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色 [cí sè]
1. 说的话和说话时的神态。
例辞色壮烈,众皆慨叹。——《晋书·祖逖传》
英[one's speech and facial expression;]
辞色 引证解释
⒈ 言辞和神色。
引《后汉书·独行传·陆续》:“续 虽见考苦毒,而辞色慷慨。”
《晋书·祖逖传》:“﹝ 逖 ﹞中流击楫而誓曰:‘ 祖逖 不能清中原而復济者,有如 大江 !’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公厅上论职事,或未免厉辞色,若盃酒閒,詎可无和气以相接?”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良久,司閽者曰:‘ 范爷 因公往 常州 去矣。’察其辞色,似有推托。”
⒉ 指温和的言语、态度。
引《魏书·崔游传》:“松柏 归款,引为主簿,稍以辞色诱之,兄弟俱至。”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奏对之际,无不假以辞色,善恶兼听,未尝峻折之也。”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一:“侍阿哥书房讲读,严正恪勤,於中贵不假辞色。”
国语词典
辞色 [cí sè]
⒈ 言语态度。
引《晋书·卷六二·祖逖传》:「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三国演义·第四一回》:「瑁遂与张允同至樊城,拜见曹操。瑁等辞色甚是谄佞。」
辞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假辞色释义:假,假借、借助。辞,言辞。色,颜色,这里指脸色。不假辞色,不借用另外的言辞和脸色,即用不加掩饰的表情和语气说话。一般用于不客气地指责某人某事,形容不给面子,不给好脸色。
- 2.
不露辞色释义:辞色:言辞神色。 不让心里的打算从话音和脸色上流露出来。形容说话沉着老练。
- 3.
将命释义:⒈奉命。《仪礼·聘礼》:“将命于朝。”郑玄 注:“将,犹奉也。”《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元年》:“凡使人以和为贵,勿迭相矜夸,见於辞色,失将命之体也。”胡三省 注:“奉命而行,谓之将命。”⒉传命。《论语·宪问》:“童子将命。”朱熹 集注:“将命,谓传宾主之言。”宋 司马光《与王介甫书》:“光 居常无事,不敢涉两府之门,以是久不得通名於将命者。”
- 4.
峻折释义:⒈陡峭曲折。 宋 余靖《西山行程记》:“行二十里,有 梅岭,山岭峻折。”⒉严加斥责。《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奏对之际,无不假以辞色,善恶兼听,未尝峻折之也。”
- 5.
恩借释义:谓帝、后给予的恩惠和宽容。《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承事 阴后,夙夜战兢,接抚同列,常克己以下之,虽宫人隶役,皆加恩借。”《资治通鉴·汉和帝永元十四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既有以恩之,又假借以辞色。”
- 6.
抗厉释义:⒈高尚严正。 《东观汉记·逢萌传》:“少有大节,志意抗厉。”三国 魏 刘劭《人物志·材理》:“抗厉之人,不能迴挠。”清 周亮工《盛此公哭金冶王》诗:“其人抗厉希古,不可一世。”⒉声音高亢,容色严厉。唐 刘餗《隋唐嘉话》卷上:“卫公 始困於贫贱,因过 华山庙,诉於神,且请告以位宦所至。辞色抗厉,观者异之。”《资治通鉴·梁敬帝太平元年》:“﹝ 于谨 ﹞辞色抗厉,众皆悚动。”胡三省 注:“抗厉,举声高亢且正色严厉也。”⒊振奋。《后汉书·窦融传》:“今 关 东盗贼已定,大兵今当悉西,将军其抗厉威武,以应期会。”
- 7.
渡江楫释义:《晋书·祖逖传》:“帝乃以 逖 为奋威将军、豫州 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鎧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餘家渡 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 不能清中原而復济者,有如 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嘆。”后以为出征宣誓的典故。
- 8.
痴汉释义:⒈亦作“痴汉”。愚蠢之人;笨蛋。《北史·裴谒之传》:“文宣 末年昏纵,朝臣罕有言者。謁之 上书正諫,言甚切直,文宣 将杀之,白刃临颈,謁之 辞色不变。帝曰:‘痴汉,何敢如此!’”宋 陆游《共语》诗:“黄金已作飞烟去,痴汉终身守药罏。”《水浒传》第五回:“智深 大笑道:‘太公,你也是个痴汉,既然不两相情愿,如何招赘做个女婿?’”⒉谓真挚的人。梁启超《明季第一重要人物袁崇焕》:“程氏 又评 袁督师 之为人曰,举世皆巧人,而 袁公 一大痴汉也。”
- 9.
盛色释义:⒈谓言辞、神色严厉。 汉 桓宽《盐铁论·箴石》:“若夫剑客论,博奕辩,盛色而相苏,立权以不相假,使有司不能取贤良之议,而贤良文学被不逊之名,窃为诸生不取也。”王利器 校注:“杨 注云:‘苏读曰傃。傃,向也,谓相向格鬭也。’此‘盛色而相傃’,亦谓盛其辞色而相向辩难也。”⒉纯正的颜色。汉 班固《白虎通·绋冕》:“朱赤者,盛色也,是以圣人法之,用为紼服,为百王不易也。”⒊指多美色。《汉书·贾捐之传》:“夫后宫盛色,则贤者隐处。”⒋美好的容色。唐 李白《去妇词》:“幽闺多怨思,盛色无十年。”
- 10.
稍降辞色释义:稍降辞色指略微把话说得柔和一些,把脸色放温和一些。
- 11.
虚位释义:⒈空的坐位。 唐 韦应物《出还》诗:“入室掩无光,衔哀写虚位。”《旧唐书·李勉传》:“以名士 李巡、张参 为判官,卒於幕,三岁之内,每遇宴饮,必设虚位於筵次,陈膳执酹,辞色悽惻,论者美之。”⒉空着的职位;有名无实的职位。《汉书·诸侯王表》:“﹝ 周 朝﹞歷载八百餘年,数极德尽,既於王 赧,降为庶人,用天年终。号位已絶於天下,尚犹枝叶相持,莫得居其虚位,海内无主,三十餘年。”《南史·茹法亮传》:“文度 为外监,专制兵权,领军将军守虚位而已。”唐 韩愈《天星送杨凝郎中贺正》诗:“侍从近臣有虚位,公今此去归何时
- 12.
言面释义:⒈晤谈,见面交谈。 晋 王羲之《十七帖》二:“无缘言面为叹。”南朝 宋 颜延之《吊张茂度书》:“言面以来,便申忘年之好。”《南齐书·张敬儿传》:“自尔已来,与足下言面殆絶。”⒉犹辞色。唐 韩愈《送殷员外序》:“今子使万里外国,独无几微生於言面,岂不真知轻重大丈夫哉!”
- 13.
辞色释义:说的话和说话时的态度:不假辞色。 欣喜之情,形于辞色。
- 14.
风光好释义:⒈词牌名。宋 陶穀 使 南唐,自恃为上国使者,辞色毅然不可犯。韩熙载 乃命妓 秦弱兰 佯为驿卒女,穀 与相昵,并作《风光好》词赠之。后 穀 于 后主 席上辞色如前,乃命 弱兰 歌此词,穀 即日窘归。见 宋 郑文宝《南唐近事》。参阅 宋 沉辽《云巢编》。穀 词双调三十六字,平韵。⒉曲牌名。属南曲羽调。字句格律与词牌同。用作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