫 有弄田,供皇帝宴游。 《汉书·昭帝纪》:“己亥,上耕于鉤盾弄田。”颜师古 注:“应劭 曰:‘时帝年九岁,未能亲耕帝籍。鉤盾,宦者近署,故往试耕为戏弄也。’臣瓚 曰:‘《西京故事》,弄田在 未央宫 中。’弄田为宴游之田,天子所戏弄耳,非为 昭帝 年幼创有此名。”唐 温庭筠《奉天西佛寺》诗:“至今 南顿 诸耆旧,犹指榛芜作弄田。”
- 9.
御廪释义:⒈天子储藏亲耕所获用以飨祀的粮食的仓库。《春秋·桓公十四年》:“秋八月壬申,御廩灾。”杜预 注:“御廩,公所亲耕以奉粢盛之仓也。”《晋书·天文志上》:“天廩四星在昴南,一曰天廥,主蓄黍稷以供饗祀;《春秋》所谓御廩,此之象也。”清 龚自珍《非五行传》:“成周 宣 榭火,御廩灾、桓 僖 庙灾,非火不炎上也。”⒉诸侯之珍宝库。汉 刘向《说苑·反质》:“魏文侯 御廩灾…… 文侯 作色不悦曰:‘夫御廩者,寡人寳之所藏也。’”⒊国库。唐 蒋防《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诗:“退跡依三逕,辞荣继二 疏。圣情容解印,帝里许悬
- 10.
民天释义:指粮食。语本《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晋 葛洪《抱朴子·诘鲍》:“至於八政首食,谓之民天,后稷 躬稼,有虞 亲耕。丰年多黍多稌,我庾惟亿,民食其陈。”《北齐书·文宣帝纪》:“王深重民天,唯本是务。”前蜀 杜光庭《程德柔醮水府修堰词》:“且食乃民天,人为邦本。”
- 11.
率耕释义:古代天子欲劝天下务农,为表示身先天下,故于孟春之月亲耕籍田,谓之率耕。
- 12.
籍礼释义:谓天子亲耕籍田的仪式。
- 13.
耕根车释义:古代天子亲耕藉田时所乘之车。
- 14.
耕坛释义:古时天子行藉田礼所用的土台。《宋书·礼志一》:“元嘉 二十年,太祖 将亲耕……立先农坛於中阡西陌南,御耕坛於中阡东陌北。将耕,宿设青幕于耕坛之上。”
- 15.
耕藉释义:亦作“耕籍”。 亦作“耕耤”。古时每年春耕前,天子、诸侯举行仪式,亲耕藉田,种植供祭祀用的谷物,并以示劝农。历代皆有此制,称为耕藉礼或籍田礼。据《礼记·月令》,其礼为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至 清 末始废。《礼记·祭义》:“耕藉,所以教诸侯之养也。”《宋书·礼志一》:“晋 武帝 末,有司奏:‘古诸侯耕籍百亩,躬秉耒耜,以奉社稷宗庙,以劝率农功。今诸侯治国,宜修耕籍之义。’”《旧唐书·礼仪志四》:“玄宗 欲重劝耕藉,遂进耕五十餘步,尽壠乃止。”《清史稿·礼志二》:“乾隆 三年,帝初行耕耤礼,先期六
- 16.
良农释义:⒈善于耕种的农夫。 《穀梁传·桓公十四年》:“天下亲耕,以共粢盛;王后亲蚕,以共祭服。国非无良农工女也,以为人之所尽,事其祖禰,不若己所自亲者也。”《荀子·修身》:“良农不为水旱不耕。”汉 徐干《中论·民数》:“今之为政者,未知恤已矣。譬由无田而欲树艺也,虽有良农,安所措其疆力乎!”⒉占田较多的农民。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今宜立之法。使一夫占田五十亩以上者为良农;不足五十亩者为次农;其无田而为閒民,与非工商、在官而为游惰末作者,皆驱之使为隶农。”宋 陈亮《书林勋<本政书>后》:“顾其间将使隶农耕良
- 17.
芝车释义:古天子、诸侯亲耕籍田时的乘车。也称耕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