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堞 [chéng dié]
1. 城上的矮墙。
3. 泛指城墙。
城堞 引证解释
⒈ 城上的矮墙。
引汉 贾谊 《新书·春秋》:“及 翟 伐 卫,寇挟城堞矣。”
唐 元稹 《欲曙》诗:“片月低城堞,稀星转角楼。”
清 魏源 《城守篇·守备上》:“城堞亦名城垜,以躲身为义也。不能躲身则如勿堞。堞不宜太高,高则掷石无力;堞口不宜太狭,狭则碍於击贼。”
⒉ 泛指城墙。
引唐 白居易 《大水》诗:“潯阳 郊郭间,大水岁一至。閭阎半漂荡,城堞多倾坠。”
宋 苏舜钦 《诣匦疏》:“闻 河东 地大震裂,涌水,坏屋庐城堞。”
康有为 《过昌平城望居庸关》诗:“城堞逶迤万柳红,西山岧嵽霽明虹。”
国语词典
城堞 [chéng dié]
⒈ 城上的矮墙。
引汉·贾谊《新书·卷六·春秋》:「及翟伐卫,寇挟城堞矣。」
唐·元稹〈欲曙〉诗:「片月低城堞,稀星转角楼。」
城堞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傅堞释义:⒈凭借城堞。⒉迫近城墙。
- 2.
城陴释义:⒈亦作“城埤”。犹城堞。⒉泛指城郭。
- 3.
戈堞释义:守卫森严的城堞。
- 4.
楼堞释义:城楼与城堞。 泛指城墙。
- 5.
楼雉释义:城楼与城堞。 亦泛指城墙。南朝 齐 谢朓《和王著作融八公山》:“出没眺楼雉,远近送春目。”《陈书·侯安都传》:“天嘉 三年夏,潦,水涨满,安都 引船入堰,起楼舰与 异 城等,放拍碎其楼雉。”《南史·萧方等传》:“方等 又劝修筑城栅,以备不虞,既成,楼雉相望,周回七十餘里。”唐 白居易《杂兴》诗之二:“流水不入田,壅入王宫里。餘波养鱼鸟,倒影浮楼雉。”
- 6.
海市释义:⒈大气因光折射而形成的反映地面物体的形象。旧称蜃气。晋 伏琛《三齐略记》:“海上蜃气,时结楼臺,名海市。”宋 沉括《梦溪笔谈·异事》:“登州 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臺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歷歷可见,谓之海市。”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一·蛟龙附蜃》附录:“﹝蜃﹞能吁气成楼臺城郭之状,将雨即见,名蜃楼,亦曰海市。”《老残游记》第一回:“大家住下,也就玩赏玩赏海市的虚情,蜃楼的幻相。”杨朔《海市》:“最奇的是海上偶然间出现的幻景,叫海市。”参见“海市蜃楼”。⒉海边城市。唐 鲍溶《采葛行》:“蛮女将来海市
- 7.
爵穴释义:城堞上的孔穴。 其大仅可容雀,故名。爵,通“雀”。
- 8.
赤城释义:⒈指帝王宫城,因城墙红色,故称。⒉山名。多以称土石色赤而状如城堞的山。在浙江省天台县北,为天台山南门。⒊传说中的仙境。
- 9.
遗堞释义:残存的城堞。
- 10.
鹊华释义:⒈月光。 清 李慈铭《月华清·秋末寄怀》词:“正鹊华红叶,待君题句。”清 张鸣珂《长亭怨慢·题王梦湘太守以慜柳泉选梦图》词:“薄暮,便移船载酒,试问鹊华何处。”⒉桥名。在 山东省 济南市 大明湖 南岸。清 朱彝尊《省方赋》:“桥号 鹊华,湖名 莲子,踰 歷下 之旧城,寻 介丘 之遗趾。”清 阮元《小沧浪笔谈》卷一:“鹊华 在北,惜为城堞所掩,歷山 在南,苍翠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