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日 [kuàng rì]
1. 历时。
2. 耗费时日。
3. 犹终日。
5. 空缺的时候。
旷日 引证解释
⒈ 历时。
引《汉书·贾山传》:“﹝ 秦 ﹞为 阿房 之殿……使徒数十万人,旷日十年。”
⒉ 耗费时日。
引《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将军欲举倦獘之兵,顿之 燕 坚城之下……情见势屈,旷日粮竭,而弱 燕 不服, 齐 必距境以自彊也。”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旷日若彼,用力若此,岂非深固根蔕不拔之道乎?”
元 黄溍 《晚晴》诗:“旷日固所虞,聊兹息营营。”
⒊ 犹终日。
引《淮南子·原道训》:“夫临江而钓,旷日而不能盈罗。”
⒋ 空缺的时候。
引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读书法》:“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中,俟再读有所録补粘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日。”
国语词典
旷日 [kuàng rì]
⒈ 历时。
引《汉书·卷五一·贾山传》:「为阿房宫之殿……吏徒数十万人,旷日十年。」
⒉ 终日。
引《淮南子·原道》:「夫临江而钓,旷日而不能盈罗。」
⒊ 荒废时日。
引三国魏·曹冏〈六代论〉:「旷日若彼,用力若此,岂非深固根蒂不拔之道乎?」
旷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交争释义:⒈交相谏诤。 《吕氏春秋·贵当》:“主有失,皆交争証諫。”《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得旷日弥久,而周泽既渥,深计而不疑,交争而不罪。”⒉互相争论。《韩非子·八说》:“交争逆令谓之刚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夫上骄则恣,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却,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之立於 齐 危矣。”⒊互相争战。《史记·张仪列传》:“凡天下彊国,非 秦 而 楚,非 楚 而 秦,两国交争,其势不两立。”清 杭世骏《质疑》卷下:“迨至 楚 汉 交争,又不闻定制胜之策、建安民之略,唯区区以杀 沛公 为事。”⒋犹纷
- 2.
发师释义:派遣军队,出兵。《汉书·冯奉世传》:“今以万人分屯数处,虏见兵少,必不畏惧……故少发师而旷日,与一举而疾决,利害相万也。”《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帝蒙犯霜雪,虽发师旁县,人马席荐羈靽,皆有成贾,而贵不侵民,乐与官市。”
- 3.
旷日引月释义:引:迁延。历时长久。同“旷日引久”。
- 4.
旷日持久释义:荒废时日,长期拖延。《战国策·赵策四》:“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垒。” 旷:耽误。
- 5.
旷日离久释义:耗费时日,拖延很久。 犹言旷日持久。
- 6.
旷日经久释义:犹言旷日持久。
- 7.
旷日释义:⒈历时。《汉书·贾山传》:“﹝ 秦 ﹞为 阿房 之殿……使徒数十万人,旷日十年。”⒉耗费时日。《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将军欲举倦獘之兵,顿之 燕 坚城之下……情见势屈,旷日粮竭,而弱 燕 不服,齐 必距境以自彊也。”三国 魏 曹冏《六代论》:“旷日若彼,用力若此,岂非深固根蔕不拔之道乎?”元 黄溍《晚晴》诗:“旷日固所虞,聊兹息营营。”⒊犹终日。《淮南子·原道训》:“夫临江而钓,旷日而不能盈罗。”⒋空缺的时候。清 叶名沣《桥西杂记·读书法》:“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中,俟再读有所録补粘其处,随
- 8.
槃还释义:古代行礼时回旋揖让的动作。《淮南子·齐俗训》:“古者非不知繁升降槃还之礼也……以为旷日烦民而无所用。”
- 9.
毫牦释义:⒈兽尾毛。唐 陆龟蒙《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大可罩山岳,微堪析毫氂。”⒉同“毫釐”。喻极细微。《汉书·郊祀志下》:“旷日经年,靡有毫氂之验。”晋 葛洪《抱朴子·疾谬》:“故毫氂之失,有千里之差。”参见“毫釐”。《南齐书·文学传·祖冲之》:“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氂。”参见“毫釐”。
- 10.
肆夏释义:⒈古乐章名。 《周礼·春官·大司乐》:“王出入则令奏《王夏》,尸出入则令奏《肆夏》,牲出入则令奏《昭夏》。”郑玄 注:“三夏,皆乐章名。”《左传·襄公四年》:“穆叔 如 晋,报 知武子 之聘也,晋侯 享之。金奏《肆夏》之三,不拜。”《淮南子·齐俗训》:“古者非不知繁升降槃还之礼也,蹀《采齐》、《肆夏》之容也,以为旷日烦民而无所用,故制礼足以佐实喻意而已矣。”汉 扬雄《剧秦美新》:“式軨轩、旂旗以示之,扬和鸞、《肆夏》以节之。”⒉泛指宴饮、迎送宾客之乐。唐 王勃《乾元殿颂》序:“神禽率舞,光浮《肆夏》之轩;
- 11.
迟日旷久释义:犹言旷日持久。
- 12.
遗行释义:失检之行为;品德有缺点。《文选·宋玉<对楚王问>》:“楚襄王 问於 宋玉 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李善 注:“遗行,可遗弃之行也。”《史记·滑稽列传》:“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其故何也?”《魏书·文苑传·温子昇》:“杨遵彦 作《文德论》,以为古今辞人皆负才遗行,浇薄险忌,唯 邢子才、王元景、温子昇 彬彬有德素。”明 汤显祖《丘节母墓表》:“汝母无遗行以辱子,子亦无遗行以自辱。”王闿运《长沙攸县庆都龙君年七十六行状》:“尝见闻
旷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交争释义:⒈交相谏诤。 《吕氏春秋·贵当》:“主有失,皆交争証諫。”《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得旷日弥久,而周泽既渥,深计而不疑,交争而不罪。”⒉互相争论。《韩非子·八说》:“交争逆令谓之刚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夫上骄则恣,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却,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之立於 齐 危矣。”⒊互相争战。《史记·张仪列传》:“凡天下彊国,非 秦 而 楚,非 楚 而 秦,两国交争,其势不两立。”清 杭世骏《质疑》卷下:“迨至 楚 汉 交争,又不闻定制胜之策、建安民之略,唯区区以杀 沛公 为事。”⒋犹纷
- 2.
发师释义:派遣军队,出兵。《汉书·冯奉世传》:“今以万人分屯数处,虏见兵少,必不畏惧……故少发师而旷日,与一举而疾决,利害相万也。”《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帝蒙犯霜雪,虽发师旁县,人马席荐羈靽,皆有成贾,而贵不侵民,乐与官市。”
- 3.
旷日引月释义:引:迁延。历时长久。同“旷日引久”。
- 4.
旷日持久释义:荒废时日,长期拖延。《战国策·赵策四》:“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垒。” 旷:耽误。
- 5.
旷日离久释义:耗费时日,拖延很久。 犹言旷日持久。
- 6.
旷日经久释义:犹言旷日持久。
- 7.
旷日释义:⒈历时。《汉书·贾山传》:“﹝ 秦 ﹞为 阿房 之殿……使徒数十万人,旷日十年。”⒉耗费时日。《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将军欲举倦獘之兵,顿之 燕 坚城之下……情见势屈,旷日粮竭,而弱 燕 不服,齐 必距境以自彊也。”三国 魏 曹冏《六代论》:“旷日若彼,用力若此,岂非深固根蔕不拔之道乎?”元 黄溍《晚晴》诗:“旷日固所虞,聊兹息营营。”⒊犹终日。《淮南子·原道训》:“夫临江而钓,旷日而不能盈罗。”⒋空缺的时候。清 叶名沣《桥西杂记·读书法》:“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中,俟再读有所録补粘其处,随
- 8.
槃还释义:古代行礼时回旋揖让的动作。《淮南子·齐俗训》:“古者非不知繁升降槃还之礼也……以为旷日烦民而无所用。”
- 9.
毫牦释义:⒈兽尾毛。唐 陆龟蒙《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大可罩山岳,微堪析毫氂。”⒉同“毫釐”。喻极细微。《汉书·郊祀志下》:“旷日经年,靡有毫氂之验。”晋 葛洪《抱朴子·疾谬》:“故毫氂之失,有千里之差。”参见“毫釐”。《南齐书·文学传·祖冲之》:“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氂。”参见“毫釐”。
- 10.
肆夏释义:⒈古乐章名。 《周礼·春官·大司乐》:“王出入则令奏《王夏》,尸出入则令奏《肆夏》,牲出入则令奏《昭夏》。”郑玄 注:“三夏,皆乐章名。”《左传·襄公四年》:“穆叔 如 晋,报 知武子 之聘也,晋侯 享之。金奏《肆夏》之三,不拜。”《淮南子·齐俗训》:“古者非不知繁升降槃还之礼也,蹀《采齐》、《肆夏》之容也,以为旷日烦民而无所用,故制礼足以佐实喻意而已矣。”汉 扬雄《剧秦美新》:“式軨轩、旂旗以示之,扬和鸞、《肆夏》以节之。”⒉泛指宴饮、迎送宾客之乐。唐 王勃《乾元殿颂》序:“神禽率舞,光浮《肆夏》之轩;
- 11.
迟日旷久释义:犹言旷日持久。
- 12.
遗行释义:失检之行为;品德有缺点。《文选·宋玉<对楚王问>》:“楚襄王 问於 宋玉 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李善 注:“遗行,可遗弃之行也。”《史记·滑稽列传》:“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其故何也?”《魏书·文苑传·温子昇》:“杨遵彦 作《文德论》,以为古今辞人皆负才遗行,浇薄险忌,唯 邢子才、王元景、温子昇 彬彬有德素。”明 汤显祖《丘节母墓表》:“汝母无遗行以辱子,子亦无遗行以自辱。”王闿运《长沙攸县庆都龙君年七十六行状》:“尝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