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骈体文 骈体文的意思
piánwén

骈体文

简体骈体文
繁体駢體文
拼音pián tǐ wén
注音ㄆㄧㄢˊ ㄊㄧˇ ㄨㄣˊ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pián,(1) 两马并驾一车。【组词】:骈驰。(2) 两物并列,成双的,对偶的。【组词】:骈句。骈俪。骈文。骈体。骈枝。骈衍(并列相连)。

tǐ tī,(1) 〔体己〕❶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❷亲近的,如“体体话”,亦作“梯己”。

wén,(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组词】:灿若文锦。(2) 刺画花纹。【组词】:文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组词】: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组词】:文化。文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组词】:天文。水文。(7) 旧时指礼节仪式。【组词】: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组词】:文质彬彬。(9) 温和。【组词】:文火。文静。文雅。(10) 指非军事的。【组词】: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组词】:文言。文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组词】:文科。(13) 掩饰。【组词】:文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组词】:一文不名。(15) 姓。

基本含义

指文辞或文章的句子、词语使用繁琐冗长,不简练明确。

骈体文的意思

骈体文 [pián tǐ wén]

1. 见“骈体”。

骈体文 引证解释

⒈ 见“駢体”。


国语词典

骈体文 [pián tǐ wén]

⒈ 文体名。讲究句式、对偶,辞藻华丽,声律和谐及多用典故。其文体酝酿于东汉,盛行于南北朝。因其字句皆成对偶,故称为「骈体文」。相对于散文而言。

四六文


骈体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伐山语释义:指骈体文中引用的生僻典故。
    • 2.
      俳体释义:⒈骈体文。⒉即俳谐体。
    • 3.
      俳语释义:⒈戏笑嘲谑的言辞。⒉讲究对偶的骈体文字。
    • 4.
      俳赋释义:骈体赋,为六朝时通行的一种赋体,讲究骈偶声律,字句工巧,实际上是押韵的骈体文,如 鲍照 《芜城赋》、 江淹 《别赋》等。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夫俳赋尚辞而失於情,故读之者无兴起之妙趣,不可以言则矣。”
    • 5.
      冲场释义:⒈亦作“冲场”。戏曲名词。谓传奇剧本的第二折。冲场开头必有个长引子,引子唱完,继以诗词和骈体文的定场白,要以简单的语言,说明登场人物的身份、性格、坏境和当时的思想,并要酝酿全剧的精神,埋伏下全剧的重要节目。⒉方言。指人的外貌、仪表。
    • 6.
      双文释义:⒈宋钱惟演《苦热》诗:“赫日烘霞鬪晓光,双文桃簟碧牙牀。 ”明梅鼎祚《昆仑奴》第一折:“腰悬着百鍊鎚,胸挂着双文镜。”清陈维崧《水调歌头·咏美人秋千》词:“百丈同心綵索,一寸双文画板,风颭绣旗开。”⒉指骈体文。⒊指唐传奇小说人物崔莺莺。⒋借指美女。
    • 7.
      古文释义:⒈泛指文言文。⒉唐代韩愈、柳宗元等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体文的文风,提倡先秦和汉代所使用的散体的文言文,并把它叫做古文。⒊指春秋战国时期秦以外的六国文字,即东土文字。
    • 8.
      四六文释义:骈体文的一种。全篇多以四字六字相间为句,故名。形成于南朝,盛行于唐宋。由于偏重形式,追求词藻典故,好的作品不多。
    • 9.
      失粘释义:指做近体诗、骈体文平仄不调。
    • 10.
      敏博之学释义:骈体文之别称。
    • 11.
      枝对叶比释义:枝叶相对并列。比喻骈体文对偶句式。
    • 12.
      花判释义:⒈旧时官吏用骈体文写成的语带滑稽的判词。⒉引申为判决。⒊犹评判。
    • 13.
      转踏释义:宋 时歌舞表演形式的一种。 演出分为若干节,每节一诗一词,唱时伴以舞蹈。开演前有“勾队词”,大都用骈体文数句;表演结束后有“放队词”,大都是七绝一首。现存“转踏”曲词有《调笑集句》、郑仅《调笑》等。
    • 14.
      骈四俪六释义:骈:并列,对偶;俪:成双,成对。 指多用四字、六字句对偶排比的骈体文。
骈体文是什么意思 骈体文读音 怎么读 骈体文,拼音是pián tǐ wén,骈体文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骈体文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