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教主 教主的意思
jiàozhǔ

教主

简体教主
繁体
拼音jiào zhǔ
注音ㄐㄧㄠˋ ㄓㄨ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iào jiāo,(1) 指导,训诲。【组词】:教习。教头。教正。教师。教导。管教。请教。教学相长。因材施教。(2) 使,令。【例句】:风能教船走。(3) 指“宗教”。【组词】:教士。教主。教皇。教堂。(4) 姓。(1) 传授。【组词】:教课。你教给我做。

zhǔ,(1) 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脑。【组词】:主人。物主。失主(失掉财物的人)。当家作主。(2) 旧时臣子称君王,下级称上级,仆人称家主。【组词】:君主。主上。(3) 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决定。【组词】:主张。主见。主意。主义。(4) 对事物有决定权力。【组词】:民主。自主。主持。主宰。主权(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的权力)。(5) 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组词】:主次。主要。主力。主将(jiàng)。(6) 预示。【组词】:早霞主雨。(7) 旧时为死人立的牌位。【组词】:木主。神主。(8) 基督教、伊斯兰教对所信仰的神或本教创始人的称呼。(9) 姓。

基本含义

指某一宗教、组织或团体的领导者或创始人。

教主的意思

教主 [jiào zhǔ]

1. 某一宗教的创始人,或教中地位最高的人。宋朝废后入道,谓之“教主”。如仁宗·郭后为金庭教主、哲宗·孟后为华阳教主。其后宋徽宗迷信道教,亦曾使道箓院册封己为教主道君皇帝。参阅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宋史·徽宗纪三》。

教主 引证解释

⒈ 某一宗教的创始人,或教中地位最高的人。

《方广大庄严经·转法轮品》:“随应演説法,教化诸羣生,能到于彼岸,故名为教主。”
唐 秦韬玉 《投知己》诗:“炉中九转鍊虽成,教主看时亦自惊。”
清 李渔 《比目鱼·入班》:“我们这位老师,极是显灵,又极是操切,不像儒释道的教主,都有涵养,不记人的小过。”
叶圣陶 《隔膜·萌芽》:“他们互相了解,互相慕悦,互视为爱的宗教的教主。”

⒉ 宋 朝废后入道,谓之“教主”。如 仁宗 郭后 为 金庭 教主、 哲宗 孟后 为 华阳 教主。其后 宋徽宗 迷信道教,亦曾使道箓院册封己为教主 道君皇帝。参阅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宋史·徽宗纪三》。


国语词典

教主 [jiào zhǔ]

⒈ 宗教的创始者。如佛教的释迦牟尼,回教的穆罕默德。

⒉ 某一教派的领导者。多用于武侠小说中。


教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清境释义:道教语。指大罗天一气所化的天界,为三洞教主所居的最高仙境,即清微天玉清境,禹余天上清境,大赤天太清境。见《道教义枢》卷七。
    • 2.
      三清释义:⒈道教所指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境。南朝 梁 沉约《桐柏山金庭馆碑》:“此盖栖灵五岳,未驾夫三清者也。”唐 吕岩《七言》诗之四八:“津能充渴气充粮,家住三清 玉帝 乡。”⒉道教对玉清境洞真教主 元始天尊,上清境洞玄教主 灵宝天尊,太清境洞神教主 道德天尊 的合称。《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知观与同两个道童火攻道人,张挂三清,众家铺设齐备,动起法器。”⒊唐 殿名,在 长安 大明宫 内。唐 李白《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我君六叶继圣,熙乎玄风;三清 垂拱,穆然紫极。”王琦 注:“《玉海》:唐 大明宫 内有
    • 3.
      六魂幡释义:为天道圣人——通天教主所有。
    • 4.
      冤家可解不可结释义:佛教主张结下冤仇的双方最好是化解冤仇,不要结仇不放。
    • 5.
      响坟释义:回教信徒对传说中 唐 时 粤 东伊斯兰教教主墓的称呼。
    • 6.
      圣地释义:⒈宗教徒称与教主生平事迹有重大关系的地方,如基督教徒称耶路撒冷为圣地,伊斯兰教徒称麦加为圣地。⒉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作用的地方:革命圣地。
    • 7.
      圣城释义:⒈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作用的城市。 何其芳《一个平常的故事》:“我那时是那样狂妄,当我坐着 川 陕 公路上的汽车向这个年轻人的圣城进发,我竟想到了 倍纳德·萧 离开 苏维埃联邦 时的一句话:请你们容许我仍然保留批评的自由。”沙汀《磁力》:“十多天前,小袁 和 黄俊 退了学,从省城里跑回来,打算弄到一笔路费,就立刻到新 中国 的革命圣城 延安 去的。”⒉宗教徒称与教主或教中重要人物生平事迹有重大关系的城市。
    • 8.
      坐忘峰释义:昆仑山深处的一个山峰,中土明教总坛,属昆仑山系,是明教光明左使杨逍(后来成为明教35代教主)居住的地方,与光明右使范遥并称“逍遥二仙”,此人武功高强,稳重大气,其帅飞扬。
    • 9.
      大主教释义:基督宗教主教级 别之一。 在天主教、英国圣公会(新教的一派)和东正教会内,一般都是管理一个大教区的主教,领导区 内各个主教(原名各不相同,都译作大主教)。
    • 10.
      政教合一释义:政权与教权合为一体的政治制度。古代一些奴隶制国家的君主同时亦是该国国教教主,欧洲 中世纪的教皇国由教皇直接掌握政权,这些国家实行的即是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我国 西藏,从十七世纪中叶到解放前也曾存在受中央政权册封的喇嘛教格鲁派政教合一的地方封建政权。
    • 11.
      教区释义:天主教主教管辖的宗教事务行政区。新教的一些教会也用来作为宗教事务行政区的名称。
    • 12.
      无量寿佛释义:阿弥陀佛 的意译。 西方净土的教主,佛教净土宗的信仰对象。
    • 13.
      晋牧释义:教主的意思。
    • 14.
      法相宗释义:中国 佛教主要宗派之一。
    • 15.
      法祖释义:⒈教主。 ⒉效法先祖。
    • 16.
      流水迢迢释义:初出江湖的小女子,心系庙堂之高的相爷,背负血海深仇的教主,共谱一曲绝世爱恋,上天注定的纠缠,何去何从?裴琰,英雄男儿,挥斥方遒。长剑在腰诗书在袖,试遍锋前谁堪敌手?当爱情悄悄临到,他只能用骄傲抵挡。可是千算万算,独独算漏了自己的心、自己的情。风烟过眼,胸口已被烙上绝美的朱砂。三郎,浴血凤凰,蒙尘明珠。倾国倾城的面容下,掩藏着怎样的一颗心?当阳光射进心灵,心门一线天开,便覆水难收。难忘桃花开时灼目的光华,更难忘冰河雪桥上旷世一歌。小慈,灵动如波、清丽如荷。她犹如山间的精灵,扇动翅膀,便在他们的世界里掀起一场
    • 17.
      渐教释义:⒈佛教语。佛教各派对其教主释迦牟尼一生所说的教法,有不同的判教说,在我国如天台、法相、华严诸宗各异。一般以渐教和顿教判摄释迦一代的教法。所谓“渐”,指说法的由浅入深阶梯。由渐到顿,即由小乘到大乘。⒉佛教语。指主张须经长期修习,才能把握佛教真理,即倡“渐悟”的教派。与主张“顿悟”的顿教相对。禅宗在诸派中属顿派;禅宗内部,北宗神秀侧重渐修,南宗慧能则提倡顿悟。
    • 18.
      湿婆释义:梵语音译,意译“自在”。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主神之一。为毁灭之神、苦行之神、舞蹈之神。佛经中称为“大自在天”,住色界之顶。
    • 19.
      班禅额尔德尼释义:西藏 喇嘛教黄教中主持 扎布伦寺 及 后藏 事务的教主封号,意为“大学者”。 在黄教两大活佛系统中仅次于达赖。清 顺治 二年 和硕特蒙古固始汗 尊 罗桑却吉坚赞 为班禅,康熙 五十二年援达赖例,立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清史稿·藩部传八·西藏》:“﹝ 康熙 ﹞五十二年,詔以班禪(五世)为人安静,精通经典,勤修贡职,封为班禪额尔德尼。”
    • 20.
      班霞释义:黄色桃形的僧帽。黄教的教主所戴,始于 宗喀巴。王辅仁《西藏佛教史略》第七讲第一节:“大约从一三八八年开始,宗喀巴 改戴桃形尖顶的黄色僧帽,这种帽原名“班霞”,在 印度 只有获得班智达称号的人才能戴,但颜色不是黄的。”

教主(jiaoz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教主是什么意思 教主读音 怎么读 教主,拼音是jiào zhǔ,教主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教主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