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巍 [cuī wēi]
1. 形容山、建筑物等高大雄伟:高山崔巍。
崔巍 引证解释
⒈ 高峻,高大雄伟。
引《楚辞·东方朔<七谏·初放>》:“高山崔巍兮,水流汤汤。”
王逸 注:“崔巍,高貌。”
唐 杨炯 《青苔赋》:“灵山偃蹇,巨壁崔巍。”
《西游记》第三六回:“你看那里山势崔巍,须是要仔细提防,恐又有魔障侵身也。”
郭沫若 《武汉长江大桥》诗:“黄鹤楼 将要增加它的崔巍, 晴川阁 将要增加它的静美。”
⒉ 指高峻的山。
引清 陈维崧 《江城子·春雨新晴过吴城西禅寺次云臣南水赋》词:“千寻佛阁倚崔巍,眺 胥臺,漫生哀。”
国语词典
崔巍 [cuī wēi]
⒈ 高峻的样子。
引《楚辞·东方朔·七谏·初放》:「高山崔巍兮,水流汤汤。」
《文选·扬雄·甘泉赋》:「前殿崔巍兮,和氏玲珑。」
崔巍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巍峨释义: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雄伟:巍峨的群山。巍峨的天安门城楼。
- 2.
雄伟释义:⒈雄壮而伟大:气魄雄伟。雄伟的天安门。⒉魁梧;魁伟:身材雄伟。
- 3.
高大释义:⒈又高又大:高大的建筑。 身材高大。⒉(年岁)大(多见于早期白话):老夫年纪高大。
崔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凝阴释义:⒈指阴云。南朝 宋 谢灵运《撰征赋》:“视曾云之崔巍,聆悲飊之掩屑。弥昼夜以滞淫,怨凝阴之方结。望新晴於落日,起明光於躋月。”唐 张说《入海》诗之一:“乘桴入南海,海旷不可临。茫茫失方面,混混如凝阴。”宋 苏辙《贺雪御筵谢状》之二:“伏以近自频年,每愆时雪。圣心勤念,虽渊默以无言;天意密符,变凝阴而有作,飞花先自於宫闕,布润俄遍於寰瀛。”⒉阴凉之气。三国 魏 应璩《百一诗》之二:“室广致凝阴,臺高来积阳。”唐 许敬宗《奉和仪鸾殿早秋应制》诗:“高殿凝阴满,雕窗艳曲流。”⒊凝聚的阴气。清 戴名世《<儿易>
- 2.
崇山释义:⒈高山。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崇山矗矗,巃嵸崔巍。”晋 陆机《从军行》:“深谷邈无底,崇山鬱嵯峨。”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七章:“大地虽大,崇山大河虽多,深林邃谷虽奥,不数百年皆化为都邑焉。”⒉引申为崇高,巨大。《晋书·慕容垂载记》:“宜述修前规,终忠贞之节,奈何弃崇山之功,为此过举!”⒊山名。相传 舜 放 驩兜 之处。《书·舜典》:“流 共工 于 幽州,放 驩兜 于 崇山。”孔颖达 疏:“盖在 衡岭 之南也。”按,据 清 王夫之《孟子稗疏》、王鸣盛《蛾术编》卷四六,当在 唐 驩州 境内,泗城 之南
- 3.
崔巍释义:(山、建筑物)高大雄伟:群山崔巍。 殿阁崔巍。
- 4.
文豹释义:豹子。因其皮有斑文,故称。《庄子·山木》:“夫丰狐文豹,栖於山林,伏於巖穴,静也。”南朝 梁 江淹《石劫赋》:“比文豹而无恤,方珠蛤而自寧。”《新唐书·西域传下·康》:“开元 十五年,君 忽必多 献舞女、文豹。”宋 梅尧臣《题姑苏豹隐堂诗》:“青山崔巍藏古基,文豹不见空断碑。”明 陈汝元《金莲记·射策》:“千秋雾影飞文豹,三殿花香落锦袍。”
- 5.
熊虎释义:⒈熊与虎。 汉 张衡《西京赋》:“熊虎升而挐攫,猿狖超而高援。”三国 魏 阮籍《元父赋》:“崇陵崔巍,深溪峥嶸,美类不处,熊虎是生。”⒉指熊与虎的图案,古代旗帜上的徽识。因以借指旗帜。《周礼·春官·司常》:“熊虎为旗,鸟隼为旟。”唐 杜甫《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翠华卷飞雪,熊虎亘阡陌。”仇兆鳌 注:“熊虎,将士之旗。”唐 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吐谷浑》:“烈烈旆其旗,熊虎杂龙蛇。”⒊比喻凶猛,勇猛。《左传·宣公四年》:“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 若敖氏 矣。”《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 6.
矗矗释义:⒈高峻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於是乎崇山矗矗,巃嵸崔巍,深林巨木,崭巖嵾嵳。”南朝 宋 谢灵运《上留田行》:“循听一何矗矗。”《明史·外国传六·浡泥》:“矗矗高山,以镇王国。”清 钱谦益《王师二十四韵》:“丰碑并崇庙,矗矗夕阳西。”康有为《在桂林得佳石示桂中学者》诗:“桂山矗矗桂树直,神秀启闢必有先。”⒉重迭貌。宋 梅尧臣《依韵和孙都官河上写望》诗:“鱼腥矗矗桥边市,花暗深深竹里窗。”宋 司马光《夏夜》诗:“溽暑鬱不开,矗矗云万叠。”清 曹寅《望雨谣》:“海云矗矗吹龙风,玄芝倐变金芙蓉。”清
- 7.
脱皮掉肉释义:喻指卖命(老头子一辈为 小梁庄群众起早搭黑,脱皮掉肉奔波,哪天黑来不熬到鸡儿叫)。--崔巍等《爱与恨》
- 8.
霭郁释义:浓盛貌。 旧题 唐 柳宗元《龙城录·明皇梦游广寒宫》:“下视王城崔巍,但闻清香靄鬱。”
- 9.
鲸浪释义:犹巨浪。《五灯会元·天衣怀禅师法嗣·瑞岩子鸿禅师》:“大洋海里泛铁船,须弥 顶下飜鲸浪。”明 李东阳《徐州洪》诗:“胥 涛鲸浪中崔巍,百步九折势不回。”清 方文《赠杨总戎》诗:“幕府双开鲸浪伏,兵机独对鲤庭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