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佃科释义:官田收租的章程。
- 2.
催科释义:催收租税。租税有科条法规,故称。
- 3.
养廉地释义:清 制,对官吏除发常俸外,另给恩俸名曰“养廉”;或划给土地,以供收租,名曰“养廉地”。
- 4.
分封制释义: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周灭商和东征以后,将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给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君位世袭,在其封国内 拥有统治权,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战国时分封的诸侯不世袭,只有征税权。秦 统一六国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汉初兼采之。七国之乱平定后,封国官吏全由中央任免,只征 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制,其性质已不相同。
- 5.
国租释义:⒈封地的田赋。⒉指官吏的职田所收租税。
- 6.
官田释义:⒈公田的一种。⒉国家控制的无主荒地。⒊属官府或皇室所有,私人耕种、官府收租的田地。
- 7.
寄庄释义:我国封建社会中地主在本籍以外置备土地,设庄收租,谓之寄庄。 明 至 清 代前期,地主为逃避差徭,多在他处买田立庄;或假借外地官僚名义在本地设立田庄。陈子壮 辑《昭代经济言》卷三载 明 唐龙《均田役疏》:“江西 有等巨室,平时置买田产,遇造册时……有暗袭京官方面进士、举人脚色捏作寄庄者。在册不过纸上之捏,在户尤皆空中之影。”《清文献通考·田赋三》引 雍正 七年谕:“直省 有寄庄寄粮之弊,悉令改正。先是 直隶 地方,有寄庄寄粮之名,往往地寄此处,粮寄他处。”
- 8.
库平释义:旧 中国 部库征收租税、出纳银两所用的衡量标准。 清 康熙 时制定。光绪 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规定库平为权衡的标准,库平一两等于301克。《清史稿·食货志五》:“光绪 十四年,张之洞 督 粤,始用机器如式试铸(银元),李鸿章 继任续成之,文曰‘光绪 元宝,库平七钱二分,广东省 造’,幕绞龙。”
- 9.
征租释义:征收租税。
- 10.
徵租释义:征收租税。 《北齐书·苏琼传》:“州计户徵租,復欲推其贷粟。”唐 韩愈《嗟哉董生行》:“爵禄不及门,门外惟有吏,日来徵租更索钱。”宋 陆游《野兴》诗之二:“敲门唯有徵租吏,好事元无送米僧。”
- 11.
概量释义:⒈概和斗斛等量器。《新唐书·叛臣传上·梁崇义》:“﹝ 梁崇义 ﹞以概量业於市,力能舒鉤。”《宋史·理宗纪二》:“诸路和糴给时直,平概量,毋科抑,申严收租苛取之禁。”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富人﹞徵集僕隶,陈设概量……今拟以歷年积粟,尽贷乡邻。”⒉比喻衡量事物的标准。汉 荀悦《申鉴·时事》:“谁毁谁誉,誉其有试者,万事之概量也。”黄省曾 注:“言考试品贤能之虚实,犹概量较米粟之多寡也。”⒊用量器来确定谷物的多少。《宣和遗事》后集:“比来州县受纳租税,务加概量,以规出剩,可令禁止。”
- 12.
治驼致死释义:催收租税。
- 13.
田部吏释义:古时征收田赋的官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奢 者,赵 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 平原君 家不肯出租,奢 以法治之,杀 平原君 用事者九人。”《资治通鉴·周赧王四十四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田部吏,部收田之租税者也。”
- 14.
租子释义:地租:交租子。收租子。
- 15.
籍税释义:征收租税。
- 16.
老甲鱼释义:方言。詈词。用于对男性老人。洪深《五奎桥》:“前年 周乡绅 这只老甲鱼,下乡来收租,偶然看见我,倒说我长得好看,转起歪念头来,要想讨我做姨太太,竟托替他家看祠堂的 谢先生 来说媒。”
- 17.
讨租释义:催收租金。多指田租。
- 18.
赡田释义:赡养家口的田地。 明 郑仲夔《耳新·正气》:“至庶妹母奉事吾有年,当足其衣食,拨与赡田收租以给之。”《明史·潞王翊鏐传》:“翊鏐 居藩,多请赡田、食盐,无不应者。”
- 19.
起租释义:收租。
- 20.
还租释义:交租。 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十》:“农夫终岁勤动,还租之后,不彀二三月饭米,即望来岁麦熟,以为种田资本。”清 柯悟迟《漏网喁鱼集》:“﹝ 咸丰 二年﹞农民盟约,还租祗有五分,否则全欠,业主俯就。”清 陆筠《海角续编》:“佃户以为业经完粮,咸不愿还租,是年业户收租皆有名无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