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假形 假形的意思
jiǎxíng

假形

简体假形
繁体
拼音jiǎ xíng
注音ㄐㄧㄚˇ ㄒㄧㄥ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iǎ jià,(1) 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组词】:假山。假话。假冒。假释。假死。虚假。真假。弄虚作假。(2) 借用,利用。【组词】:假借。假货。假道(借路)。假手(利用他人为自己办事)。假公济私。不假思索(用不着想)。(3) 〔假名〕日本文所用的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称“片假假”,草书称“平假假”。(4) 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组词】:假设。假使。假令。假如。假若。 ◎ 照规定或经请求批准暂时离开工作或学习场所。【组词】:假日。假条。病假。

xíng,(1) 实体。【例句】:形仪(体态仪表)。形体。形貌。形容。形骸。形单影只。形影相吊。(2) 样子。【组词】:形状。形式。形态。形迹。地形。情形。(3) 表现。【组词】:形诸笔墨。喜形于色。(4) 对照,比较。【组词】:相形见绌。(5) 状况,地势。【组词】:形势。(6) 古同“型”,模子。(7) 古同“刑”,刑罚。

基本含义

假扮成另一种形象或者伪装自己

假形的意思

假形 [jiǎ xíng]

1. 托身;化身。

假形 引证解释

⒈ 托身;化身。

汉 牟融 《理惑论》:“盖闻佛化之为状也,积累道德,数千亿载,不可纪记。然临得佛时,生於 天竺,假形於 白净王 夫人。昼寝,梦乘白象,身有六牙,欣然悦之,遂感而孕。”
唐 梁肃 《圯桥石表铭》:“厥有 黄石,假形为人,告謨 留侯,夷 项 灭 秦。”


假形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告劄释义:即告身。宋 李纲《与吕安老提刑书》:“空名告札,昨 荆 广 宣司初不曾申请降到,惟有 韩京 缴到数道。”《警世通言·皂角林大王假形》:“大尹再三不决,猛省思量:‘有告札文凭是真的。’”参见“告身”。
    • 2.
      恶物释义:⒈怪物。《左传·文公十八年》:“好行凶德,丑类恶物。”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二:“其气中有恶物,不见其形,其似有声,如有所投击。内中木则折,中人则害,土俗号为‘鬼弹’。”明 刘基《郁离子·蛇蝎》:“故见恶物而曲为之容,私於其身为之,而不顾其为人之害,其操心之不仁可见。”《警世通言·皂角林大王假形》:“夜叉揭开盒盖,去那殿角头叫恶物过来。只见一件东西,似龙无角,似虎有鳞,入於盒内。”⒉坏的事情。《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死,恶物也。好物,乐也;恶物,哀也。”
    • 3.
      次后释义:以后;后来。元 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二十年前,敬德 佐於 定阳王 刘武周 手下为将,次后降 唐 去了。”《水浒传》第十六回:“次后 吴用 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警世通言·皂角林大王假形》:“再理 又射了一箭,次后无事。”《红楼梦》第十九回:“次日清晨,袭人 起来……先时还扎挣的住,次后捱不住,只要睡,因而和衣躺在炕上。”
    • 4.
      皂角释义:亦作“皁角”。即皂荚。宋 孔平仲《晚兴》诗:“皁角芽已长,瑞香花欲吐。”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我打扮着等他。皂角也使过两个也,水也换了两桶也。”《警世通言·皂角林大王假形》:“离县九里有座庙,唤做 皂角林大王庙,庙前有两株皂角树,多年结成皂角,无人敢动。”丁玲《法网》二:“棕板刷子用力的在一些脏布片上擦着,一些灰色的、蓝色的、黑色的衣服,在皂角的泡沫里,便稍稍变得干净了一点。”参见“皂荚”。
    • 5.
      追官勒停释义:指追回官衔,勒令停职。 《宋史·理宗纪一》:“李全 之叛,淮东 提刑司检法 吴澄 等出 泰州 城謁贼,各追官勒停。”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二》:“熙寧 三年敕:‘今后官员失入死罪,一人追官勒停,二人除名,三人除名编管。’”《警世通言·皂角林大王假形》:“降了三个圣旨:第一 开封府 问官追官勒停。”

假形(jiax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假形是什么意思 假形读音 怎么读 假形,拼音是jiǎ xíng,假形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假形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