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请缨 请缨的意思
qǐngyīng

请缨

简体请缨
繁体請纓
拼音qǐng yīng
注音ㄑㄧㄥˇ ㄧ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ǐng,(1) 求。【组词】:请求。请示。请假(jiǎ )。请命。请战。请教(jiào )。请愿。请君入瓮。请缨(喻请战杀敌)。(2) 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组词】:请进。请坐。请安。请便。(3) 延聘、邀、约人来。【组词】:请客。请柬。邀请。(4) 谒见、会见。【例句】:“造请诸公,不避寒暑”。

yīng,(1) 用线或绳等做的装饰品。【组词】:帽缨子。红缨枪。缨穗。(2) 像缨的东西。【组词】:萝卜缨子。(3) 带子,绳子。【组词】:长缨。

基本含义

主动请求承担任务或责任。

请缨的意思

请缨 [qǐng yīng]

1. 请求交给杀敌任务;自请从军报国。

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汉书·终军传》

[volunteer for the army; submit a request for a military assignment;]

请缨 引证解释

⒈ 《汉书·终军传》载:“南越 与 汉 和亲,乃遣 军 使 南越,説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

军 自请:‘愿受长缨,必羈 南越王 而致之闕下。’”
后以“请缨”指自告奋勇请求杀敌。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无路请缨,等 终军 之弱冠;有怀投笔,爱 宗慤 之长风。”
明 何景明 《武昌闻边报》诗:“先帝恩深能养士,请缨谁为繫 楼兰。”
郁达夫 《盛夏闲居读唐宋以来各家诗仿渔洋例成诗·陆剑南》:“慷慨淋漓 老学庵,请缨无路只清谈。”


国语词典

请缨 [qǐng yīng]

⒈ 汉武帝时,南越与汉和亲,武帝派终军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入朝归顺。终军自己请命,愿意接受此任务,必使南越王来朝。典出《汉书·卷六十四下·终军传》。后比喻自请从军。

唐·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宋·刘克庄〈水调歌头·一卷阴符〉词:「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


请缨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请战释义:请求上级准予参加战斗:请战书。主动请战。

请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定远释义:东汉 班超 立功西域,封 定远侯。后人称为 班定远。定远 为其省称。北周 庾信《拟咏怀》之三:“不言 班定远,应为万里侯。”唐 杜审言《送和西蕃使》诗:“寧独锡和戎,更当封 定远。”宋 司马光《塞上》诗之一:“未得 西羌 灭,终为 大汉 羞。慙非 班定远,弃笔取封侯。”清 李渔《风筝误·蛮徵》:“请缨繫虏,昔年曾有 终军;投笔封侯,今日詎无 定远!”详“定远侯”。
    • 2.
      枕草释义:⒈古代丧礼,孝子枕卧草上以表哀悼。 《左传·襄公十七年》:“齐 晏桓子 卒,晏婴 麤縗斩,苴絰、带、杖,菅屨,食鬻,居倚庐,寝苫、枕草。”唐 高思元《孝女抱父尸出判》:“悲缠枕草,志切投牋。”⒉谓刻苦自励。唐 元稹《哭吕衡州》诗之三:“白马双旌队,青山八阵图。请缨期繫虏,枕草誓捐躯。”
    • 3.
      请缨释义:《汉书·终军传》记载,汉武帝派终军出使南越(也作南粤,在今两广等地)劝说南越王前来朝见。终军说:“我愿意领取一长条缨,一定把南越王绑着押到皇帝脚下来。” 后来就把自告奋勇,请求杀敌或请求给予任务的行动叫请缨。缨:绳子,带子。
    • 4.
      蹈虎释义:犹言冒犯虎威。 语本《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清 李渔《玉搔头·止兵》:“批鳞不怒,反加锡命之荣;蹈虎无虞,復遂请缨之愿。”
    • 5.
      龙驹释义:⒈指骏马。 南朝 陈 徐陵《骢马驱》诗:“白马号龙驹,雕鞍名鏤衢。”唐 杜甫《惜别行送刘判官》:“祗收壮健胜铁甲,岂因格鬭求龙驹。”明 徐复祚《投梭记·恣劫》:“请缨倜儻,僇长鲸龙泉射芒;死绥慨慷,斩 蚩尤 龙驹快驤。”郭沫若《题画赠朝鲜同志》诗:“龙驹一日行千里,国运升恒亦如此。”⒉喻豪杰之士。唐 李白《永王东巡歌》之七:“战舰森森罗虎士,征帆一一引龙驹。”唐 崔璐《览皮先辈盛制因作十韵以寄用伸款仰》:“襄阳 得奇士,俊迈真龙驹。”⒊喻英俊少年。参见“龙驹凤雏”。

请缨(qingy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请缨是什么意思 请缨读音 怎么读 请缨,拼音是qǐng yīng,请缨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请缨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