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涣汗 涣汗的意思
huànhàn

涣汗

简体涣汗
繁体渙汗
拼音huàn hàn
注音ㄏㄨㄢˋ ㄏㄢ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uàn, ◎ 散开。【组词】:涣散。涣然冰释(像冰遇到热,一下子消融;喻疑虑、困难或误会完全消除)。

hàn hán,(1) 由身体的毛孔排泄出来的液体。【组词】:汗水。汗流浃背。(2) 出汗,使出汗。【例句】:汗颜(因羞惭而出汗;泛指惭愧)。汗马功劳。汗牛充栋。 ◎ 〔可(kè)汗〕见“可2”。

基本含义

指因害怕、紧张、激动等而出现大量汗水流出的情况。

涣汗的意思

涣汗 [huàn hàn]

1. 喻帝王的圣旨、号令。

2. 指发号施令。

3. 犹流布。

5. 光亮鲜丽貌。

涣汗 引证解释

⒈ 喻帝王的圣旨、号令。

《宋书·范泰传》:“是以明詔爰发,已成涣汗,学制既下,远近遵承。”
宋 王安石 《免参政上两府启》:“虽已陈情而恳避,犹疑涣汗之难迴。”
康有为 《进呈<日本明治变政考>序》:“皇上乾纲独揽,号令如雷霆,无封建之强侯,更无大将军之霸主,片纸涣汗,督抚贯行。”

⒉ 指发号施令。参见“涣汗大号”。

清 魏源 《次韵前出塞》之六:“涣汗九万里,荣辱非一彊。”
李大钊 《大哀篇》:“彼等见夫共和国有所谓政党者矣,於是乌合之众,各竪一帜,以涣汗人间。”

⒊ 犹流布。

《文选·刘孝标<辨命论>》:“星虹枢电,昭圣德之符;夜哭聚云,鬱兴王之瑞。皆兆发於前期,涣汗於后叶。”
张铣 注:“涣汗,流布之貌。”
南朝 梁简文帝 《南郊颂》序:“莫不巍巍乎,穆穆乎,涣汗於緑篇,氛氲於丹册者矣。”
明 邵璨 《香囊记·褒封》:“天恩涣汗,使者星軺远下朝端。”

⒋ 光亮鲜丽貌。

《西京杂记》卷六:“鲁恭王 得文木一枚……制为枕案,文章璀璨,彪炳涣汗。”


国语词典

涣汗 [huàn hàn]

⒈ 比喻号令一发,如人之汗出不能复收,故唯有遵行。

《易经·涣卦·九五》:「涣汗其大号。」
《宋书·卷六〇·范泰传》:「明诏爰发,已成涣汗,营制既下,远近遵承。」

⒉ 流布。

《文选·刘孝标·辩命论》:「兆发于前期,涣汗于后叶。」
南朝梁·简文帝〈南郊颂序〉:「莫不巍巍乎,穆穆乎,涣汗于绿篇,氛氲于丹册者矣。」


涣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反汗释义:《汉书·刘向传》:“《易》曰:‘涣汗其大号。’言号令如汗,汗出而不反者也。今出善令,未能踰时而反,是反汗也。”以汗出而不能反喻令出不能收。后因以“反汗”指翻悔食言或收回成命。
    • 2.
      宸涣释义:君命;皇帝的诏旨。涣,涣汗。指帝王的号令。
    • 3.
      希夷释义:⒈《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河上公 注:“无色曰夷,无声曰希。”后因以“希夷”指虚寂玄妙。南朝 梁 萧统《谢敕参解讲启》:“至理希夷,微言渊奥,非所能钻仰。”唐 权德舆《奉和郑宾客相公摄官丰陵扈从之作》诗:“莫究希夷理,空怀涣汗恩。”⒉指虚寂玄妙的境界。唐 韩愈《顺宗实录五》:“臣闻上圣玄邈,独超乎希夷;彊名之极,犹存乎罔象。”唐 钱起《奉和圣制登会昌山应制》诗:“睿想入希夷,真游到 具茨。”⒊谓清静无为,任其自然。《北史·序传·李行之》:“年将六纪,官歷四朝,道协希夷,事忘可否。
    • 4.
      成涣释义:已发的诏令。 涣,指涣汗。帝王的诏令。
    • 5.
      汗号释义:谓帝王发布的必行的号令。语出《汉书·刘向传》:“《易》曰:‘涣汗其大号。’言号令如汗,汗出而不反者也。”颜师古 注:“言王者涣然大发号令,如汗之出也。”《清史稿·刑法志三》:“若夫非常庆典,特颁汗号,使之荡涤瑕秽,洒然自新,未始非仁政之一端。”
    • 6.
      涣发大号释义:犹言涣汗大号。 指帝王号令,如人之汗,一出不复收。也指帝王发布号令。
    • 7.
      涣号释义:指帝王的旨令,恩旨。 宋 苏轼《赐新除太中大夫吕大防辞免恩命不允诏》:“以卿德望兼重,才术有餘,故授之不疑,涣号已行,僉言惟允。”《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嘉熙元年》:“虽烽燧之甫停,柰疮痍之未復。肆颁涣号,用慰群情。”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无如天时人事,势难挽回。朝廷涣号屡颁,让步不为不至,人民卒未见谅,独立及于 回蒙。”参见“涣汗大号”。
    • 8.
      涣命释义:谓帝王的诏命。《明史·王如坚传》:“苟谓涣命新颁,难於遽改,则数年已定之明旨,尚可移易,今纶言初发,何不可中止也?”参见“涣汗大号”。
    • 9.
      皇然释义:⒈堂皇正大貌;正经貌。清 龙启瑞《致曾涤笙侍郎书》:“当受牛羊之时,何不皇然自谢其不敏也。”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二一章:“二品加衔四品阶,皇然緑轿四人抬。”臧克家《京华练笔三十年》:“我写了……两篇短论,尖锐地表示了个人意见,锋利地讥讽那些毫无独立见解而庞然皇然的大块文章。”⒉惶恐貌。皇,通“惶”。清 魏源《<圣武记>叙》:“故昔帝王处蒙业久安之世,当涣汗大号之日,必虩然以军令飭天下之人心,皇然以军事军食延天下之人材。”茅盾《过年》:“他皇然四顾,似乎要找个地方逃避,又像是压根儿没有听明白那人说的是什么

涣汗(huanh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涣汗是什么意思 涣汗读音 怎么读 涣汗,拼音是huàn hàn,涣汗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涣汗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