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却月 却月的意思
quèyuè

却月

简体却月
繁体卻月
拼音què yuè
注音ㄑㄩㄝˋ ㄩㄝ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uè,(1) 退。【例句】:却步(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如“望而却却”)。退却。(2) 退还,不受。【组词】:盛情难却。(3) 表示转折。【例句】:我来了,他却走了。(4) 去掉。【组词】:失却。了(liǎo)却。

yuè,(1) 月亮;月球。地球的卫星。【组词】:月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月蚀。(2) 计时单位,公历一年分十二个月。(3)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组词】:月刊。月薪。(4)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组词】:月饼。月琴。(5) 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组词】:月子。

基本含义

指在月亮升起之前,已经看到了它的光辉。

却月的意思

却月 [què yuè]

1. 半圆的月亮。

城内作迂城,形如却月以捍之。——《南史·侯景传》

[semicircular moon;]

却月 引证解释

⒈ 见“却月眉”。


国语词典

却月 [què yuè]

⒈ 缺月、半月形。

《南史·卷八〇·贼臣传·侯景传》:「城内作迂城,形如却月以捍之,贼乃退。」


却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霤释义:⒈室的中央。《公羊传·哀公六年》:“於是使力士举巨囊,而至于中霤。”徐彦 疏引 庾蔚 曰:“复地上累土,穴则穿地也。复穴皆开其上取明,故雨霤之,是以因名中室为中霤也。”《楚辞·刘向<九叹·愍命>》:“刜谗贼於中廇兮,选 吕 管 於榛薄。”王逸 注:“中廇,室中央也。”郭沫若《屈原》第二幕:“正中及左右建构不相衔接,其间有侧道可通中霤。”⒉指窗。宋 陆游《宁德县重修城隍庙记》:“凡日用起居所赖者皆祭,祭门、祭灶、祭中溜之类是也。”明 张煌言《岛居》诗之一:“短垣繚却月,中霤贯长庚。”清 夏炘《学礼管释·释窗
    • 2.
      偷春体释义:律诗之一体。凡起联相对,而次联不对者,谓之“偷春体”。言如梅花之先春而开。如 唐 李白《送友人》诗:“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诗:“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仳离放红蕊,想像顰青蛾。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均是。参阅 宋 魏庆之《诗人玉屑·诗体下·偷春体》。
    • 3.
      却月眉释义:亦作“却月眉”。 唐 代妇女眉型之一。
    • 4.
      月棱眉释义:古代妇女眉妆式样之一。又称却月眉。旧题 唐 宇文士及《妆台记》:“五代宫中画眉……六曰月稜眉,又名却月眉。”明 杨慎《丹铅续录·十眉图》:“唐明皇 令画工画十眉图……六曰月稜眉,又名却月眉。”
    • 5.
      阵头释义:⒈战斗行列之首。南朝 梁 吴均《从军行》:“阵头横却月,马腹带连钱。”唐 王建《送魏州李相公》诗:“旗下可闻诛败将,阵头多是用降兵。”⒉雷阵雨来临前乌云翻滚,电闪雷鸣的景象。亦指阵雨。《古谣谚·占云谚》引 元 陆泳《田家五行志》:“太婆年八十八,弗曾见东南阵头发。”《初刻拍案惊奇》卷九:“霎时间雷雨大作……果然阵头过,雨小了。”清 李渔《蜃中楼·望洋》:“那里有什么蜃气,原来是个阵头,如今大雨下起来了。”
    • 6.
      马腹释义:⒈马的腹部。《左传·宣公十五年》:“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南朝 梁 吴均《从军行》:“阵头横却月,马腹带连钱。”⒉传说中的兽名。《山海经·中山经》:“蔓渠之山 ……有兽焉,其名曰马腹,其状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晋 郭璞《山海经图赞·马腹兽》:“马腹之物,人面似虎。”

却月(queyu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却月是什么意思 却月读音 怎么读 却月,拼音是què yuè,却月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却月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