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知 [qián zhī]
1. 预知;有预见;事先知道。《礼记·中庸》:“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禎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汉 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胥(伍子胥)为人少好於文,长习於武,文治拜国,武定天下,执纲守戾,蒙垢受耻,虽寃不争,能成大事。此前知之士,安可致耶?”宋 赵与时《宾退录》卷一:“《序》称 天祐 元年,金城 冯贄 取九世典籍,撮其膏髓,别为一书,庶兵火煨烬之后来者不至束手。今百书遂无存者,则 贄 可谓前知矣。”《红楼梦》第一一四回:“他背地里合我説,妙玉 怎么前知,怎么参禪悟道,如今他遭此大难,如何自己都不知道?”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中国驻日代办致柏林外部之电》:“德国 私人之参与战事,当为 德国 政府所前知。”
前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书阁释义:⒈收藏书籍的地方。 唐 杜审言《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之一:“海燕巢书阁,山鸡舞画楼。”宋 郭彖《睽车志》卷一:“初 霖 夜坐书阁,草定建请利便。”清 杜岕《警鼠》诗:“灯煤杂砚池,遗矢在书阁。”⒉書閤:同“书阁”。收藏书籍的地方。《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三年》:“及帝崩,继恩 白后至中书召 端,议所立。端 前知其谋,即紿 继恩,使入书閤检 太宗 先赐墨詔,遂锁之,亟入宫。”
- 2.
前知释义:预知;有预见;事先知道。《礼记·中庸》:“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禎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汉 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胥(伍子胥)为人少好於文,长习於武,文治拜国,武定天下,执纲守戾,蒙垢受耻,虽寃不争,能成大事。此前知之士,安可致耶?”宋 赵与时《宾退录》卷一:“《序》称 天祐 元年,金城 冯贄 取九世典籍,撮其膏髓,别为一书,庶兵火煨烬之后来者不至束手。今百书遂无存者,则 贄 可谓前知矣。”《红楼梦》第一一四回:“他背地里合我説,妙玉 怎么前知,怎么参禪悟道,如今他遭此大难,
- 3.
墨诏释义:皇帝亲笔书写的诏旨。《宋书·谢庄传》:“于时 世祖 出行,夜还,敕开门,庄 居守,以棨信或虚,执不奉旨,须墨詔乃开。”唐 元稹《上阳白发人》诗:“满怀墨詔求嬪御,走上高楼半酣醉。”《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三年》:“及帝崩,继恩 白后至中书召 端,议所立。端 前知其谋,即紿 继恩,使入书閤检 太宗 先赐墨詔,遂锁之,亟入宫。”
- 4.
果验释义:⒈应验。清 李渔《闲情偶寄·颐养·止身外不测之忧》:“不测之忧,其未发也,必先有兆。现乎蓍龟,动乎四体者,犹未必果验。”⒉谓果然得到验证。清 冯桂芬《上海果育堂记》:“水月禪师 有前知,见吾乡 虎埠塘 笙歌画舫彻夜不絶,嘆曰:‘百数十年后有大难,此其召之乎?’由今数之,果验。”
- 5.
禄命释义:⒈禄食命运。古代宿命论者谓人生的盛衰,祸福、寿夭、贵贱等均由天定。《史记·日者列传》:“夫卜者多言夸严以得人情,虚高人禄命以説人志。”汉 王充《论衡·解除》:“案天下人民夭寿贵贱皆有禄命。”三国 魏 曹丕《上留田行》:“禄命悬在苍天。”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楔子:“夫主京师禄命终,子母孤孀途路穷。”清 王逋《蚓庵琐语》:“﹝星士 方进 ﹞盖必别有异术,假禄命以神其説耳。”⒉指推算禄食命运。金 元好问《续夷坚志·王先生前知》:“阎 即学禄命,年五十,果丧明,而艺亦精。”元 谢应芳《辨惑论》:“禄命之书虽
- 6.
联第释义:⒈科举考试中数人同时及第。《新唐书·欧阳詹传》:“举进士,与 韩愈、李观、李絳、崔羣、王涯、冯宿、庾承宣 联第,皆天下选,时称‘龙虎榜’。”⒉指在各级考试中接连及第。清 侯方域《太常公家传》:“能前知二子皆列卿,然长者联第,次者当后十年。”
- 7.
配所释义:罪人流配之处。《唐律疏议·名例二·犯流应配》:“役满一年,及三年,或未满会赦,即於配所从户口例,课役同百姓。”宋 丁谓《丁晋公谈录》:“既已决了,便送配所。”《红楼梦》第一一九回:“且説 贾璉 先前知道 贾赦 病重,赶到配所,父子相见,痛哭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