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牧民 牧民的意思
mín

牧民

简体牧民
繁体
拼音mù mín
注音ㄇㄨˋ ㄇㄧㄣ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ù,(1) 放养牲口。【组词】:牧童。畜牧。牧场。放牧。游牧。牧民。牧歌。牧群。(2) 治。【例句】:牧民(治理人民)。(3) 古代治民之官。【组词】:州牧。

mín,(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组词】: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组词】:居民。民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组词】: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4) 某族的人。【组词】:汉民。回民。(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组词】:农民。渔民。(6) 非军事的。【组词】:民品。民航。(7) 同“苠”。

基本含义

指农民或牧民,也可指乡下人。

牧民的意思

牧民 [mù mín]

1. 放牧牲畜并以此为生的人。

[herdsman;]

牧民 引证解释

⒈ 治民。

《国语·鲁语上》:“且夫君也者,将牧民而正其邪者也,若君纵私回而弃民事,民旁有慝无由省之,益邪多矣。”
晋 葛洪 《抱朴子·百里》:“蒞政而政荒,牧民而民散。”
明 宋濂 《送王明府之官序》:“余闻昔 子游氏 之为 武城 也,以礼乐为教,而圣人喜之,此千载牧民之良法。”
清 姚鼐 《咏史》:“牧民岂谓非良干,伐畔何教震友邦。”

⒉ 指治民的官。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其郎吏学通一经,才任牧民,博士课试,擢其高第者亟用。”
《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我早登科甲,初任牧民,立心愿为好官。”

⒊ 牧区中以畜牧为主要职业的人。

降边 嘉措 《格桑梅朵》第二十章:“由于牧民一般不吃鱼,更不吃‘神湖’的鱼,所以这里的鱼根本不怕人。”
碧野 《雪路云程》:“我们的小汽车离开 蒙 族牧民居住的 和靖县 ……飞奔在依山傍河的新开辟的 乌库 公路上。”


国语词典

牧民 [mù mín]

⒈ 治理人民,管理民事。

《汉书·卷二三·刑法志》:「且夫牧民而道之以善者,吏也。」
汉·贾谊〈过秦论〉:「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

⒉ 以畜牧为生的人。


牧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仆骨释义:古代西北游牧民族 铁勒 部族之一。唐 贞观 二十一年以 僕骨 部置 金微都督府,隶 燕然都护符。以 僕固 为姓。《旧唐书·北狄传·铁勒》:“铁勒,本 匈奴 别种。自 突厥 强盛,铁勒 诸部分散,众渐寡弱。至 武德 初,有 薛延陀、契苾、迴紇、都播、骨利干、多览葛、僕骨 ……等,散在磧北。”
    • 2.
      儿版释义:北方游牧民族供婴儿躺卧的木板。
    • 3.
      兽害释义:野兽对人畜、庄稼等造成的祸害。 《新华半月刊》1959年第16期:“牧民把自己家里吃的辣椒面都拿了出来消灭兽害。”
    • 4.
      刃面释义:古代 突厥 等游牧民族的一种风俗。 有人死,亲属以刀割面,表示内心悲痛。《隋书·北狄传·突厥》:“有死者,停尸帐中,家人亲属多杀牛马而祭之,遶帐号呼,以刀划面,血泪交下,七度而止。”唐 王维《为王常侍祭沙陀鄯国夫人文》:“呜呼!降年不永,远日方临;寂矣高堂,饮珠含玉;哀哉贵女,刃面摧心!”
    • 5.
      力牧释义:传说为 黄帝 之臣。相传 黄帝 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羊数万群,寤而叹曰:“夫千钧之弩,异力能远者也;驱羊数万群,是能牧民为善者也。天下岂有姓 力 名 牧 者哉?”于是依占而求之,得 力牧 于大泽,用以为将。见 晋 皇甫谧《帝王世纪》。
    • 6.
      善岁释义:丰年。《管子·小问》:“牧民者厚收善岁,以充仓廪。”
    • 7.
      四维释义:⒈指礼、义、廉、耻四种道德。《管子·牧民》:“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古代统治者把礼、义、廉、耻四种道德看作治国的四个纲,故名。维:原指系物的大绳。⒉指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隅。也指四方或四方边境。
    • 8.
      塞人释义:指古代塞外的游牧民族。
    • 9.
      天牧释义:为天牧民者。指掌管政事的统治者。
    • 10.
      套绳释义:⒈牧民套牲口用的长绳,一端有一个活套。⒉带有钩子和套索钉的绳子,主要用于牵引炮车或把它系在前车上。
    • 11.
      套马杆释义:牧民套牲口用的长木杆,一头拴着用皮绳做的活套。也叫套马杆子。
    • 12.
      宏规释义:⒈宏伟的规模。汉 班固《西都赋》:“图皇基於亿载,度宏规而大起。”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明堂》:“开元 中,改明堂为听政殿,颇毁彻,而宏规不改。”《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御屏上山河一统皆图画,比及俺水泊三关也在范围。这的是帝王宏规。”清 曾国藩《江宁府学记》:“金陵 亦以时戡定。乃得就道家旧区,廓起宏规,崇祀至圣暨先贤先儒。”赵朴初《国庆颂》:“一声狮吼惊天,‘中国 人民站起!’上甘岭 外军威,三门峡 口宏规。”⒉伟大的典范。《后汉书·左周黄传论》:“吴祐、苏章、种暠、欒巴 牧民之良干,庞参、虞詡 将帅
    • 13.
      定居点释义:牧民、渔民等定居的地点。
    • 14.
      廉维释义:谓清廉的操守。语出《管子·牧民》:“国有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清 顾炎武《赠林处士古度》诗:“老者人所敬,于今乃贱之。临财但苟得,不復知廉维。”
    • 15.
      总要释义:⒈统领;总括。《荀子·哀公》:“是故其事大辨乎天地,明察乎日月,总要万物於风雨。”杨倞 注:“总要,犹统领也。”《大戴礼记·哀公问》:“总要万物,穆穆纯纯,其莫之能循。”《淮南子·本经训》:“晚世学者,不知道之所体一,德之所总要。”高诱 注:“总,凡也;要,约也。”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议对》:“公孙 之对,简而未博,然总要以约文,事切而情举。”⒉谓总揽政事。《元典章·户部一·职田》:“居总要者,政不亲民,惟风宪之司,牧民之官,职当任重。”⒊总归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如今你父亲是没了,
    • 16.
      旃帐释义:北方游牧民族所用的毡制帐篷。犹蒙古包。
    • 17.
      族夷释义:族灭。 《史记·田儋列传》:“高皇帝 迺詔卫尉 酈商 曰:‘齐王 田横 即至,人马从者敢动摇者致族夷!’”唐 李翱《准制祭伏波神文》:“无极 巧舌,伍奢 族夷。”《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以 辰州 刺史 裴虔通,隋煬帝 故人,特蒙宠任,而身为弑逆,虽时移事变,屡更赦令,幸免族夷,不可犹使牧民,乃下詔除名,流 驩州。”
    • 18.
      棚塞释义:指牧民居处之地。
    • 19.
      毡乡释义:亦作“氊乡”。指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所居的地区。因其以毡帐为居室,故称。
    • 20.
      毡城释义:亦作“氊城”。 古代 匈奴 等游牧民族所居毡帐集中地。多借称其王庭所在之处。

牧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仆骨释义:古代西北游牧民族 铁勒 部族之一。唐 贞观 二十一年以 僕骨 部置 金微都督府,隶 燕然都护符。以 僕固 为姓。《旧唐书·北狄传·铁勒》:“铁勒,本 匈奴 别种。自 突厥 强盛,铁勒 诸部分散,众渐寡弱。至 武德 初,有 薛延陀、契苾、迴紇、都播、骨利干、多览葛、僕骨 ……等,散在磧北。”
    • 2.
      儿版释义:北方游牧民族供婴儿躺卧的木板。
    • 3.
      兽害释义:野兽对人畜、庄稼等造成的祸害。 《新华半月刊》1959年第16期:“牧民把自己家里吃的辣椒面都拿了出来消灭兽害。”
    • 4.
      刃面释义:古代 突厥 等游牧民族的一种风俗。 有人死,亲属以刀割面,表示内心悲痛。《隋书·北狄传·突厥》:“有死者,停尸帐中,家人亲属多杀牛马而祭之,遶帐号呼,以刀划面,血泪交下,七度而止。”唐 王维《为王常侍祭沙陀鄯国夫人文》:“呜呼!降年不永,远日方临;寂矣高堂,饮珠含玉;哀哉贵女,刃面摧心!”
    • 5.
      力牧释义:传说为 黄帝 之臣。相传 黄帝 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羊数万群,寤而叹曰:“夫千钧之弩,异力能远者也;驱羊数万群,是能牧民为善者也。天下岂有姓 力 名 牧 者哉?”于是依占而求之,得 力牧 于大泽,用以为将。见 晋 皇甫谧《帝王世纪》。
    • 6.
      善岁释义:丰年。《管子·小问》:“牧民者厚收善岁,以充仓廪。”
    • 7.
      四维释义:⒈指礼、义、廉、耻四种道德。《管子·牧民》:“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古代统治者把礼、义、廉、耻四种道德看作治国的四个纲,故名。维:原指系物的大绳。⒉指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隅。也指四方或四方边境。
    • 8.
      塞人释义:指古代塞外的游牧民族。
    • 9.
      天牧释义:为天牧民者。指掌管政事的统治者。
    • 10.
      套绳释义:⒈牧民套牲口用的长绳,一端有一个活套。⒉带有钩子和套索钉的绳子,主要用于牵引炮车或把它系在前车上。
    • 11.
      套马杆释义:牧民套牲口用的长木杆,一头拴着用皮绳做的活套。也叫套马杆子。
    • 12.
      宏规释义:⒈宏伟的规模。汉 班固《西都赋》:“图皇基於亿载,度宏规而大起。”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明堂》:“开元 中,改明堂为听政殿,颇毁彻,而宏规不改。”《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御屏上山河一统皆图画,比及俺水泊三关也在范围。这的是帝王宏规。”清 曾国藩《江宁府学记》:“金陵 亦以时戡定。乃得就道家旧区,廓起宏规,崇祀至圣暨先贤先儒。”赵朴初《国庆颂》:“一声狮吼惊天,‘中国 人民站起!’上甘岭 外军威,三门峡 口宏规。”⒉伟大的典范。《后汉书·左周黄传论》:“吴祐、苏章、种暠、欒巴 牧民之良干,庞参、虞詡 将帅
    • 13.
      定居点释义:牧民、渔民等定居的地点。
    • 14.
      廉维释义:谓清廉的操守。语出《管子·牧民》:“国有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清 顾炎武《赠林处士古度》诗:“老者人所敬,于今乃贱之。临财但苟得,不復知廉维。”
    • 15.
      总要释义:⒈统领;总括。《荀子·哀公》:“是故其事大辨乎天地,明察乎日月,总要万物於风雨。”杨倞 注:“总要,犹统领也。”《大戴礼记·哀公问》:“总要万物,穆穆纯纯,其莫之能循。”《淮南子·本经训》:“晚世学者,不知道之所体一,德之所总要。”高诱 注:“总,凡也;要,约也。”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议对》:“公孙 之对,简而未博,然总要以约文,事切而情举。”⒉谓总揽政事。《元典章·户部一·职田》:“居总要者,政不亲民,惟风宪之司,牧民之官,职当任重。”⒊总归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如今你父亲是没了,
    • 16.
      旃帐释义:北方游牧民族所用的毡制帐篷。犹蒙古包。
    • 17.
      族夷释义:族灭。 《史记·田儋列传》:“高皇帝 迺詔卫尉 酈商 曰:‘齐王 田横 即至,人马从者敢动摇者致族夷!’”唐 李翱《准制祭伏波神文》:“无极 巧舌,伍奢 族夷。”《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以 辰州 刺史 裴虔通,隋煬帝 故人,特蒙宠任,而身为弑逆,虽时移事变,屡更赦令,幸免族夷,不可犹使牧民,乃下詔除名,流 驩州。”
    • 18.
      棚塞释义:指牧民居处之地。
    • 19.
      毡乡释义:亦作“氊乡”。指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所居的地区。因其以毡帐为居室,故称。
    • 20.
      毡城释义:亦作“氊城”。 古代 匈奴 等游牧民族所居毡帐集中地。多借称其王庭所在之处。

牧民造句

1.牧民们流动放牧,哪里有水和草就到哪里去。

2.悠扬的马头琴声,喷香的奶茶,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骏马在奔驰,牧民在歌唱,那草原上的小花、牛羊、骏马、牧人,构成了一幅极美的图画。

3.草原是白云的故乡,草原是牛羊的天堂,草原是牧民的家园。

4.牧民们驱赶着马群在草原上奔跑。

5.长期逐水草而居的牧民现多已定居。

6.牧羊犬能够帮助牧民管理羊群。

7.牧民们骑着骏马疾驰在草原上。

8.牧民眼巴巴地看着狼把小羊叼走了。

9.牧民们同暴风雪搏斗了两天两夜,终于保住了羊群。

10.牧民的直爽和好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1.我国内蒙古草原上的广大牧民民风强悍且淳朴,他们待人接物十分真诚朴实,对访客热忱接待及其友善。

12.牧民奋力拦截四散的惊马。

13.牧民拿出最好的米酒招待客人。

14.由于暴风雪的袭击,许多牧民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15.草原上的牧民缓缓挥动着手中的牧鞭,高声地唱起歌来。

牧民(mumi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牧民是什么意思 牧民读音 怎么读 牧民,拼音是mù mín,牧民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牧民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