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赋调 赋调的意思
diào

赋调

简体赋调
繁体賦調
拼音fù diào
注音ㄈㄨˋ ㄉㄧ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ù,(1) 旧指田地税。【组词】:田赋。赋税。(2)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3) 念诗或作诗。【组词】:登高赋诗。(4) 给予,亦特指生成的资质。【组词】:赋予。赋有。天赋。禀赋。(5) 古同“敷”,铺陈,分布。

diào tiáo zhōu, ◎ 朝,早晨。【例句】:《广韵·平尤》:“调,朝也。”

基本含义

指作文或文章的体裁或风格。

赋调的意思

赋调 [fù diào]

1. 赋税。调为古代税收的一种。

赋调 引证解释

⒈ 赋税。调为古代税收的一种。

《后汉书·刘虞传》:“旧 幽 部应接荒外,资费甚广,岁常割 青 冀 赋调二亿有餘,以给足之。”
宋 苏轼 《徐州谢奖谕表》:“既蠲免其赋调,又饮食其饥寒。”
清 叶廷琯 《吹网录·三河县辽碑》:“户版颇多,赋调益大。”


赋调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傜役释义:亦作“傜伇”。 古代官方规定的平民(主要是农民)成年男子在一定时期内或特殊情况下所承担的一定数量的无偿社会劳动。一般有力役、军役和杂役。历代以来,名目繁多,办法苛严。汉 王符《潜夫论·实边》:“此均苦乐、平傜伇、充边境、安中国之要术也。”《南史·循吏传序》:“继以昏乱,政以羣孽,赋调云起,傜役无度。”《新唐书·来济传》:“省傜役,驭下之宜也。”《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十二年》:“是时,天下安平,人无傜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
    • 2.
      左藏释义:古代国库之一,以其在左方,故称左藏。晋 有左右藏令,属少府。北齐、隋 属太府寺。唐 代左藏掌钱帛、杂彩、天下赋调。宋 初诸州贡赋均输左藏。南宋 又设左藏南库。元 代禁中左藏掌收支常课和买纱罗布绢等物。宋 高承《事物纪原·东西使班·左藏》:“《通典》曰:汉 有中藏。晋 有左右藏…… 唐 有左藏库。《百官志》曰:左藏,晋 始有之也。《东京记》曰:国初止一库,兴国 二年分三库,曰钱币、金银、匹帛。淳化 三年,分置左右,右纳左给凡六库。四年废右,分左藏库为四库,曰钱金银,曰丝緜,曰生白匹帛,曰杂色匹帛。祥符 二年
    • 3.
      监閲释义:察看。 《北史·尒朱兆传》:“停 洛 旬餘,先令卫送 庄帝 於 晋阳,兆 后於 河梁 监閲财货。”《旧唐书·职官志三》:“太府寺……凡天下赋调,先於输场简其合尺度觔两者,卿及御史监閲,然后纳于库藏。”
    • 4.
      边馈释义:犹边饷。《宋史·李谘传》:“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餽如故。”
    • 5.
      逋违释义:⒈谓不守法令。 《周书·儒林传·乐逊》:“顷承 魏 之衰政,人习逋违。”⒉拖欠不交。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其州县赋调,积有逋违。乃稽诸版籍,通校大数八年之赋,举空名以歛之。”
    • 6.
      预借释义:⒈指官府向民间预先借支各种赋税。宋 代成为加税之一。《新五代史·唐神闵敬皇后刘氏传》:“同光 三年秋大水,两河 之民,流徙道路,京师赋调不充,六军之士,往往殍踣,乃预借明年夏、秋租税。”宋 叶适《彭子復墓志铭》:“子復 又自减郡之凡费,然后戢预借,宽省限,商税止取正钱。”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二章第八节:“预借--官府经常预借民间各种赋税,实际上是提前征税。预借的项目有工税、免役钱、坊场课利钱和卖田宅契税钱等。”⒉指预支谷物、俸钱等。宋 叶适《高永州墓志铭》:“善以简静拊瘠薄,有銖黍便民事
    • 7.
      驿传释义:传舍;驿站。 为我国历代封建政府供官员往来和递送公文用的交通机构,又为封建制度下对平民的一种徭役。清 末举办邮局后始废除。明 张居正《请蠲积逋以安民生疏》:“邇年以来,仰荷圣慈,軫念元元,加意周卹,查驛传,减徭编,省冗员,惩贪墨。”《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二年》:“蒙古 始置仓廩,立驛传,命 河北 汉 民以户计出赋调,耶律楚材 主之。”

赋调(fudi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赋调是什么意思 赋调读音 怎么读 赋调,拼音是fù diào,赋调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赋调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