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念 [xīn niàn]
1. 思想。
英[ thought; ]
2. 意念。
英[ idea; ]
心念 引证解释
⒈ 心中思念。
引三国 魏 曹操 《短歌行》:“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晋 陶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目倦修涂异,心念山泽居。”
⒉ 意念;思想。
引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乌萇国 即是 北天竺,佛所到国也。佛遗足跡于此,其跡长短,在人心念。至今犹尔。”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九:“平时读书或独坐,会起各种各样的心念和情感。”
国语词典
心念 [xīn niàn]
⒈ 心中想念、思念。
引《文选·曹操·短歌行》:「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文选·陶渊明·始作镇军经曲阿作诗》:「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目倦修涂异,心念山泽居。」
心念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惦念释义:惦记:母亲十分惦念在外地工作的女儿。
心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他心智通释义:如实了知他人心念之相之能力。
- 2.
六通释义:⒈谓上下四方无不通畅。宋 黄庭坚《和邢惇夫秋怀》诗之四:“六通而四闢,玉烛四时和。”参见“六通四辟”。⒉佛教语。谓六种神通力:神境智证通(亦云神足通)、天眼智证通(亦云天眼通)、天耳智证通(亦云天耳通)、他心智证通(亦云他心通)、宿住随念智证通(即宿命智证通,亦云宿命通)、漏尽智证通(亦云漏尽通)。神足通,谓其游涉往来非常自在;天眼通,谓得色界天眼根,能透视无碍;天耳通,谓得色界天耳根,听闻无碍;他心通,谓能知他人之心念而无隔碍;宿命通,谓知自身及六道众生宿世行业而无障碍;漏尽通,谓断尽一切烦恼得自在无碍
- 3.
坐关释义:佛教徒的修行方法之一。 谓一定时期内,与外界隔离,独居静坐,一心念佛或参禅。又称闭关。
- 4.
弱志释义:⒈缺乏主见。《逸周书·官人》:“移易以言,志不能固,已诺无决,曰弱志者也。”⒉多用以谦称自己的志向。晋 陶潜《闲情赋》:“迎清风以袪累,寄弱志於归波。”唐 韦应物《福善精舍答韩司录清都观会宴见忆》诗:“弱志厌众纷,抱素寄精庐。”宋 曾巩《酬王正仲登岳麓寺阁见寄》诗:“顾我客斗牛,三年疏往还。低心念弱志,引领望衰颜。未共尊酒乐,良嗟人事艰。”明 陈子龙《清明雨中晏坐忆去岁在河间》诗:“弱志在奋庸,至道宜安贫。年岁日以晚,两虑徒伤神。”参见“弱尚”。⒊谓虚心下气。《淮南子·主术训》:“夫人主之听治也,清明而
- 5.
心心念念释义:心里一直存着某种念头(想做某件事情或得到某样东西):他心心念念地想当个飞行员。
- 6.
心念不空过释义:心念佛而空不放念之意。
- 7.
念念释义:⒈一个心念接一个心念;每一个心念。⒉引申为一心一意。⒊佛教语。谓极短的时间,犹言刹那。⒋读一读。
- 8.
村竖释义:村童。 指粗俗的年轻人。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怪村竖那得作此语,凝思欲问,则笠影出没杉檜间,已距半里许矣。”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四章:“余聆其言,心念彼女慧甚,无村竖态。”
- 9.
谈宴释义:⒈犹谈讌。 唐 柳宗元《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墓碣》:“陟万 年令,丛剧辨肃,谈宴终日,人视之若居冗官然。”⒉亦作“谈燕”。谓边宴饮边叙谈。三国 魏 曹操《短歌行》:“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旧唐书·文苑传中·齐澣》:“与 澣 皆朝廷旧德,既废居家巷,每园林行乐,则杖屨相过,谈讌终日。”宋 范仲淹《与朱氏书》:“相国下车,赖长者博文多识,可日奉谈燕。”
- 10.
邪累释义:指邪杂心念的牵累。
- 11.
钻杳冥释义:什么叫“钻杳冥”?所谓“钻”,这里是指心念深入;所谓“杳冥”,原指昏暗、深远,这里是昏寂虚无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