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胶泥 胶泥的意思
jiāo

胶泥

简体胶泥
繁体膠泥
拼音jiāo ní
注音ㄐㄧㄠ ㄋㄧ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iāo,(1) 黏性物质,有用动物的皮或角等熬成的,亦有植物分泌的和人工合成的。【组词】:胶质。胶原。鳔胶。乳胶。万能胶。如胶似漆。胶合板。(2) 用橡胶树的分泌物制成的有弹性的物质。【组词】:橡胶。胶鞋。胶皮。胶布。(3) 有黏性像胶的。【组词】:胶泥。胶水。(4) 粘着,粘合。【组词】:胶合。胶着(zhuó)。胶柱鼓瑟。

ní nì,(1) 土和水合成的东西。【组词】:泥巴。泥垢。泥浆。泥煤。泥淖(泥污的洼地)。泥泞。泥洼。(2) 像泥的东西。【组词】:枣泥。山药泥。印泥(盖图章用的印色)。蒜泥。(1) 涂抹。【组词】:泥墙。泥缝儿(fèngr )。(2) 固执,死板。【组词】:拘泥。泥古(拘泥古代的制度和说法,不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泥守。

基本含义

指黏性很强的泥土或粘合剂。常用于比喻形容关系紧密、难以分离的事物。

胶泥的意思

胶泥 [jiāo ní]

1. 含有水份的粘土。

用胶泥刻字。——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clay;]

胶泥 引证解释

⒈ 含有水份的黏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技艺》:“庆历 中,有布衣 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脣,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红楼梦》第二七回:“像你上回买的那……胶泥垛的风炉子儿,就好了。”
梁斌 《红旗谱》三十:“我捉摸了个法子:先把它碾烂,使些胶泥和起来,用板子拍得一方块一方块的。等晒干了,把它垒成院墙。”


国语词典

胶泥 [jiāo ní]

⒈ 具黏性的泥土。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八·技艺》:「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红楼梦·第二七回》:「怎么像你上回买的那柳枝儿编的小篮子、整竹子根抠的香盒儿、胶泥垛的风炉儿?」


胶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印泥释义:盖印时所用的一种颜料,一般用朱砂、艾绒和油制成,状如胶泥。
    • 2.
      山库释义:五代 时一种用胶泥烧制而成的劣质钱。
    • 3.
      朱记释义:⒈红色印记。古代以胶泥封公文书简,隋唐后改用红色颜料涂印面,钤于封口,称“朱记”。⒉宋时官印的一种。
    • 4.
      泥活字释义:用胶泥刻字烧硬制成的印刷活字。为世界上最早的活字。由宋代毕升发明。当时用松脂蜡将泥活字粘固成版进行印刷,后也有人在平铺薄泥的盘内排版,再入窑烧成整块,用以印刷。
    • 5.
      糊剂释义:⒈通常为面粉或淀粉及水的制剂,用作联结纸张或其它物质的一种胶泥(如在书籍装订时)⒉装在干电池负电极附近含有电解质的糊状或膏状媒质。⒊用于湿法磁性颗粒探伤的糊状铁磁材料细粉。

胶泥(jiaon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胶泥是什么意思 胶泥读音 怎么读 胶泥,拼音是jiāo ní,胶泥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胶泥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