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顺 [guī shùn]
1. 归附投诚。
例重新归顺了他。
在未入北京前,诸王归顺者多受封。——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
英[come over and pledge allegiance;]
归顺 引证解释
⒈ 指向敌对势力投诚、归降。
引《魏书·昭成帝纪》:“虎 死,子 务桓 立,始来归顺。”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销其兇悖之心,贷以生全之幸,自然相率弃逆归顺。”
《金史·武仙传》:“三合 怨 仙 夺其权,乃归顺于 大元。”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章:“他带劲是因为这条咬了他二三年的癞皮狗,终于重新归顺了他。”
⒉ 屈服,服从。
引明 王錂 《寻亲记·伤生》:“我威风,人共闻,要他妻房归顺。”
国语词典
归顺 [guī shùn]
⒈ 归附顺从。
引《西游记·第二二回》:「取经人在此久矣,你怎么还不归顺?」
反反叛
归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宾释义:不臣服,不归顺。
- 2.
不顺释义:⒈不顺理。《诗·大雅·桑柔》:“维彼不顺,自独俾臧,自有肺肠,俾民卒狂。”朱熹 集传:“彼不顺理之君则自以为善而不考众谋。”《孟子·尽心上》:“伊尹 曰:‘予不狎于不顺,放 太甲 于 桐,民大悦;太甲 贤,又反之,民大悦。’”⒉不顺从;不归顺;叛逆。《孟子·离娄上》:“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汉 史岑《出师颂》:“西夷不顺,东夷遘逆。”清 昭槤《啸亭杂录·马僧》:“青海 卜藏丹津 不顺,宪皇帝 命 年 为抚远大将军、岳钟琪 为奋威将军,率兵讨之。”⒊不称心。元 石德
- 3.
东封西款释义:谓边境罢战修好。封,封爵;款,归顺。
- 4.
义兵不攻服释义:服:降服归顺者。主持正义的军队不去攻打已经降服归顺的士兵。
- 5.
乞师释义:请求出兵援助。《春秋·成公十七年》:“晋侯 使 荀罃 来乞师。”《晋书·外戚传·褚裒》:“时 石季龙 新死,其国大乱,遗户二十万口渡 河,将归顺,乞师救援。”《清史稿·李定国传》:“定国 自 景线 走 猛腊,遣将入 车里、暹罗 诸国乞师。”
- 6.
乡风释义:⒈乡里的风俗;地方风俗。宋 苏轼《馈岁》诗:“亦欲举乡风,独唱无人和。”清 查初白《除夕恩赐羊鹿》诗:“乡风未敢分僚友,家祭先应荐祖宗。”如:各处各乡风。⒉乡,通“向”。趋从教化。指政治上的归顺或对个人的敬仰。《管子·版法》:“万民乡风,旦暮利之。”《史记·留侯世家》:“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宋 王安石《谢林中舍启》:“乡风有年,修问无所。”⒊乡,通“向”。指趋向某种风气。《史记·儒林列传》:“武安侯 田蚡 为丞相,絀 黄 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 公孙弘
- 7.
从兵释义:⒈归顺的军队。 ⒉亲随的兵卒。
- 8.
从化释义:归化;归顺。
- 9.
以德服人释义:以良好的德行使百姓归顺、服从统治者。
- 10.
仰流释义:谓仰承流风,归顺有德者。
- 11.
会归释义:⒈《书·洪范》:“会其有极,归其有极。 ”谓君王聚合诸侯臣民,有其准则;诸侯臣民归顺君王,亦有其准则。后以“会归”为共同依归的极则。⒉会合;归结。⒊结局,结果。
- 12.
传檄可定释义:传:传送,传递;檄:讨敌文书;定:平定。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纸文书,就可以降服敌方。指不战而使对方归顺。
- 13.
倾阳释义:三国 魏 曹植《求通亲亲表》:“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迴光,然终向之者,诚也。”后因以“倾阳”比喻忠诚或归顺。
- 14.
允怀释义:⒈犹归顺。⒉招致。⒊思念。
- 15.
入服释义:归顺臣服。
- 16.
入臣释义:归顺称臣。
- 17.
入降释义:归顺降服。
- 18.
内款释义:⒈犹内样。⒉归顺,降服。内,“纳”的古字。
- 19.
出降释义:⒈投降;归顺。 《后汉书·岑彭传》:“﹝ 朱鮪 ﹞乃面缚,与 彭 俱诣 河阳。帝即解其缚,召见之,復令 彭 夜送 鮪 归城。明旦,悉其众出降,拜 鮪 为平狄将军,封 扶沟侯。”《三国志·蜀志·姜维传》:“钟会 攻围 汉 乐 二城,遣别将进攻 关口,蒋舒 开城出降,傅僉 格鬭而死。”《新唐书·东夷传·高丽》:“明年正月,勣 引道次 新城 ……城人缚戍酋出降。”清 蒋良骐《东华录》卷二:“明 副将标下官 李丰 率兵薙髮出降。”⒉帝王之女出嫁。因帝王位处至尊,故称降。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中:“太和公主 出降
- 20.
劝来释义:奖勉归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