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火烈 火烈的意思
huǒliè

火烈

简体火烈
繁体
拼音huǒ liè
注音ㄏㄨㄛˇ ㄌㄧㄝ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uǒ,(1) 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组词】:火力。火烛。火源。火焰。烟火。火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2) 紧急。【组词】:火速。十万火急。(3) 指枪炮弹药等。【组词】:火药。火炮。(4) 发怒,怒气。【组词】:火暴。火性。(5) 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组词】:肝火。毒火攻心。(6) 形容红色的。【组词】:火红。火腿。(7) 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8) 姓。

liè,(1) 火势猛;引申为猛,厉害。【组词】:烈火。烈焰。烈酒。烈马。烈性。激烈。剧烈。(2) 气势盛大。【组词】:轰轰烈烈。(3) 刚直,有高贵品格的;为正义而死难的。【组词】:烈女。壮烈。先烈。烈士。(4) 功业。【组词】:功烈。(5) 古同“列”,行列。

基本含义

火烈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火焰旺盛、炽烈的状态。也用来形容人的激情、热情高涨。

火烈的意思

火烈 [huǒ liè]

1. 火势猛烈,泛指炽烈、热烈。

火烈的太阳。
笑得更加火烈。

[flaming;]

火烈 引证解释

⒈ 持火把者的行列。烈,通“列”。

《诗·郑风·大叔于田》:“叔 在藪,火烈具举。”
郑玄 笺:“列人持火俱举,言众同心。”
孔颖达 疏:“火有行列,俱时举之。”

⒉ 火势猛烈。

《左传·昭公二十年》:“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盖 放诸船,同时发火”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去北军二里餘,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烧尽北船。”
宋 苏轼 《司竹监烧苇园》诗:“霜乾火烈声爆野,飞走无路号且讶。”
《说岳全传》第二九回:“一霎时,火烈烟飞。”

⒊ 比喻威势猛烈。

《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威亮火烈,势踰风扫。”
张铣 注:“言其威武信为猛烈。”
南朝 梁 江淹 《北伐诏》:“驍雄竞奋,火烈风扫。”

⒋ 起火焚烧。

《梁书·武帝纪上》:“移檄京邑曰:‘……火烈高原,芝兰同泯。’”
宋 苏舜钦 《游山》诗:“近为雷霆拔,火烈瓦甓糜。”

⒌ 指物被火焚烧而爆裂。

《后汉书·蔡邕传》:“吴 人有烧桐以爨者, 邕 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

⒍ 喻严明。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至於小人,虽宪典火烈,杀人奸盗,犹不絶踵,而况地狱之眇茫乎!”


火烈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火热释义:⒈像火一样热:火热的太阳。 ⒉形容感情热烈:火热的心。他那火热的话语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⒊亲热:谈得火热。两个人打得火热。⒋紧张激烈:火热的斗争。

火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昆火释义:昆仑山 之火。借指烈火。语本《书·胤征》:“火炎 崐冈,玉石俱焚。”元 王恽《德寿殿玉方池砚》诗:“神物不知 崑 火烈,碧丝今对玉堂卿。”
    • 2.
      枯桐释义:⒈《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后遂以“枯桐”为琴的别称。⒉《晋书·张华传》:“吴郡临平岸崩,出一石鼓,槌之无声。帝以问华,华曰:‘可取蜀中桐材,刻为鱼形,扣之则鸣矣。’於是如其言,果声闻数里。”后因以“枯桐”代指击钟的直长形木鱼。
    • 3.
      桐爨释义:语本《后汉书·蔡邕传》:“吴 人有烧桐以爨者,邕 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后因以“桐爨”喻良材被毁或大材小用。爨,烧火做饭。
    • 4.
      濡弱释义:柔弱;懦弱。 《庄子·天下》:“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孔子家语·正论》:“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濡弱,民狎而翫之,则多死焉。”按《左传·昭公二十年》作“懦弱”。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老聃 濡弱,以退为进;庄周 诞慢,游方之外。”
    • 5.
      烈烈释义:⒈猛火炎炽貌。 《诗·商颂·长发》:“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郑玄 笺:“其威势如猛火之炎炽。”宋 范仲淹《水火不相入而相资赋》:“水以流而顺,火以明而盛……烈烈汤汤,曰阴曰阳。”清 魏源《圣武记》卷一:“风北来,礮火及茅苇,野燎焰天,乘势薄敌营,兵火俱烈烈。”⒉鲜明灿烂貌。三国 魏 曹植《弃妇篇》:“丹华灼烈烈,璀璨有光荣。”唐 牟融《赠浙西李相公》诗:“长庚烈烈独遥天,盛世应知降謫仙。”《诗刊》1978年第3期:“成败百年战友情,丰碑酣笔丽于金。夜深无月非寂寞,烈烈繁星俱是君。”⒊引申为显豁,显著。
    • 6.
      燔烈释义:《诗·大雅·生民》:“诞我祀如何……载燔载烈,以兴嗣岁。”毛 传:“傅火曰燔,贯之加于火曰烈。”孔颖达 疏:“傅火曰燔,谓加火烧之。《商颂》曰:‘如火烈烈’,则烈是火猛之意。不可近烧,故云贯之加於火上曰烈,即今之炙肉也。”后因以“燔烈”指祭祀时燔燎牲体。宋 苏轼《内中御侍已下贺年节词语·皇太后》:“伏以三元资始,磔禳以饯餘寒;万寳更新,燔烈以兴嗣岁。”
    • 7.
      爨下音释义:谓灶下焚烧良木发出的火烈声。
    • 8.
      爨下余释义:谓灶下烧残的良木。典出《后汉书·蔡邕传》:“吴 人有烧桐以爨者,邕 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后以“爨下餘”比喻幸免于难的良材。
    • 9.
      爨桐释义:⒈谓焚烧桐木为炊。 事本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三:“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蔡邕)闻火烈声,曰:‘此良材也。’因请之,削以为琴,果有美音。”后以“爨桐”指遭毁弃的良材。⒉指焦尾琴。
    • 10.
      遗焦释义:《后汉书·蔡邕传》:“吴 人有烧桐以爨者,邕 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后以“遗焦”谓遗弃表面烧焦的良木。引申为遗弃人才而不用。
火烈是什么意思 火烈读音 怎么读 火烈,拼音是huǒ liè,火烈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火烈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