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菌 [qiú jūn]
1. 球形的细菌。
英[coccus;]
国语词典
球菌 [qiú jūn]
⒈ 一种微生物。圆球形的细菌,不具鞭毛。成对者为双球菌,多个相连者为链球菌,聚集成堆者为葡萄球菌。多属有害的病菌。
球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丹毒释义:病,由溶血性链球菌侵入皮肤的小淋巴管引起。最常发病的部位是面部和小腿。症状是突发高热,病变部分呈片状红斑,疼痛,发热,与正常组织之间界限很清晰。
- 2.
喉痧释义:中医学病名。 即猩红热。主要症状为高热,咽喉肿痛发炎甚至溃烂,全身伴有呈猩红色痧点。是一种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冬春两季。
- 3.
土霉素释义:抗菌素的一种,对多种球菌和杆菌有抗菌作用,对立克次体和阿米巴病原虫也有抑制作用,用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斑疹伤寒、恙虫病等。
- 4.
扁桃体炎释义:俗称扁桃腺炎。由链球菌或葡萄球菌感染而引起的扁桃体炎症。多发生于受凉或过度疲劳后,常见于青少年。有咽疼、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多次发作易成慢性,可能引起风湿性关节炎、肾炎、心脏病等全身性疾病,此时宜做摘除手术。
- 5.
流行性脑膜炎释义: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儿童,春季发病较多。症状是发热,呕吐,剧烈头痛,颈强直,有的出现出血性皮疹,严重时神志不清,发生休克或脑水肿。通称脑膜炎。
- 6.
淋病释义:性病的一种,病原体是淋球菌,主要发生在尿道和生殖系统。患者尿道发炎,排尿疼痛,尿道内带有脓性分泌物。
- 7.
猩红热释义: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呼吸道传染。患者多为2—8岁的儿童。主要症状是发热、咽痛,由头颈到躯干四肢皮肤上依次出现小点状红疹,口围苍白,舌呈草莓状。
- 8.
球菌释义:球形的细菌。呈单生、成对、四联、八叠、链状、葡萄串状等。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或生物体内和体表。腐生或寄生。如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 9.
疖子释义:皮肤病,由葡萄球菌或链状菌侵入毛囊内引起。症状是局部出现充血硬块,化脓,红肿,疼痛。
- 10.
病菌释义:能使人或其他生物生病的细菌,如脑膜炎球菌、炭疽杆菌、霍乱弧菌等。
- 11.
睑腺炎释义:眼病,由葡萄球菌侵入眼睑的皮脂腺引起。 症状是眼睑疼痛,眼睑的边缘靠近睫毛处出现粒状的小疙瘩,局部红肿。通称针眼,旧称麦粒肿。
- 12.
肠毒素释义:引起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致病物质。
- 13.
脓毒症释义:伴有多个脓肿和继发性毒血症状的败血症,由于化脓性微生物(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
- 14.
脓疮释义:一种化脓性皮肤病,病原体是链球菌或葡萄球菌,症状是皮肤上出现红斑,很快变成水疱或脓疱,多发生于脸、颈、四肢等部位,患者多为儿童。通称为黄水疮。
- 15.
酸乳释义:一种略带酸味的发过酵的半流体牛奶食品,由脱脂的牛奶及牛奶固形物加入两种细菌(嗜酸乳干菌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和热连球菌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进行培养而成。
- 16.
酸乳酪释义:一种略带酸味的发过酵的半流体牛奶食品,由脱脂的牛奶及牛奶固形物加入两种细菌(嗜酸乳干菌和热连球菌)进行培养而成。
- 17.
金霉素释义:也称氯四环素。从金霉菌(金色链霉菌)培养液中提得,金黄色的结晶体,味苦,能溶于水,在低温时性尚稳定。对多种细菌、某些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和原虫都有抑制作用。主要用于对青霉素有耐药性的细菌性感染,如肺炎和葡萄球菌败血症、斑疹伤寒、支原体肺炎、阿米巴痢疾等。口服后易引起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 18.
链球菌释义:排列成链状的一类球菌。其中溶血性链球菌易致病,如引起人的扁桃体炎、丹毒或牛的乳房炎等。
- 19.
霉素释义:霉素【别名】威他霉素、威斯他霉素、维生霉素。【制剂】注射用硫酸核糖霉素:每瓶5;1g。【用法用量】肌注:每日1霉素2g,分两次注射;小儿按体重每日20霉素40mg/kg,分1霉素2次给药。[2]【性状】常用其硫酸盐,为白色粉末,味微苦,易溶于水。水溶液(50μg/ml)的ph为0霉素5。在ph2霉素8范围内放置48小时无效价损失。[3]其他注射用硫酸核糖霉素【药理】抗菌谱与卡那霉素相似,对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和部分的变形杆菌菌株有效,抗菌作用较卡那霉素略弱。本品对绿脓杆菌、结核杆菌无效
- 20.
青霉素释义:抗生素的一种,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药物。 常用的是青霉素的钾盐或钠盐。对链球菌、淋球菌、肺炎球菌等有抑制作用。旧称盘尼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