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康伯 康伯的意思
kāng

康伯

简体康伯
繁体
拼音kāng bó
注音ㄎㄤ ㄅㄛ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kāng,(1) 安宁。【例句】:康乐(lè )。康平。康宁。(2) 空,空虚。【组词】:萝卜康了。(3) 宽阔。【组词】:康庄。康衢(四通八达的大路)。(4) 无病。【组词】:康健。康复。康泰。健康。(5) 丰盛。【组词】:小康。康年。(6) 姓。

bǎi bó,(1) 兄弟排行次序。【例句】:伯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2) 父亲的哥哥。【组词】:伯伯。伯父。伯母。(3) 对父辈戚友的尊称。【组词】:老伯。世伯。(4)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组词】:伯爵。(5) 旧时对文章、道德足为表率者的尊称。【例句】:“海内文章伯”。(6) 姓。 ◎ 〔大伯子〕丈夫的大哥。 ◎ 古同“霸”,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

基本含义

指人身体健康、心境舒畅。

康伯的意思

康伯 [kāng bó]

1. 指后汉隐士韩康。康字伯休,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者三十余年。长安市妇孺皆知,后遁入霸陵山中隐居。见《后汉书·逸民传·韩康》。

3. 豆豉的一种。

康伯 引证解释

⒈ 指 后汉 隐士 韩康。康 字 伯休,常采药名山,卖于 长安市,口不二价者三十余年。 长安市 妇孺皆知,后遁入 霸陵山 中隐居。见《后汉书·逸民传·韩康》。

唐 李贺 《感讽》诗之四:“君平 久不反, 康伯 遁国路。”

⒉ 豆豉的一种。

《北堂书钞》卷一四六引《博物志》:“外国有豉法,以苦酒溲豆,暴令极燥,以麻油蒸讫,復暴三过,擣椒屑合之,中国谓之康伯。”


康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典要释义:⒈经常不变的准则、标准。《易·繫辞下》:“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韩康伯 注:“不可立定準也。”孔颖达 疏:“上下所易皆不同,是不可为典常要会也。”唐 元稹《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策·对》:“然臣所以上愚对,皆以指病陈术为典要。”清 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下:“‘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説,不可恃为典要。”周作人《一年的长进》:“以前我也自以为是有所知的,在古今的贤哲里找到一位师傅,便可以据为典要,造成一种主见,评量一切,这倒是很简易的办法。”⒉可靠的根据。清 袁枚《随园随笔·文人
    • 2.
      大演数释义:《易·繫辞下》:“大衍之数五十。”韩康伯 注引 王弼 曰:“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也。”后以“大演数”指天文历算之术。
    • 3.
      大衍释义:⒈《易·繫辞上》:“大衍之数五十。”韩康伯 注引 王弼 曰:“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也。”孔颖达 疏引 京房 云:“五十者谓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也。”后以大衍为五十的代称。清 赵翼《圣寿覃恩得拜绢绵米肉之赐恭记》诗之二:“运是太和春不老,数纔大衍日方中。”鲁迅《书信集·致台静农》:“但僕生长危邦,年逾大衍,天灾人祸,所见多矣。”⒉广大的沼泽地。《管子·七臣七主》:“春无杀伐,无割大陵,倮大衍。”尹知章 注:“倮谓焚烧,令荡然俱尽。”郭沫若 等集校:“洪颐煊 曰:‘倮当作僇。’王念孙 曰:‘僇即疁字也……
    • 4.
      失得释义:⒈失和得。指事之当否、成败、利弊、优劣等。《易·繫辞下》:“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韩康伯 注:“得其会则吉,乖其理则凶。”孔颖达 疏:“失则报之以凶,得则报之以吉。”《后汉书·陈蕃传》:“陛下宜採求失得,择从忠善。”宋 曾巩《永安县君李氏墓志铭》:“性有能否,行有失得。一当於理,士有不克。”《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遐叔 见了这般险路,叹道:‘万里投人,尚未知失得如何,却先受了许多惊恐!’”⒉特指弊病、失误。《后汉书·王符传》:“﹝ 王符 ﹞志意藴愤,乃隐居著书三十餘篇,以讥当时失得。”《资
    • 5.
      康伯释义:⒈指 后汉 隐士 韩康。 康 字 伯休,常采药名山,卖于 长安市,口不二价者三十余年。长安市 妇孺皆知,后遁入 霸陵山 中隐居。见《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唐 李贺《感讽》诗之四:“君平 久不反,康伯 遁国路。”⒉豆豉的一种。《北堂书钞》卷一四六引《博物志》:“外国有豉法,以苦酒溲豆,暴令极燥,以麻油蒸讫,復暴三过,擣椒屑合之,中国谓之康伯。”
    • 6.
      得二释义:⒈谓善于凭借正反两方面的条件,及时因势利导,以达目的。二,指阴、阳。亦具体指吉与凶、善与恶、得与失等。语本《易·繫辞下》:“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孔颖达疏:“贰,二也。谓吉凶二理,言《易》因自然吉凶二理以济民之行也。欲令趋吉而避凶,行善而不行恶也。”《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体三才之茂,践得二之机。”李善注:“子曰:‘知几其神乎!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而未尝復行。’韩康伯曰:‘在理则昧,造形则悟,颜子之分也,失之於几,故有不善,得之於二,不远而復,故知之未尝復行也。’”⒉
    • 7.
      思理释义:⒈思辨能力。 《晋书·戴若思传》:“思理足以研幽,才鉴足以辩物。”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庾道季 云:‘思理伦和,吾愧 康伯。’”⒉犹思致。才思情致。《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 王僧绰 ﹞好学,有思理,练悉朝典。”胡三省 注:“思理,犹言思致也。”清 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二:“昭代风雅,自不属此数公。若 刘伯 温之思理,高季迪 之韵度……絶壁孤騫,无可攀躡。”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拟播布美术意见书》:“可知美术云者,即用思理以美化天物之谓。”⒊犹构思。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 8.
      拄杖释义:⒈执持。三国 魏 曹操《陌上桑》:“食芝英,饮醴泉,拄杖桂枝佩秋兰。”⒉支撑着拐杖。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韩康伯 病,拄杖前庭消摇。”宋 苏轼《次韵参寥寄少游》:“当年步月来幽谷,拄杖穿云冒夕烟。”⒊手杖,拐杖。唐 钱起《题延州圣僧穴》诗:“四时树长书经叶,万岁巖悬拄杖籐。”宋 陆游《晚步江上》诗:“高柳阴中扶拄杖,平沙稳处据胡牀。”明 马愈《马氏日抄·憨皮袋》:“乃 贯休 所画 弥勒佛 像,横一拄杖挑皮袋於背,腰间曳一蕉扇。”鲁迅《故事新编·理水》:“‘禹 来治水,一定不成功,如果他是
    • 9.
      拾人牙慧释义:《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殷浩)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比喻抄袭或套用别人说过的话。牙慧即牙后慧,意即蹈袭别人的言论。
    • 10.
      推荡释义:⒈见“推盪”。⒉亦作“推荡”。推移。《易·繫辞上》“八卦相盪”三国 魏 韩康伯 注:“相推盪也。言运化之推移。”宋 王曾《有物混成赋》:“纵阴阳之推盪,我质难移。”⒊推动摇荡;振荡。《太平广记》卷一一○引 南朝 齐 王琰《冥祥记》:“观其鏁械,如觉缓解,有异於常,聊试推荡,摧然离体。”清 黄宗羲《钱圯轩七十寿序》:“近颇矜慎,而文亦波澜推盪。”清 陈其元《庸闲斋笔记·游泰西花园记》:“於疎篁密棘中,插鞦韆一架,上贯双緪,挽棠木小舟,中坐一少年客,洋人推荡以为戏。”郭沫若《女神·岸上》:“海湾中喧豗着的涛
    • 11.
      敦仁释义:仁厚。 语本《易·繫辞上》:“安土敦乎仁,故能爱。”韩康伯 注:“安土敦仁者,万物之情也。物顺其情,则仁功赡矣。”《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诸葛 敦仁,则天活物。”
    • 12.
      时物释义:⒈指一定时间内的事物。 《易·繫辞下》:“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韩康伯 注:“物,事也。”⒉应时的作物。《后汉书·章帝纪》:“宜助萌阳,以育时物。”⒊应时的食物。《三国志·吴志·孙晧传》“司空 孟仁 卒”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勃《吴录》:“﹝ 孟仁 ﹞每得时物,来以寄母。”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是月巷陌杂卖》:“是月时物,巷陌路口,桥门市井,皆卖大小米水饭、炙肉。”清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七:“乐氏 至孝,凡遇时物,必遣女踰岭餽其姑。”⒋时节景物。唐 杜甫《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诗:“操纸终
    • 13.
      简能释义:⒈《易·繫辞上》:“乾以易知,坤以简能。”韩康伯注:“天地之道,不为而善始,不劳而善成,故曰易简。”朱熹本义:“坤顺而静,凡其所能,皆从乎阳而不自作,故为以简而能成物。”后因以“简能”谓凡事简易则能完善。⒉考核才能。
    • 14.
      谈理释义:⒈谈 老庄 玄理。《晋书·殷仲堪传》:“其谈理与 韩康伯 齐名,士咸爱慕之。”《魏书·清河王怿传》:“博涉经史,兼综羣言,有文才,善谈理。”⒉谈说道理;评理。鲁迅《华盖集·十四年的“读经”》:“单是妄行的是可与论议的,故意妄行的却无须再与谈理。”
    • 15.
      贞胜释义:谓守正执一,则可以御万变而无不胜。《易·繫辞下》:“吉凶者,贞胜者也。”韩康伯 注:“贞者,正也,一也……万变虽殊,可以执一御也。”汉 王粲《神女赋》:“心交战而贞胜,乃回意而自絶。”宋 彭龟年《训巨箴·正》:“《易》有吉凶,惟以贞胜,万邪莫干,孰不听令。”清 王夫之《读通鉴论·唐武宗七》:“武宗 听道士 赵归真 之説而闢佛,以邪止邪,非贞胜之道,固也。”
    • 16.
      逆数释义:⒈犹预测。《易·说卦》:“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韩康伯 注:“作《易》以逆覩来事。”孔颖达 疏:“《易》之为用,人欲数知既往之事者,《易》则顺后而知之,人欲数知将来之事者,《易》则逆前而数之,是故圣人用此《易》道,以逆数知来事也。”⒉犹言倒数。谓由后向前、由下至上推算。宋 惠洪《冷斋夜话·梦迎五祖戒禅师》:“坡 曰:‘軾 年八九岁时,尝梦其身是僧,往来 陕 右。又先妣方孕时,梦一僧来託宿,记其頎然而眇一目。’云菴 惊曰:‘戒,陕 右人,而失一目,暮年弃 五祖 来游 高安,终於 大愚。’逆
    • 17.
      酷贫释义:极其贫困。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韩康伯 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宋 王谠《唐语林·赏誉》:“时 杭州 有 萧协律 悦,善画竹,家酷贫。”明 沉德符《野获编·礼部二·四贤妃从祀》:“永年 虽 浙 籍,与 文成 非一家,且虽名外戚,而实酷贫。”
    • 18.
      静专释义:贞静专一。语出《易·繫辞上》:“其静也专,其动也直。”韩康伯 注:“专,专一也。”唐 元稹《高允恭授侍御史知杂事制》:“允恭 始以儒家子能文入官……静专勤直,志行修明。”宋 曾巩《左仆射门下侍郎王珪追封三代并妻制·曾祖母尹氏追封燕国太夫人》:“具官某,曾祖母某氏,幽闲静专,躬蹈纯德。”《宋史·乐志十》:“功存内治,德协静专。”
    • 19.
      鼓物释义:《易·繫辞上》:“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韩康伯 注:“万物由之以化,故曰鼓万物也。”后以“鼓物”指使万物生长。
康伯是什么意思 康伯读音 怎么读 康伯,拼音是kāng bó,康伯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康伯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