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 [tóng shān]
1. 蕴藏、出产铜矿的山。
3. 指金钱;钱库。
铜山 引证解释
⒈ 蕴藏、出产铜矿的山。
引《史记·佞幸列传》:“﹝ 文帝 ﹞於是赐 邓通 蜀 严道 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
唐 罗隐 《后雪赋》:“至若涨盐池之水,屹铜山之巔,触类而生,不可殫言。”
清 吴伟业 《赠陆生》诗:“铜山一旦拉然崩,却笑 黔娄 此中死。”
⒉ 指金钱;钱库。
引清 唐孙华 《时世公子行》:“铜山恨不移屋底,錙銖计算争锥刀。”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呆官》:“眷恋铜山,徘徊阿堵。”
清 洪楝园 《后南柯·辞职》:“作清官不愿铜山大,作贜官须把黎民刮。”
国语词典
铜山 [tóng shān]
⒈ 产铜的矿山。
引《史记·卷一〇六·吴王濞传》:「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
近宝穴
铜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大彭释义:⒈古国名。在今江苏铜山县,县西有大彭山。⒉指彭祖。相传其寿八百岁。⒊复姓。
- 2.
宝饵释义:指所谓长生不老药。南朝 宋 鲍照《过铜山掘黄精》诗:“宝饵缓童年,命药驻衰历。”
- 3.
戏马台释义:⒈古迹名。在江苏省铜山县南。即项羽凉马台。⒉古迹名。在河北临漳县西。又名阅马台。⒊古迹名。在江苏省江都县。台下有路,名玉钩斜,是隋代埋葬宫女的地方。见《嘉庆一统志·扬州府二》。
- 4.
望谼亭释义:古亭名。在今 江苏省 铜山县。
- 5.
楚王山释义:山名。 原名 同孝山。在今 徐州市 铜山县 境。因 汉 楚元王 刘交 葬此而得名。相传山上有 霸王 项羽 的点将台,俗又称 霸王山。宋 苏轼《送蜀人张师厚赴殿试》诗之一:“断岭不遮西望眼,送君直过 楚王山。”参阅《后汉书·郡国志三》“彭城”刘昭 注引《北征记》。
- 6.
玉钩斜释义:⒈亦作“玉钩斜”。亦作“玉勾斜”。古代著名游宴地。在今 江苏 铜山县 南。《太平广记》卷二○四引《桂苑丛谈》:“咸通 中,丞相 李尉 拜端揆日,自 大梁 移镇 淮海 ……一旦,命於 戏马亭 西,连 玉钩斜 道,开剏池沼,搆葺亭臺。挥斤既毕,号曰‘赏心’。”周实丹《秋虫》:“秋雨衰梧金井畔,荒烟野蔓 玉钩斜。”亦省作“玉鉤”。宋 苏轼《与舒教授张山人参寥帅同游戏马台》诗之一:“路失 玉鉤 芳草合,林亡白鹤古泉清。”⒉古代著名游宴地。在 江苏 江都县 境,相传为 隋炀帝 葬宫人处。后泛指葬宫人处。宋 陈师道《
- 7.
老濞释义:指 西汉 吴王 刘濞。《史记·吴王濞列传》载:吴 有铜山,濞 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景帝 前三年,濞 与 楚 赵 等国发兵反 汉,兵败自杀,时年六十二。后因以“老濞”称之。唐 杜牧《杜秋娘》诗:“老濞 即山铸,后庭千双眉;秋 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宋 苏轼《於潜女》诗:“老濞 宫粧传父祖,至今遗民悲故主。”
- 8.
试剑石释义:⒈石名。在 江苏省 苏州市 虎丘。传说 秦王 或 吴王 试剑于此。见 宋 范成大《吴郡志·虎邱》。⒉石名。在 江苏省 镇江市 北固山。相传 三国 时 孙权、刘备 试剑于此。⒊石名。在 江苏省 铜山县 东南 汉高祖庙,宋 苏轼 有铭。⒋石名。在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林市 伏波山 还珠洞(也称 伏波岩)内,相传 汉 马援 试剑于此。⒌石名。在 湖北省 鄂州市 鄂城 西山(即 樊山)上,相传 三国 孙权 试剑于此。⒍石名。在 湖南省 平江县 东 道岩山 上,相传 许旌阳 试剑于此。
- 9.
调马释义:⒈驯调马匹。 唐 李端《赠郭驸马》诗之二:“新开金埒看调马,旧赐铜山许铸钱。”唐 李洞《秋宿梓州牛头寺》诗:“石室僧调马,银河客问牛。”⒉征发马匹。《后汉书·灵帝纪》:“﹝ 光和 ﹞四年春正月,初置 騄驥厩 丞,领受郡国调马。”李贤 注:“调,谓徵发也。”
- 10.
赤立释义:⒈赤裸而立,无所遮饰。唐 韩愈《元和圣德诗》:“解脱挛索,夹以砧斧。婉婉弱子,赤立傴僂。牵头曳足,先断腰膂。”金 元好问《游黄华山》诗:“是时气节已三月,山木赤立无春容。”清 王太岳《铜山吟》:“晨朝集洞口,赤立褫衣裙。”⒉空无所有。形容穷困之极。唐 韩愈《郓州溪堂诗》序:“公私扫地赤立,新旧不相保持。”《宋史·乔行简传》:“今百姓多垂罄之室,州县多赤立之帑。”严复《原强》:“兵连不及周年,公私扫地赤立,洋债而外,尚不能无扰閭阎,其财之匱也又如此。”
- 11.
邃远释义:⒈深远。《楚辞·离骚》:“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王逸 注:“邃,深也。”唐 裴铏《传奇·周邯》:“邯 自 蜀 乘舟下峡,抵 江陵,经 瞿塘、灧澦,遂令 水精 沉而视其邃远。”清 王太岳《铜山吟》:“矿路日邃远,开凿愁坚珉。”⒉久远。郭沫若《沸羹集·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但外国的东西也应该选择近代的作品,中世纪的东西和我们没有缘,倒是古代人类还很年青的时候,愈邃远的倒好像愈好。”
- 12.
邓家铜山释义:同“邓氏铜山”。《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一愿得 邓 家铜山,二愿得 郭 家金穴。”一本作“邓氏铜山”。
- 13.
邓氏铜山释义:《史记·佞幸列传》载,汉文帝 赐宠臣 邓通 以 蜀郡 严道 铜山,得自铸钱,而致巨富。 后以“邓氏铜山”指财源或致富之资。《廿载繁华梦》第一回:“关部里一个库书,自委任 周庸祐 以来,每年的进项,不下二十万金,这一个 邓氏 铜山,倒要打点打点。”
- 14.
邓穴释义:同“邓氏铜山”。明 许自昌《水浒记·论心》:“财疎 邓 穴钱,义仗 夷门 剑。”
- 15.
邓通释义:西汉 蜀郡 南安(今 四川 乐山)人。 因得 文帝 宠幸,官至上大夫,赐钱无数。又赐以 蜀郡 严道 铜山,许自铸钱,邓氏 钱遂遍天下。后世遂以“邓通”为钱的代称。
- 16.
邓通山释义:同“邓氏铜山”。明 无名氏《鸣凤记·世蕃奸计》:“金盈 郭况 穴,钱积 邓通 山,自夸天上客,人道地行僊。”
- 17.
金岫释义:铜山。
- 18.
金货释义:金属铸的钱币。 南朝 梁简文帝 《谢敕赐解讲钱启》:“无劳磁石之火,金货猥臻;非游玉垒之川,铜山可见。”
- 19.
铜山鉄壁释义:见“铜山铁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