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外臣 外臣的意思
wàichén

外臣

简体外臣
繁体
拼音wài chén
注音ㄨㄞˋ ㄔㄣ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ài,(1) 与“内”、“里”相对。【组词】:外边。外因。里应(yìng )外合。外行(háng )。(2)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组词】:外国。外路(同“外地”)。外族。外省。外星人。(3) 指“外国”。【组词】:外域。外宾。外商。(4)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组词】:外公。外婆。外甥。(5) 称岳父母。【组词】:外父。外姑(岳母)。(6) 称丈夫。【例句】:外子(亦指非婚生之子)。(7) 关系疏远的。【组词】:外人。(8)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例句】:外号(绰号)。外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外传(zhuàn )。(9) 传统戏剧角色名。【组词】:外旦。外末。外净。

chén,(1) 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组词】:臣僚。臣子。臣服。君臣。(2) 官吏对君主的自称。【例句】:“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3) 古人谦称自己。(4) 古代指男性奴隶。【组词】:臣仆。臣虏。

基本含义

指国家中的官员或臣子背离忠诚,效忠外国势力,出卖国家利益。

外臣的意思

外臣 [wài chén]

1. 古诸侯国的士大夫对别国君主的自称。

[ (in ancient China) minister from a foreign state; ]

2. 古代指藩属。

[ vassal state; ]

3. 地方官吏。

[ local officials; ]

外臣 引证解释

⒈ 古诸侯国的士大夫对别国君主的自称。

《礼记·杂记上》:“﹝士﹞讣於他国之君,曰君之外臣某死。”
《仪礼·士相见礼》:“凡自称於君……他国之人,则曰外臣。”
《左传·成公三年》:“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 首(荀首 ), 首 其请於寡君,而以戮於宗,亦死且不朽。”

⒉ 犹藩臣。

《史记·匈奴列传》:“匈奴 新破,困,宜可使为外臣,朝请於边。”
《史记·西南夷列传》:“南越王 黄屋左纛,地东西万餘里,名为外臣,实一州主也。”
宋 陆游 《南唐书·元宗纪》:“三月,遣司空 孙晟 及礼部尚书 王崇质 使 周,削去帝号,奉表请为外臣,犹不许。”
清 唐甄 《潜书·用贤》:“犬戎 虽强虣,亦终为 周 之外臣。”

⒊ 方外之臣。指隐居不仕者。

《南齐书·明僧绍传》:“太祖 谓 庆符 曰:‘卿兄高尚其事,亦 尧 之外臣。朕虽不相接,有时通梦。’”
唐 任华 《寄李白》诗:“高歌大笑出关去,且向东山为外臣。”
金 元好问 《长寿新居》诗:“诗酒娱中岁,山林有外臣。”
明 李贽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后论》:“外臣者隐处之臣也。天下乱则贤人隐,故以外臣终焉。”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苏州 徐文靖 公, 明 季殉难。二子 昭文、贯时,俱守父志,不仕。 尤西堂 为 贯时 作传,其言‘少时美好,自称三十六帝外臣’。”

⒋ 指朝臣。与大内的宦官称内臣相对。参见“内臣”。

清 侯方域 《宦官论》:“今也,外臣不敢与闻内事,而中贵苛刻暴横民间。”
《红楼梦》第十八回:“此係正殿,外臣未敢擅拟。”


外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亲接释义:⒈亲近接待;接近。《后汉书·伏隆传》:“建武 二年,诣 怀 宫,光武 甚亲接之。”《后汉书·宦者传序》:“和帝 即祚幼弱,而 竇宪 兄弟专总权威,内外臣僚,莫由亲接,所与居者,唯阉宦而已。”⒉亲耳所闻,或亲眼所见。唐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郡督 马公 谓长史 李京之 ﹞曰:‘诸人之文,犹山无烟霞,春无草树。李白 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语,络绎间起,光明洞澈,句句动人。’此则故交 元丹 亲接斯议。”
    • 2.
      从舅释义:母亲的叔伯兄弟。 《尔雅·释亲》:“母之从父晜弟为从舅。”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钟会 是 荀济北 从舅。”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后娶》:“思鲁 从舅 殷外臣,博达之士也。”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从舅 唐仲俊,年八十五六,极康寧。”
    • 3.
      内嬖释义:⒈谓受君主宠爱。《左传·僖公十七年》:“齐侯 好内,多内宠,内嬖如夫人者六人。”⒉指受君主或达官贵人宠爱的人。《后汉书·皇甫规传》:“陛下八年之中,三断大狱,一除内嬖,再诛外臣。”李贤 注:“无德而宠曰嬖,谓废 邓皇后 也。”《明史·于孔兼传》:“陛下徇内嬖之情,而摇主鬯之器。”
    • 4.
      协意释义:⒈合成一种意义。宋 徐度《却扫编》卷中:“掌兵则忠果、雄勇、宣力;外臣则纯诚、顺化。每以二字协意,或造或因,取为美称。”⒉犹同心。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庆元二年戒饬场屋付叶翥已下御笔》:“惟赖卿辈协意悉心,精加衡鉴,网罗实才。”明 沉德符《野获编·日本》:“丁 为此谋,与勘事科臣 徐涵碧 者协意。”
    • 5.
      外情释义:⒈受外界事物触动而生之情。 晋 枣据《杂诗》:“引义割外情,内感实难忘。”《史记·乐书》“感於物而动,性之颂也”唐 张守节 正义:“其心虽静,感於外情,因物而动,是性之贪欲也。”⒉指宫廷外臣民的情绪。《新唐书·李石传》:“于时大臣新族死,岁苦寒,外情不安。帝曰:‘人心未舒何也?’石 曰:‘刑杀太甚,则致阴沴。’”⒊外国的情况。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欧 亚 交通,几五十年,而国人犹茫昧于外情。”⒋指与外人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小的媳妇,虽是懒惰娇痴,小的闺门也严谨,却不曾
    • 6.
      毗倚释义:亲近倚重。多指皇帝对大臣的信赖。《晋书·王祥传》:“詔曰:‘太保元老高行,朕所毗倚,以隆政道者也。’”唐 元稹《姚文寿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诰》:“忧服既除,庸功可奬,崇阶厚秩,兼以命之。无忘慎修,用副毗倚。”宋 王禹偁《拟陈王判开封府制》:“﹝尔﹞抚育我黎民,宣布我德化,卹惸独以惠,戢豪右以威,式观器能,以副毗倚。”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自近年坐镇畿皋,毗倚愈专,时艰愈棘,中外臣庶瞻仰愈切,而责备亦復愈丛。”
    • 7.
      畔逆释义:⒈背叛。畔,通“叛”。《史记·礼书》:“孝景 用其计,而六国畔逆,以 错 首名,天子诛 错 以解难。”《汉书·公孙弘传》:“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大臣奉职不称也。”《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八年》:“服顺者褒赏,畔逆者诛罚。”⒉有背叛行为的人。畔,通“叛”。《汉书·五行志上》:“出军行师,把旄杖鉞,誓士众,抗威武,所以征畔逆止暴乱也。”清 龙启瑞《论外臣书归书入例》:“晋 赵鞅 则身为畔逆,因 韩 魏 之援而得反国者也。”
    • 8.
      畿皋释义:京城附近的地区。代指京城。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 李合肥 ﹞自近年坐镇畿皋,毗倚愈专。时艰愈棘,中外臣庶瞻仰愈切,而责备亦復愈丛。”
    • 9.
      疑隙释义:亦作“疑隟”。 猜疑而生怨仇。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恭 始与 王建武 甚有情,后遇 袁悦 之间,遂致疑隟。”《晋书·荀晞传》:“初,越 疑 晞 与帝有谋,使游骑於 成皋 间,获 晞 使,果得詔令及朝廷书,遂大构疑隙。”《宋史·彭龟年传》:“自古人君处骨肉之间,多不与外臣谋,而与小人谋之,所以交鬭日深,疑隙日大。”
    • 10.
      省署释义:旧指中央官署。《新唐书·班宏传》:“右僕射 崔寧 署兵部侍郎 刘迺 为上下考,宏 不从,曰:‘今军在节度,虽有尺籍伍符,省署不校也。’”宋 陈师道《后山诗话》:“子美 怀 薛据 云:‘独当省署开文苑,兼泛沧浪学钓翁。’‘省署开文苑,沧浪忆钓翁。’据 之诗也。”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阁三·貂帽腰舆》:“京师冬日,例用貂皮煖耳,每遇沍寒,上普赐内外臣工,次日俱戴以廷谢。惟近来主上息止此詔,业已数年,百寮出入省署,殊以为苦,而进阁辅臣为甚。”
    • 11.
      穷岁释义:犹终年。一年到头。清 侯方域《宦官论》:“夫耳目所闻见,内侍之斥外臣者月常四五,而大璫之考核其属,穷岁不得一也。”
    • 12.
      臣寮释义:⒈同“臣僚”。宋 苏洵《议修礼书状》:“后闻臣寮上言,以为祖宗所行,不能无过差不经之事,欲尽芟去,无使存録。”《明史·邹缉弋谦等传赞》:“明 自 太祖 开基,广开言路,中外臣寮,建言不拘所职,草野微贱,奏章咸得上闻。”⒉犹僚属。唐 元稹《唐故开府仪同三司南阳郡王张公碑文》:“元和 之二年,润 帅 錡 求覲京师。既许之,不克覲。辱中贵人,杀其臣寮以令下。”
    • 13.
      臣工释义:群臣百官。《诗·周颂·臣工》:“嗟嗟臣工,敬尔在公。”毛 传:“工,官也。”郑玄 笺:“臣谓诸侯也。”宋 叶适《上光宗皇帝札子》:“臣伏覩寿皇圣帝在位二十八年,英武刚健,勤劳恭俭,整厉臣工,变移风俗。”清 刘大櫆《<吴青然诗集>序》:“萃九州之众,积四年之久,内外臣工,共所推荐得二百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议者归咎于臣工抚驭无方,以致酿成巨变,固也。”
    • 14.
      表臣释义:干练的外臣。
    • 15.
      迁叙释义:亦作“迁叙”。亦作“迁序”。谓旧时官吏根据考核劳绩而进行晋职或奖励。《晋书·傅玄传》:“《虞书》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是为九年之后乃有迁叙也。”《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臣愿覈考课之实,定迁序之制,则多端之吏息矣。”宋 曾巩《许安世都官员外郎制》:“徒隶佣役之人,典其废置,而时其迁序,主以郎吏,其选甚高。”宋 王闢之《渑水燕谈录·帝德》:“第令於本部中迁敍,乃以为太常太乐令。”明 史玄《旧京遗事》:“藩臬首领,法当得县令,某则从朝廷迁序外臣,但谨为奉职耳。”《明史·王科传》:“盐运官廉,当迁
    • 16.
      送票释义:明 制,内阁接到外臣奏章后,先草拟批示于票签上,然后连同奏章一并呈送皇帝朱笔批答,此谓“送票”。
    • 17.
      陨职释义:失职。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瞿稼轩论张江陵》:“凡民生国计,吏治边防,事事综覈,件件精明,自大臣以至小臣,自内臣以至外臣,澟澟救过不遑,陨职是惧。”

外臣(waich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外臣是什么意思 外臣读音 怎么读 外臣,拼音是wài chén,外臣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外臣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