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吏 [shàn lì]
1. 良吏。
善吏 引证解释
⒈ 良吏。
引《史记·酷吏列传》:“尹齐 木彊少文,豪恶吏伏匿,而善吏不能为治。”
《汉书·王商传》:“肜 素善吏,宜以为后。”
《新唐书·令狐彰传》:“父 濞,为世善吏。”
善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京削释义:宋 代制度,高、中级官员每年可向朝廷荐举选人,经过磨勘改为京官。荐举选人改为京官有名额限制,一个名额称一“京削”。 宋 苏轼 《与孙子发书》:“其子 迪简 亦善吏,某已举之矣,欲告提刑大夫。来年一京削,敢烦 子发 为道此恳,或持此简呈宪使。”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嘲觅荐举》:“有同官初至者,偶问其京削欠几何?答云:‘欠一二纸。’”
- 2.
百尔释义:⒈犹言诸位。亦指在位者。《诗·邶风·雄雉》:“百尔君子,不知德行。”明 方孝孺《白鹿洞规赞》:“百尔君子,公言是諏。”明 汤显祖《感宦籍赋》:“谓周行其必先,视百尔而岂后。”⒉一切;所有。宋 李觏《袁州学记》:“百尔器备,并手偕作。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
- 3.
繁庶释义:⒈众多。《后汉书·王符传》:“今以大 汉 之广土,士民之繁庶,朝廷之清明,上下之脩正,而官无善吏,位无良臣。”宋 司马光《论移张叔詹知蔡州不当状》:“蔡州 封部阔远,户口繁庶。”明 蒋一葵《长安客话·宝坻县》:“汉 属 泉州,地产鱼盐芦苇…… 金世宗 东幸,见居民繁庶,始立为县。”清 唐甄《潜书·教蚕》:“室庐舟楫之繁庶,胜於他所。”⒉指众多的事务。清 姚鼐《夏县知县新城鲁君墓志铭》:“孰谓儒者不可以理繁庶,孰谓学古不可为今世语。”⒊繁荣富庶。宋 陶穀《清异录·地上天宫》:“﹝ 餘杭 ﹞百事繁庶,地上天
- 4.
该邃释义:广博深邃。 《新唐书·王彦威传》:“ 彦威 於儒学固该邃,亦善吏事,但经总财用,出入米盐,非所长也。”
- 5.
贞观之治释义:史家对唐太宗政绩的美称。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627—649)。太宗君臣以隋亡为鉴,孜孜求治,注意纳谏,继续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府兵制、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修订律令,改善吏治,减轻赋役,使经济复苏,人口增加,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改善,民族关系缓和,中外友好往来增多,史称“贞观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