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役 [kǔ yì]
1. 旧社会被迫从事的繁重的体力劳动。
例服苦役。
英[hard labor;]
苦役 引证解释
⒈ 艰苦沉重的劳役。
引《百喻经·诈称眼盲喻》:“自坏其目,用避苦役。”
唐 柳宗元 《封建论》:“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诗案》:“湖上筑新堤,赤子僉嗟苦役。”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一章:“最初一年,他逃跑了两次,都被抓了回去,一场毒打之后,照样被迫从事无休止的苦役。”
苦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刑释义:中国古代五种轻重不等的刑罚。通常指殷周时期的墨(刺刻面、额,染以黑色)、劓(yì,割鼻)、剕(fèi,割脚)、宫(阉割生殖器)、大辟(处死)等五种刑罚。也指隋代至清代的笞(chī,以小荆条或小竹板责打)、杖(以大荆条或大竹板责打)、徒(强制在一定监禁期内服苦役)、流(解送边远地方服苦役)、死等五种刑罚。
- 2.
产育释义:⒈养育;生育。《列子·天瑞》:“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汉桓宽《盐铁论·轻重》:“中国,天地之中,阴阳之际也,日月经其南,斗极出其北。含众和之气,产育庶物。”《晋书·王濬传》:“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⒉出产。《列子·杨朱》:“至其情所欲好,耳所欲听,目所欲视,口所欲尝,虽殊方偏国,非齐土之所产育者,无不必致。”
- 3.
供进释义:进献宫廷。 《隋书·王世充传》:“﹝帝﹞后令以船送 东京,而道路贼起,使者苦役,於 淮 泗 中沉船溺之者前后十数;或有发露,充 为秘之,又遽简閲以供进。”唐 白居易《六年秋重题白莲》诗:“本是 吴州 供进藕,今为 伊水 寄生莲。”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四月八日》:“是月茄瓠初出上市,东华门 争先供进,一对可直三五十千者。”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偏安佚豫》:“立春前一日……后苑办造春盘供进。”
- 4.
僚隶释义:僚与隶,皆为服苦役的罪人。因以“僚隶”泛指奴隶。
- 5.
军妻释义:指流放到边远地区服苦役的人的妻子。
- 6.
愍隶释义:犹氓隶。 服苦役的奴隶。
- 7.
愚人成仙释义:昔有一人,闻外国有仙水,饮水得仙,便向外国寻求。中途止宿一处,主人问客:“君欲何往?”答曰:“学仙。”主人心怀恶意,便语客曰:“我有仙树,君能为我一年苦役,便与君仙,何烦远去?”其人言:“甚善。
- 8.
料高释义:瞭高。指登高守望并负有监视犯人责任的苦役。
- 9.
炒铁释义:⒈明 代的一种刑罚。 对重罪人犯罚以炒矿砂炼铁的苦役。《明史·刑法志一》:“情重者煎盐、炒铁,死罪五年,流罪四年。”⒉制造铁器;打铁。翟强《刘顺清》:“我们从山上搬下来三口一千多斤的大铁钟,要请你去炒铁,给我们一连人打镢头、打斧子、倒铧叶子。”
- 10.
産育释义:⒈养育;生育。《列子·天瑞》:“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汉 桓宽《盐铁论·轻重》:“中国,天地之中,阴阳之际也,日月经其南,斗极出其北。含众和之气,产育庶物。”《晋书·王濬传》:“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濬 乃严其科条,宽其傜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復,所全活者数千人。”郭沫若《沸羹集·赞天地之化育》:“说到产育,这是自然的生机,本不是病,然而稍一不慎,便有生命之危。”⒉出产。《列子·杨朱》:“至其情所欲好,耳所欲听,目所欲视,口所欲尝,虽殊方偏国,非 齐 土之
- 11.
罚作释义:汉 代刑罚之一。 处轻罪犯以一年苦役。《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云中 守 魏尚 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周礼·秋官·司圜》“司圜掌收教罢民”汉 郑玄 注:“凡害人者,不使冠饰,任之以事,若今时罚作矣。”按,男为戍罚作,女为复作,皆一岁。见《汉旧仪》。
- 12.
舂槀释义:⒈周代舂人,槀人的合称。职掌罪人服苦役之事。⒉借称因罪而服之苦役。
- 13.
舂谷释义:舂捣谷物。 古代女奴所服的一种苦役。
- 14.
苦役释义:旧时统治者强迫人民从事的艰苦繁重的体力劳动:服苦役。
- 15.
配役释义:发配罪人从事苦役。