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章 [jiǎng zhāng]
1. 为学习科举文或经筵进讲而编写的五经、四书的讲义。
讲章 引证解释
⒈ 为学习科举文或经筵进讲而编写的五经、四书的讲义。
引明 徐咸 《西园杂记》卷上:“祭酒 陆深 奏讲官讲章不宜辅臣改窜,使得自尽其愚,因以观其学术邪正。”
《红楼梦》第八二回:“﹝ 宝玉 ﹞看着小注,又看讲章。”
严复 《救亡决论》:“鄙摺卷者,则争碑版篆隶之上游;薄讲章者,则标汉学考据之赤帜。”
讲章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乡会释义:⒈旧时在京同乡官吏及文人的集会。 宋 赵昇《朝野类要·馀记》:“诸处士、大夫同乡曲并同路者,共在朝及在三学,相聚作会曰乡会。若同榜及第聚会,则曰同年会。”⒉乡试与会试的并称。清 姚鼐《方侍庐先生墓志铭》:“恶世俗所奉讲章及乡会闈墨,禁其徒不得寓目。”胡朴安《<中国文学史>序》:“纂‘六经’,兼收诸儒之説;开四库,网罗列代之书。又復设乡会之科,创鸿词之举。”
- 2.
完复释义:恢复;复原。唐 韩愈《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王公神道碑铭》:“时疫旱甚,人死亡且尽。公至,多方救活,天遂雨,疫定。比数年,里閭完復。”金 王若虚《千户贾侯父墓铭》:“当 贞祐 兵火之餘,城邑几废,遗黎无依,侯 以完復安辑之功,为众所推。”明 李东阳《经筵讲章》之三:“只因饱煖安逸为私欲所遮蔽,将本心都丧失了。圣人教民提撕警觉,引掖开导他,使他每各自完復了那本然之性。”
- 3.
晦蒙释义:⒈亦作“晦曚”。昏暗。宋 苏轼《表忠观碑》:“仰天誓江,月星晦蒙。”《明史·五行志三》:“﹝ 崇禎 ﹞十三年闰正月丙申,南京 日色晦曚,风霾大作。”⒉喻世道昏乱。唐 崔膺《金镜赋》:“宇宙晦蒙,我独皎洁。”清 陶澂《当新安吏》诗:“害气致晦蒙,妖星为欃枪。”⒊隐晦模糊。清 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大全》小註诸家杂乱於前,讲章之毒盈天下,而否塞晦蒙,更无分晓。不能解书,何以下笔?”
- 4.
讲文释义:⒈讲习文献经典。 ⒉指经筵讲章。
- 5.
论着释义:⒈论议和著述。《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及稍定 汉 诸仪法,皆 叔孙生 为太常所论箸也。”《史记·太史公自序》:“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宋 曾巩《与王介甫第三书》:“所云‘读《礼》,因欲有所论著’,顷尝为 介甫 言,亦有此意。”清 戴名世《九科大题文序》:“其为学者分别邪正,讲求指归,由俗儒之讲章而推而溯之,至於 程 朱 之所论著。”⒉带有研究性的著作。唐 权德舆《<左谏议大夫韦公诗集>序》:“前此论著,别为篇第;后此者方紬怀仙章句,而不復赋人间之事矣。”明 李贽《<焚书>自序》:“今既刻《説书》
- 6.
高头讲章释义:经书正文上端留有较宽空白,刊印讲解文字,这些文字称为“高头讲章”。后来泛指这类格式的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