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飘忽 飘忽的意思
piāo

飘忽

简体飘忽
繁体飄忽
拼音piāo hū
注音ㄆㄧㄠ ㄏㄨ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piāo, ◎ 随风飞动。【组词】:飘扬。飘摆。飘散(sàn )。飘洒。飘逸(洒脱自然,与众不同)。飘溢(飘荡洋溢)。飘拂。飘忽(a.风云等轻快地移动;b.摇摆,浮动)。飘荡。飘泊(同“漂泊”)。飘渺(同“漂渺”)。飘摇。飘零(a.飘荡;b.漂泊,流落无依)。飘飘然。

hū,(1) 粗心,不注意。【组词】:忽视。疏忽。忽略。玩忽职守。(2) 迅速,突然。【组词】:忽而。忽然。忽地。忽高忽低。(3) 长度和重量单位(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例句】:忽微(极言细微)。微忽其微。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思想、行为不稳定,容易变化。

飘忽的意思

飘忽 [piāo hū]

1. (风和云)等迅速飘移,轻快迅疾的样子。

[ drift; ]

2. 像波浪一样随风起伏。

飘忽无迹。

[ mobile; uncertain; ]

飘忽 引证解释

⒈ 迅疾貌;轻快貌。

战国 楚 宋玉 《风赋》:“飘忽淜滂,激颺熛怒。”
《文选·傅毅<舞赋>》:“蜲蛇姌嫋,云转飘曶。”
李善 注:“曶,与‘忽’同。”
刘良 注:“飘忽,轻疾貌也。”
宋 李纲 《论福建海寇札子》:“以水夫驾舟,以官军施放弩弓火药,虽贼櫂飘忽,可以追逐掩击。”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几百年的老屋中的豆油灯的微光下,是老鼠跳梁的世界,飘忽地走着,吱吱地叫着。”

⒉ 指光阴迅速消逝或时间短暂。

《文选·陆机<叹逝赋>》:“时飘忽其不再,老晼晚其将及。”
李善 注引《思玄赋》:“辰倏忽其不再。”
宋 王安石 《忆鄞县东吴太白山水》诗:“三年飘忽如梦寐,万事感激徒悲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湘裙》:“伯乃送仲出,飘忽间已抵家门。”

⒊ 指变化莫测。

宋 范成大 《王希武通判挽词》之二:“遽为重壤去,凄断十年邻。物理真飘忽,家声正隐轔。”
鲁迅 《呐喊·阿Q正传》:“赵 府的全眷都很焦急,打着呵欠,或恨 阿Q 太飘忽,或怨 邹七嫂 不上紧。”

⒋ 指踪迹不定,行动不可捉摸。

《明史·花茂传》:“东莞、笋冈 诸县逋逃蜑户,附居海岛……飘忽不常,难於讯詰。”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八:“﹝ 阮光平 父子﹞乃招濒海亡命……令劫内洋商舶以济兵餉,夏至秋归,踪跡飘忽,大为患 粤 地。”

⒌ 指生活动荡飘泊。

唐 庾抱 《别蔡参军》诗:“人世多飘忽,沟水易西东。”
金 元好问 《老树》诗:“干戈正飘忽,不用苦思家。”

⒍ 飘扬。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海天行》:“述祖 及众役叩首门外,惟闻乐音繚绕,香气氤氲,飘忽不断而已。”

⒎ 隐约不清。

清 沉星炜 《洞仙歌》词:“盈盈照水,又一花初发,澹著春痕半飘忽。”
冰心 《到青龙桥去》:“乱山中的城头上,暗淡飘忽的日光下,迎风独立。”


国语词典

飘忽 [piāo hū]

⒈ 来往不定。

《文选·宋玉·风赋》:「飘忽淜滂,激飏熛怒。」

如:「这批盗贼的行踪飘忽,出没无定。」

⒉ 迅捷、一瞥即逝。

《文选·曹植·洛神赋》:「体迅飞凫,飘忽若神。」
宋·苏轼〈满江红·江汉西来〉词:「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飘忽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淡定释义:冷静,镇定。

飘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佳朕释义:佳兆,好的征兆。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自奉裳衣,似有佳朕,烦君命名。”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五章:“江村寒食,风雨飘忽,余举目四顾,心怦然动,窃揣如斯景物,殆非佳朕。”
    • 2.
      冉冉悠悠释义:行动飘忽貌。
    • 3.
      去马来牛释义:比喻飘忽不定变化莫测的事物难以捉摸或两不相涉。
    • 4.
      噏习释义:飘忽飞起的样子。
    • 5.
      悠飏释义:⒈飘忽不定貌。⒉飘扬;飞扬。⒊荡漾。⒋形容声音的曼长而和谐。
    • 6.
      挥忽释义:倏忽;飘忽。
    • 7.
      故枝释义:旧的枝条。亦喻旧时栖居之处。汉 应璩《与侍郎曹长思书》:“薄援助者,不能追参於高妙,復敛翼於故枝。”唐 王建《杜中丞书院新移小竹》诗:“嫩緑卷新叶,残黄收故枝。”宋 秦观《春日偶题呈钱尚书》诗:“三年京国鬢如丝,又见新花发故枝。”元 陈基《秋怀》诗之六:“落叶辞故枝,惊鸿亦飘忽。”
    • 8.
      晼晚释义:⒈太阳偏西,日将暮。《楚辞·九辩》:“白日晼晚其将入兮,明月销鑠而减毁。”朱熹 集注:“晼晚,景昳也。”晋 陆机《感时赋》:“夜緜邈其难终,日晼晚而易落。”唐 贾曾《和宋之问下山歌》:“良游晼晚兮月呈光,锦路逶迤兮山路长。”清 曹寅《雨霁过沧浪亭和壁间漫堂中丞韵》:“赤栏晼晚添春涨,皷角濒疑小队来。”⒉年将老;老年时期。《文选·陆机<叹逝赋>》:“时飘忽其不再,老晼晚其将及。”刘良 注:“晼晚,日暮也,比人年老也。”清 唐孙华《九月十八日高咏堂小集分韵得平字》:“我本衡门士,晼晚窃一名。”景耀月《无题》诗
    • 9.
      杳忽释义:⒈悠远飘忽。⒉犹倏忽。
    • 10.
      棼烟释义:缭乱的烟雾。 形容漫布飘忽之状。清 曹寅《蚊》诗:“草壤随方聚,棼烟薄市斜。”
    • 11.
      樯乌释义:桅杆上的乌形风向仪。 也用以比喻飘忽不定的生活。唐 杜甫《登舟将适汉阳》诗:“塞雁与时集,檣乌终岁飞。”宋 张先《御街行·送蜀客》词:“纷纷归骑亭皋晚,风顺檣乌转。”宋 苏轼《和邵同年戏赠贾收秀才》之三:“生涯到处似檣乌,科第无心摘頷鬚。”
    • 12.
      浮鸥释义:鸥鸟。常比喻飘忽不定。
    • 13.
      游云释义:⒈浮云。晋 成公绥《啸赋》:“飘游云於泰清,集长风乎万里。”《花城》1981年第5期:“这时,歌声却渐渐地弱了下去,像一丝游云,在浩渺的夜空中盘旋、缭绕。”《花城》1981年第6期:“几朵梦幻一样飘忽的游云,沉思着走向遥远的天地之郊。”⒉浮动的云。晋 成公绥《啸赋》:“飘游云於泰清,集长风乎万里。”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时人目 王右军 飘如游云,矫若惊龙。”清 严启煜《留别吴门诸子》诗之一:“游云变灭元无定,盘谷宽閒实见招。”
    • 14.
      游移明灭释义:火光或其他发光物体飘忽不定。
    • 15.
      烟絮释义:飘忽如烟的柳絮。
    • 16.
      熛怒释义:⒈火盛貌。《诗·小雅·正月》“燎之方扬”汉 郑玄 笺:“火田为燎,燎之方盛之时,炎炽熛怒,寧有能灭息之者!”《隋书·礼仪志二》:“夏迎 赤熛怒 者,火色熛怒,其灵炎至明盛也。”⒉引申为热盛。元 王恽《苦热叹四十韵》:“今年六月中,荼毒逾往岁。金晶才始状,熛怒势此鋭。”⒊风迅猛貌。《文选·宋玉<风赋>》:“飘忽淜滂,激颺熛怒。”李善 注:“熛怒,如熛之声。”清 吴伟业《八风诗》之七:“飞廉 熛怒向人间,徐福 求仙恨未还。”⒋赤熛怒 的省称。古谓五方帝之一,指南方赤帝,司夏。金 王琢《癸酉岁大热》诗:“手
    • 17.
      眇眇忽忽释义:飘忽微茫貌。
    • 18.
      瞥瞥释义:⒈形容光或声迅速消失。⒉形容闪烁不定,飘忽浮动。
    • 19.
      砉欻释义:象声词。 形容微小飘忽的声音。
    • 20.
      神魂荡扬释义:形容精神飘忽。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添香侍香似風狂,執磬的頭陀呆了半晌,作法的闍黎神魂蕩颺,不顧那本師和尚,聒起那法堂。”《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宣教方在神魂蕩颺之際,恰像身子不是自己的,雖然聽得有些詫異,没工夫得疑慮别的,還只一味癡想。”

飘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佳朕释义:佳兆,好的征兆。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自奉裳衣,似有佳朕,烦君命名。”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五章:“江村寒食,风雨飘忽,余举目四顾,心怦然动,窃揣如斯景物,殆非佳朕。”
    • 2.
      冉冉悠悠释义:行动飘忽貌。
    • 3.
      去马来牛释义:比喻飘忽不定变化莫测的事物难以捉摸或两不相涉。
    • 4.
      噏习释义:飘忽飞起的样子。
    • 5.
      悠飏释义:⒈飘忽不定貌。⒉飘扬;飞扬。⒊荡漾。⒋形容声音的曼长而和谐。
    • 6.
      挥忽释义:倏忽;飘忽。
    • 7.
      故枝释义:旧的枝条。亦喻旧时栖居之处。汉 应璩《与侍郎曹长思书》:“薄援助者,不能追参於高妙,復敛翼於故枝。”唐 王建《杜中丞书院新移小竹》诗:“嫩緑卷新叶,残黄收故枝。”宋 秦观《春日偶题呈钱尚书》诗:“三年京国鬢如丝,又见新花发故枝。”元 陈基《秋怀》诗之六:“落叶辞故枝,惊鸿亦飘忽。”
    • 8.
      晼晚释义:⒈太阳偏西,日将暮。《楚辞·九辩》:“白日晼晚其将入兮,明月销鑠而减毁。”朱熹 集注:“晼晚,景昳也。”晋 陆机《感时赋》:“夜緜邈其难终,日晼晚而易落。”唐 贾曾《和宋之问下山歌》:“良游晼晚兮月呈光,锦路逶迤兮山路长。”清 曹寅《雨霁过沧浪亭和壁间漫堂中丞韵》:“赤栏晼晚添春涨,皷角濒疑小队来。”⒉年将老;老年时期。《文选·陆机<叹逝赋>》:“时飘忽其不再,老晼晚其将及。”刘良 注:“晼晚,日暮也,比人年老也。”清 唐孙华《九月十八日高咏堂小集分韵得平字》:“我本衡门士,晼晚窃一名。”景耀月《无题》诗
    • 9.
      杳忽释义:⒈悠远飘忽。⒉犹倏忽。
    • 10.
      棼烟释义:缭乱的烟雾。 形容漫布飘忽之状。清 曹寅《蚊》诗:“草壤随方聚,棼烟薄市斜。”
    • 11.
      樯乌释义:桅杆上的乌形风向仪。 也用以比喻飘忽不定的生活。唐 杜甫《登舟将适汉阳》诗:“塞雁与时集,檣乌终岁飞。”宋 张先《御街行·送蜀客》词:“纷纷归骑亭皋晚,风顺檣乌转。”宋 苏轼《和邵同年戏赠贾收秀才》之三:“生涯到处似檣乌,科第无心摘頷鬚。”
    • 12.
      浮鸥释义:鸥鸟。常比喻飘忽不定。
    • 13.
      游云释义:⒈浮云。晋 成公绥《啸赋》:“飘游云於泰清,集长风乎万里。”《花城》1981年第5期:“这时,歌声却渐渐地弱了下去,像一丝游云,在浩渺的夜空中盘旋、缭绕。”《花城》1981年第6期:“几朵梦幻一样飘忽的游云,沉思着走向遥远的天地之郊。”⒉浮动的云。晋 成公绥《啸赋》:“飘游云於泰清,集长风乎万里。”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时人目 王右军 飘如游云,矫若惊龙。”清 严启煜《留别吴门诸子》诗之一:“游云变灭元无定,盘谷宽閒实见招。”
    • 14.
      游移明灭释义:火光或其他发光物体飘忽不定。
    • 15.
      烟絮释义:飘忽如烟的柳絮。
    • 16.
      熛怒释义:⒈火盛貌。《诗·小雅·正月》“燎之方扬”汉 郑玄 笺:“火田为燎,燎之方盛之时,炎炽熛怒,寧有能灭息之者!”《隋书·礼仪志二》:“夏迎 赤熛怒 者,火色熛怒,其灵炎至明盛也。”⒉引申为热盛。元 王恽《苦热叹四十韵》:“今年六月中,荼毒逾往岁。金晶才始状,熛怒势此鋭。”⒊风迅猛貌。《文选·宋玉<风赋>》:“飘忽淜滂,激颺熛怒。”李善 注:“熛怒,如熛之声。”清 吴伟业《八风诗》之七:“飞廉 熛怒向人间,徐福 求仙恨未还。”⒋赤熛怒 的省称。古谓五方帝之一,指南方赤帝,司夏。金 王琢《癸酉岁大热》诗:“手
    • 17.
      眇眇忽忽释义:飘忽微茫貌。
    • 18.
      瞥瞥释义:⒈形容光或声迅速消失。⒉形容闪烁不定,飘忽浮动。
    • 19.
      砉欻释义:象声词。 形容微小飘忽的声音。
    • 20.
      神魂荡扬释义:形容精神飘忽。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添香侍香似風狂,執磬的頭陀呆了半晌,作法的闍黎神魂蕩颺,不顧那本師和尚,聒起那法堂。”《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宣教方在神魂蕩颺之際,恰像身子不是自己的,雖然聽得有些詫異,没工夫得疑慮别的,還只一味癡想。”

飘忽造句

1.纵横驰骋乘烈风。飘忽莫测如行云,独来独往同流水。

2.小王一向神出鬼没,行踪飘忽不定。

3.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调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骆铃声。

4.轻细的雨花,像飘忽的雾,白茫茫的,轻吻着人的脸。

5.春雨像无数的尘埃一样,飘飘忽忽。

6.萤火虫像黑夜中被微风吹起的火星,飘忽不定。

7.爱情像雾一样朦胧美好,像夏天的雨一般倾泻无余,但结果往往像风一样飘忽不定。

8.雪花如烟花一样轻;如柳枝一般柔;像仙女一样飘飘忽忽,袅袅娜娜。

9.细雨好像少女奔跑时的柔发,飞飞扬扬,飘忽自如。

10.忽悠,秋千飘飘忽忽,悠得我头疼。

11.悠悠我思,岁月飘忽。时间虽能改变许多东西,而我对你的怀念却恒久不变。

12.那几日我的神经变得空前脆弱起来,在难以企及的梦想与相对保守的退步中飘忽不定,犹豫不决。

13.飘忽的思潮汇成大海。

14.稍有点冷,人们竖起衣领,目不斜视,迈开双腿匆匆飘忽而去。

15.璀璨的夜空下,淡淡的迷雾遮住月亮,显得有些迷离,宛如一轮圆镜,飘忽地难以捉摸。

16.必定会让所有的思绪瞬间飘忽着放飞,任季节去了又回。

17.才著手便煞,一放手又飘忽去。

18.昏暗灯光的闪烁,迷离眼神中的彷徨,犹如那飘忽不定的魅影,无方寸。

19.又牵挂于心又飘忽不定的爱情。

20.清晨的云是那么的飘忽不定,她们一会儿飘到这,一会儿飘到那,就像在追赶着什么。

飘忽(piao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飘忽是什么意思 飘忽读音 怎么读 飘忽,拼音是piāo hū,飘忽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飘忽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